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的视角对体育本质进行思考
作者:赵立军 韩孝栋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体育本质及其属性是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我国教育界、体育界多年来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围绕体育本质、体育术语等问题的大讨论,到本世纪“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提出,体育界对体育本质及其内涵的讨论未曾停止过,对于这个问题的再思考,将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体育目的,确立培养跨世纪人才目标展开的教育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正本清源———概念、本质、属性及其他
体育的本质是对体育这一事物是什么的解释。体育的本质属性是指体育所具有的必不可少的特征(即种差)。对体育本质的不同认识必然导致各种不同的体育观。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人们对同一事物采用不同的概念或者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必然会造成概念运用上的混乱,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应该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国开展的对体育概念的大讨论,对促进体育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体育科学研究的沉闷局面,把体育推向了社会发展的前台。纠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运动就是体育的僵化认识,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本质的深思。但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本质的表述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有:身体教育或体质教育的“体质观”;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双质观”;体育就是运动的“多质观”;还有近几年提出的育人的“教育观”等等。虽然各种观点具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有的观点则存在着明显的错误和偏颇之处,因此,很有必要澄清人们对体育本质及其概念体系的模糊认识。
“体育”一词代表体育活动的全部内容已在理论界得到基本一致的认可。即对其表述可为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自然属性发展。体育利用人的自身的肉体器官所进行的运动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而竞技体育不符合人类个体对象性活动的本质特点。体育活动是促进人类个体生理、心理活动发展的主要活动。研究体育的本质是包括对构成体育活动过程要素的各种变化和相互关系,以及体育活动过程要素与人类个体身体因素变化的相关性的研究。也就是说人类个体应该根据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的规律去主动选择体育活动,以更好地适应自身发展需求,而不是盲目地去适应各种运动,把自身身体作为手段。人类只是借助于体育的内容和手段,使个体自身发生符合体育目的的变化,体育活动过程消失在人的身体发展之中,体育的对象被加工,从而改变了自身状态。而根据体育的目标需要所选择的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内容,包括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则是由体育的特殊作用所决定,是其它方面活动所不可替代的。实际上可以说,体育概念、体育本质及其属性应是同属一个理论范畴,其相互关系为体育概念是体育本质的集中表现,对体育本质的把握,必须通过给体育范畴确定概念来体现。由于体育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人们只是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体育的本质,必然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2人的自然属性———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
人类个体最初只是一个“可能”的人,仅以生物实体而存在,缺乏社会人所应具有的主体意识,人体发展的快慢和发展水平主要受生理规律的支配和制约,这时个体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个体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形式,具有决定着人类作为一种物质的地位,也就是说人类的规定性是从个体上确定的,个体表征着人类的本质。人类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落实到个体的发展上,人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实质。虽然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主要方面,但人的自然性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的自然属性的内容包括人的自然个性的发育与成熟,体脑结构及其生理和心理机能以及身体素质和人的基本活动能力等方面。这些内容正是构成人类体质的内容,是整个人类任何个体都需要发展的内容。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不能不受自然界的制约。因此,人类活动与自然界有着许多作用与反作用的密切联系。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在中国哲学中,注意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联与统一,强调事物彼此的共性。然而,从先秦就有的长生思想,以及几千年的气功养生长生实践,却证明中国人已经向自然和自然规定的人的生命极限挑战了。体育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人的自然属性的发展,即促进人的自然个体的生长发育与成熟,提高人的生理功能水平,促进人大脑结构、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发展,使人的体能得到全面发展。
3人的社会属性———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
人受自然发展规律的支配,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社会属性———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一旦生成,生物发展规律对人的发展来说,愈来愈退居次要地位。当今,人的社会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关注的课题,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作为生产关系的人的发展是指在个体表现为人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性格的发展。发展生产力表现在个体身上其主要是指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健全的体魄不仅是作为劳动生产力的人的首要条件,而且也是社会知识经济形态下人的才能获得多方面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个体不是自然状态下的劳动力,而是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和多种技能的“发达的劳动力”,并能借助一定的交流手段———语言文字、文化系统、生产劳动等联结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人类共同体。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必将“化”得更高。人的社会化属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它意味着孤立的个人与社会相协调与和谐的过程和程度,这里既包括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也包括个人道德、心理、尊严等成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人们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长大已经自然完成了。但其实未必,社会交往和社会开放程度不足,也会限制它的程度。教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而体育运动以内容丰富,角色多变,在心理健康、拓展人际交往的空间、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培养自立精神、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方面,起到了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加速人社会化进程的积极作用。社会是由无数现实的人所组成的具体存在,作为人类共同体的社会、各种活动当然应该是以人类个体为目的,把人当作人,而不是当成工具看的系统。可见,体育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要素,以人体发展为目标,以人作为活动主体的系统。
4以人为本———体育本质的回归
人是一种对象性存在物,只有通过对象性劳动,使自然向着有利于其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运动,才能确立其存在本质,离开自然这个对象,人不仅不能实现其本质,就是其生命也无法维持。但组成社会的个体决不是脱离特定社会关系的生物学意义上抽象的人,而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由此而规定了其本质的人。那么,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体育对个体的成长发展是一种手段,而个体身体的成长和发展对体育来说则是目的,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说,它只有同教育相结合而成为手段,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体育来说同样是一种目的。
体育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是密切相关的。只有通过探讨人的本质,即揭示体育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认清和说明体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挖掘出体育对人的本质的生成、展现和完善,以及丰富和发展人的本质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人的本质,发掘出体育对人的价值和作用,才能真正认识体育的本质。体育是人类针对自身所创造出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任何对于体育的研究,如果不考虑人类体质和健康的终极效果,都难免陷入误区。因为体质和健康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用一般的表浅眼光,容易误认为体育只与生物学科有关,这样的理解是对体育中人文精神的忽视。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忽视人文体育观,生物体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新世纪的体育呼唤人文精神,要求人类必须学会关心人,以人为本。体育作为培训知识型劳动力的手段,转化成为自身健康服务,这势必带来体育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其重要标志是体育人文精神的复归。因此,把体育的本质定位在培养人身心素质,以达到理想发展模式,即身心俱健的理想模式的活动,其实质是人类遵循适应与变化的自然规律,以自身动作为基本手段,通过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地双向对象化(体育属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增强体质,促进和保持、维护人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达到个体身体理想发展模式的活动。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