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建构思路与实践
本文作者:宋玉琳 作者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教育应以生活做底子,它要通过不同方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去。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如:宿舍文化节,典型事迹报告会,征文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突出专业特色和职业特色的各类活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将爱岗敬业、职业道德与操守牢牢印在脑海里,对将来的社会使命与角色产生充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拓展了社会交往,提高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2]24
就业率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决定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是职业素养的高低。“知书达礼”是社会对具有高素质人才的总称。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一线人才,学生素质结构应包括具有综合文化的共性素质和体现职业性、岗位性的专业素质两个方面。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相处是对所有教育层次的大学生的素质要求。高职学生的专业素养是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后所打造的专业方面的基本素养,它是高职学生的立身之本,是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直接素养。也就是说,学生能否就业取决于所学专业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程度,在岗位上能否可持续发展则取决于综合素质。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当职业发生改变时,学生依然具备这些素质,不会因职业岗位的改变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去胜任新的工作岗位。那么,这所学校就会发展,就会成为名校。[3]
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建立的途径
(一)树立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并重的教育理念
职业素养教育关系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研究高职教育特点,“十一五”期间,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材规划、能力本位、创新意识、职业设置养成、就业指导等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见解、观点,并积极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社会舆论却反映教育改革成效不大,毕业生职业素养缺失。实践证明,职业技能提供了学生进入行业的机会,而职业素养提供了学生在企业中发展自我,实现更高人生价值的机会。对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养的培养甚至比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要,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素质与技能并重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明确各个层面对职业素养教育的需求
职业素养教育要解决的就是从根本上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问题。明确各个层面对职业素养教育的需求是构建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高职学生从国家层面上应具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素质;较深厚的人文素质。从社会层面上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再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个人层面上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健康体魄,不畏艰险的身体素质;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心里素质。
(三)提供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保障
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需要健全的保障体系。首要条件是成立党委领导下的组织机构。这个机构宏观规划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建立,协调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和各系部在培育人才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其次是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专门的教学团队,以企业用人的标准培养学生;第三,是建立职业素养教育培育基地。改革教学方法,创设环境,通过实训活动使职业素养教学由单纯知识理论传授向素质能力培育转变;第四,是建立规章制度,把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纳入人才培育方案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四)设置科学的职业素养教学体系
职业素养教学模式与专业教学模式的不同点在于职业素养教学是一个整体,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培养目标通过不同的课程教学和主题活动组织实施,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为走进职场作最充分的准备。[4]10因此,必须根据培养目标,重整学校的教学资源,将过去分散的资源素养教育内容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按课程内容一般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课、心理健康课、体能训练课、英语课、计算机课、就业指导课七类。各门课程按照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到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大一要明确目标,增强动力。注重培养思政法律意识、人文素质培养、职业意识教育与职业行为。大二要内外兼修,全面发展。注重培养语言、体育、心理健康、职业选择等。大三要熟悉职场,迎接挑战。按专业划分,注重培养职业安全健康教育、职场礼仪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
(五)构建大学生与职业人的对接平台
评判高职学生胜任力的标准在企业。实现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首先要进行调研,明确企业要用什么样的人;其次,通过制定职业素养培养方案,把企业的标准和要求细分,融入到不同的课程类别;最后,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训活动,特别是顶岗实习,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和技能与企业的要求相融合,迅速转化到现实的职业行为当中,内化为自身的职业能力。[5]76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
(一)创新学校管理体制,成立职业素养教学部
在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中,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确立了“合作、开放、包容、发展”的治校理念。为了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的成功人才,学校以高职教育理念为要求,着力创新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素质与技能并重,以就业为本,不断推进技能成才、技能创业、技能致富。学校对办学机制进行了探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职业素养教学部,建立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并重的教育体系。职业素养教学部根据调研结果,按照培养目标将职业课程分为七大类别,重整教学资源,使分散的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职业素养教育体系顺利实施。(1)把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写入人才培养方案。(2)与企业联合,制定针对性强、互动程度高、效果明显的拓展训练项目。(3)建立职业素养教学效果考核体系。(4)建设一支能胜任职业素养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5)社会资源与校内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二)以“白杨树”精神为主线,构建教育体系
培育扎根家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是我们办学的责任。学院在提高和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思想指导下,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特点以树立“坚韧、正直、团结、向上”的白杨树精神为主线,构建独具特色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目前基本形成了“1-4-2-4-3-4模式”即:一条主线———结合学生特点以树立“坚韧、正直、团结、向上”的白杨树精神为主线;四种素质———按照国家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两个平台———搭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平台和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四个保障———组织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基地建设、制度建设,保障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三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基地培训、企业实践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四个实现———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达到“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创业、技能服务”培养目标。
(三)搭建职业素养教育实训基地,彰显知识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的核心目标之一。实践不仅是教育的手段和环节之一,更是一种教育理念。职业素养教育实训基地旨在突出以思想政治理论为中心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实训为抓手,以项目为手段,填补公共基础课没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空白,变学生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育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科学创业能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职业素养实训基地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式学习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获得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全方位最优化发展,它是为提高教师的就业效益,强化就业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化就业理念,它直接指向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从而解决了公共基础教学缺乏实训环节的困扰,有利于开展大范围的职业素养教育。
总之,现代社会都非常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建立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前提,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将在这一领域继续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尝试。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