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护体系现状与建构思路

2021-05-25 7583 农业保护论文

本文作者:郭延英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林业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又是一个弱质产业,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碳排放问题与林业发展紧密相连等新型机遇与挑战不断涌现。农业保护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通过对农业生产和贸易等环节的支持与保护,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保护农民利益为落足点,由此采取的一系列支持和保护农业的实际行为[1]。对农业的保护是农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因而对当前如何建立健全我国农业保护体系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建立我国农业保护体系的目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较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是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全面建设小康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过慢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村对商品的需求和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尤其是加入WTO后,农业发展受《乌拉圭回合最终协议》的约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管理与协调,农业由过去简单双边贸易的约束转向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的多边约束;同时我国农产品也直接面对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和国内农产品买方市场形成的双重冲击,导致我国传统的农业保护政策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无法适应我国新时期下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综上所述,新时期下对农业保护目的主要是实现国际间农业及农产品的公平竞争,即抵消国外农业保护对我国农业的负面影响,维护农业及农产品国际间的公平、有效竞争;实现国内各产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克服由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引发的市场缺陷;弥补农业本身弱质性;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层次和竞争手段。

2我国农业保护体系的现状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贸易环境的变化,我国农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农业的开放程度不断的提高,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加强,加上气候的多变,农业发展的积极和消极的因素都在积累和增多。传统农业与非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等各方面的冲突也日益增加。我国加入WTO后,由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农业生产机械程度不高造成的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由此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如农民增收困难,投入产出不呈正比。面对这种情况,党和国家不断地强调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综合运用了国家政策、财政、税收、金融、保险、价格和补贴等手段,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结合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不断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保护体系。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体现在农村经济绝对值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两个方面,但是我国的农业保护体系与发展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投入水平明显偏低。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对于农业和农村的投放少,农民和农业项目获得信贷比较难,农业农村投资机制缺乏,农业几乎成为资本的死水潭,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都不青睐农村和农业,长此以往,我国农业的投入明显不足,投工投劳锐减,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问题十分突出。②农业的投资结构极不合理。各种农业事业性支出大,而真正支持农业生产的投入比较少;大型的生态项目多,改善农村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的项目少。③农业补贴政策不合理。国家加强了对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但是农业直接得到的好处就减少了。④针对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化,信息化一直落后,这样进一步带来缺乏农业的市场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的缺乏。⑤缺乏政策和法律和法规的缺乏。在当前农业发展阶段,农村保险体系脆弱,投入政策,税收政策,优惠政策都不明晰,并且缺乏标准化,法规政策不健全,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等都缺乏[2-3]。

3新时期构建我国农业保护体系的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因此,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生产补贴、社会化服务、风险防范和政策法规等五大体系为重点,增加投入总量,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改革补贴方式,实施优惠政策,加强综合服务,防止化解风险,以促成我国建立健全农业保护体系[4]。

3.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比较滞后,一方面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环境破坏严重,因此必须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农业基础设施方面:首先对大中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提高防洪防汗能力;其次加大对农村乡村公路、沼气和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于补贴,以提高农业得生产效率与改进农民的生活条件。生态工程建设方面:加大退耕还林,风沙治理,水资源重复利用等项目的建设力度,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我国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可以结合国际碳排放指标进行林区的建设和林业的发展,这也构建了我国绿色生态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3.2促进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形成农业的产业化

经营目前我国农业主要种植业为主,但是由于气候的多样性,种植的农作物想对分散,由此产业化程度比较低。所以必须增加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向附加值高的产业倾斜,如畜牧、蔬菜、林果和水产等,并且根据气候特征,形成产业区建设,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农业区;各级财政加大对当地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以达到以强带动的目的。

3.3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必将成为将来的重点,而由于我国农业分散经营的特点,必然造成农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困难。而加入WTO后,质量标准必须统一,因此必须推进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建设,形成分工明确,控制严明的质量检测标准。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加强对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管理和服务建设,加大宣传工作,引导农产业发展这样的产业。推进农村政务体制改革,建立配合农村农业经营的服务性机构,减少办事流程。同时,加大农业科学,农产品科技成果的推广,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进,如在农村进行社区科普等。大力发展农村农民行业协会的建设,政府积极帮扶协会寻找出口,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国门,并以无公害,质量好树立中国农产品的形象,让协会带动产业的发展,形成民办,民营,民获利[5-6]。

3.4通过信息化服务建设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让农产品流通更方便

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主要农业产品,建立专业的批发市场,并建立与市场相配套的物流网络,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以真正通过农产品的生产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改善交易手段,并且通过信息化建设,让生产、当地市场、城市市场、全国市场乃至全世界的市场联系起来,特别是通过重点龙头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带领当地农产品的市场化,以信息引导生产和销售。

3.5增加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

我国农业在科技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生产方式科技含量低,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低,从研究到转换推广缓慢,由此我国农业整体科技含量水平较低。为了更好地建立我国农业保护体系,必须将科技发展科技应用作为最主要的手段。首先是技术研发,投入资金和技术重点进行优良品种的培育,并对新技术进行更多的应用试验。在将技术转换为实际应用上,加快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投入,定期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科教培训。高校、政府和科研机关加大对农业知识产权的开发,将更多的知识产权名族化,以面对在将来必将面对的农产品知识产权的问题。对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严格的监控,按照真正无害的科学技术流程进行生产,而对可能带来危害的农业科学技术进行严控,特别是对大型林区病虫灾害的防护与科学治理。

3.6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让贫困地区真正富裕起来

改变扶贫方式,通过政府决策和资金投入建立农业发展产业园,带入订单,进行订单式农业生产等方式让贫困地区的农民获得长久自我发展的能力;免费对贫困地区的农民进行培训,以工代赈,建设符合区域优势的特色绿色农业,如牲畜养殖、蔬菜水果的种植和水产品培育等;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如公路修建、水库修建、烟叶棚搭建和小型农业机械的援助等。

4构建我国农业保护体系的政策和措施

4.1提高农业投入比重,优化农业投资结构

对“三农”的投入增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量的持续增加,二是比例的稳步提高。对“三农”的投入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支出,国家财政预算内固定投资需优先投入到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关系到农民的民生工程。并且政府出台政策、法律法规和补贴措施,引导各种资本向农村农业流入,形成支撑农业发展的稳定的金融机制。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提高对“三农”的支持的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对其他行业的支持,确保农业大项目得到顺利的进行。在银行资本不能顺利进入农村和农业的时候,营造投资环境引入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推进农业投资结构的发展。对于农村土地出让所得优先发展当地农业。

4.2增加对农村科教文卫事业的投资,促进农村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对“三农”的支持,不仅仅要关注基础设施的投入,也要关注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必须将这一部分投入也纳入财政支持的范围,提高农村科教文卫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以此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发展。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农村建立图书馆,保证农村电视的收视与播放,定期播放免费电影,定期组织文化社团下乡演出。完善农村医疗体系,推行农村医疗体制改革,使留守老人病有所医;加大对农村乡镇医院的投入,逐步实施免费为农村培养医师的措施;搞好农村妇幼工作,提高农村医疗疾病的防御能力;加强对药品和农药的监管检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4.3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需要改进的农村体制问题主要为粮食流通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当加入政府的宏观调控,力争形成调控有力,信息充分,开放有序的粮食流通新格局,让对农村农业的补贴直接让农民受益。金融体制方面,首先加大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尽早明晰产权结构,将农村信用合作社尽早转化为农村股份制合作银行,探索“三农”贷款的担保问题,建立担保体系,让真正需要贷款的项目能简单获得贷款,让农村金融机制从开始就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在农村金融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国家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农村信贷的投放,满足“三农”发展需要的资金问题;各商业银行也应该适当扩大对“三农”发展的贷款预算,与当地政府合作,推进银行农村市场的扩大。

4.4抚持优良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近几年,有特色的农业项目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很多投资机构也开始向农村和农业转变,但是由于市场化操作方式不熟悉等原因,并没有将好项目与好资金结合的很好,所以政府应该积极围绕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优势发展,做好宣传策划工作,积极引进外来资本。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农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外来资本带来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市场化,管理专业化。给外来资本带来稳定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良性的循环。这样更多的农业企业将可以走出去,实现资本引进来,产品走出去的良好构架。

4.5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放宽贸易管制,促进农产品出口

支持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提供出口通关、检验检疫便利和优惠,将外贸知识进行农村企业的科普,让农村企业有勇气,有胆量走出去。简化出口企业的审批手续,对各种行政事业收费进行减免,为具备条件的企业赋予出口经营权,并政府出资引进人才帮助企业拓展外销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活动,保证和维护农产品进出口公平竞争的环境。积极落实出口企业的退税,鼓励出口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贴息政策,降低出口风险。同时也要对出口的农产品严格检疫,控制质量,确保出口农产品不发生安全事故。出口相关部门应及时关注国际农产品价格,应对贸易纠纷、开展促销服务等。

4.6完善农业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对农业保护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和调整对农业保护的政策及地方性法规,尽快制定农业保护条例等法规和行政规章,逐步形成保护农业的政策法规体系。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