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培育问题及策略

2021-05-25 29895 职业素养论文

本文作者:罗忠实 作者单位: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

缺乏诚信,跳槽率高:多家企业反映,学生跳槽现象比较普遍,且跳槽时不是单个人走,往往是拉走一拨人。很多毕业生不遵守企业规定,对自己、企业、社会都不负责任,盲目流动。有的甚至在一年内换了9个单位,最短的工作只干了几天。有些学生跳槽后会后悔,也会回流。缺乏诚信、缺乏职业理想和追求,过分注重工作环境和待遇是学生跳槽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如果学校能够紧贴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了解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就不会这样盲目地频繁跳槽。

劳动观念淡薄,吃苦精神不足:许多企业领导表示,“大学生只要来得了、待下去、适应环境、扑下身子干,企业这么多的位置,总能找到适合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但是,很多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更不愿做体力劳动”。正在顶岗实习的学生有的就认为,“从学校到企业好似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心里不平衡”。调查中也发现,毕业生眼高手低,上岗后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耐力不够,对做好特定岗位工作缺乏激情。当遇到一点点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就抱怨、怨天尤人,甚至逃避。企业领导指出,现在劳动者的学历起点越来越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工人岗位就由高职毕业生担任。但是,只要他们愿意吃苦,从体力劳动做起,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很快就会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骨干。

.适应环境慢,团队意识差:高职生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身份的转变,关键要靠自己的认识和行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使很多毕业生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如果不适应环境,即使本事再大也无处发挥和施展。企业管理者认为,如果高职生不能及时地调整心态、较快地适应环境并融入团队,就无法对其委以重任。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毕业生缺乏对自身、企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缺乏与企业领导、员工的有效沟通,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不强,很难较快地融入群体,导致自己孤独,这也是导致一些大学生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

.敬业意识不强,纪律观念差:但凡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岗位职责有明确的规定,奖罚分明。在校大学生的作息时间相对比较宽松,初到企业,一时难以适应严格的规定和纪律。反映在敬业意识上,主要表现为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有惰性、主动性差等。有些企业领导认为,“同老员工比起来,极少数新进大学生不敬业、不遵守纪律、不遵守操作规程”。

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对策:

1.教育学生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观是指个人对职业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主要指学生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出发,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素质,理性面对和妥善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冲突的价值追求。它包括如何看待职业本质、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职业道德等。正确的职业观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针对高职学生择业期望值偏高的特点,学校要引导学生准确定位、理性择业,树立到基层、到最艰苦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职业观。(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理想时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善,不能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斗争、一方必须消灭另一方。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的人而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这说明,社会需要既为人们选择职业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又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出发,以社会需求作为职业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同社会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工作中充分实现自我价值。(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高职院校应该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安排,既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有实践锻炼的环节,使大学生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大学生全面地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内容不同,但“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是其核心内容,是对从业者最基本的要求。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懂得职业是安身立命之所在,只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不仅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能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1)注重教育主体多元化。职业素养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和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是多主体、立体化的教育过程。由过去单一的学校教育,变为校企合作、家校合作实现三方共同施教。在实践教学阶段,学校和实习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品行、职业道德、诚信意识等进行培养的任务。针对学生实习中的不良表现,指导教师要及时与企业沟通,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通报学生的实习表现。(2)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同本科院校相比,传统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校特色不突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以学生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可由教师当导演,让学生做演员,采取视频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讨论、辩论赛、调研报告、模拟招聘会、虚拟工作场景、职业规划、团队合作等形式授课,以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当主角,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劳动、创造、合作的快乐,会加深他们对团队、诚信、敬业、纪律等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4.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任何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这是人的本能,也是个体发展自己、完善自我的需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应注意引导他们向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楷模学习。一个道德楷模,就是一面旗帜。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这种楷模应该是和他们的情况很接近的、只要努力他们也有望成为的人。比如聘请杰出校友、道德高尚的企业界成功人士、同专业成功创业的往届优秀毕业生作报告、举办讲座、开座谈会,给人以鲜活、直观的印象,可以深化学生对榜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教育要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这既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在就业过程中应用自如。

5.完善职业指导体系,加强纪律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学校教育工作的始终。要实现职业指导的全程化和指导责任的全员化;要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法纪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可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使职业指导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活跃校园生活的主要手段和特色学校创办的有效措施。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