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视域下处州白莲进展研究

2021-05-25 16723 生态农业论文

本文作者:宋珍花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处州白莲”是丽水市莲都区的特优农产品,蕴含着浓郁的地方文化底蕴和内涵,在莲都农业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处州白莲产业链的运行效率较低。因此,延伸处州白莲产业链是提高莲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处州白莲产业发展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白莲是莲都特产,已有1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一直以来没有形成产业发展,效益差,人们不愿种植,种植面积曾下滑至300亩,使莲都面临着“无莲”的局面。为保护好处州白莲这一珍贵资源,2008年,在浙江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处州白莲”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处州白莲”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莲都区出台《关于扶持发展处州白莲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后,收效喜人。白莲种植面积近1500亩,初步形成了老竹—丽新盆地、丽武公路沿线十里荷花基地,使老竹镇成为处州白莲种植第一镇,并辐射带动碧湖、大港头等乡镇发展。扶持培育了莲都区万锦白莲专业合作社等3家集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白莲专业合作社。

1.种植规模减少

处州白莲种植历史悠久,但由于种种原因,生产面积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近年来丽水城市东扩,原来处州白莲主产地——富岭乡被列入城市规划区,土地大量被征用,因而种植面积急剧骤减。二是外来品种“太空莲”的引入,因其具有生育期长,花多,蓬大,结实率高,产量高等特点,广受莲农的欢迎,直接影响处州白莲种植规模。三是处州白莲种性退化、产量低,没有形成产业链,缺少相应的附加产品,效益低下,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四是品种急需选育、提纯、复壮,品质有待提高。

2.加工等技术落后

目前,处州白莲尚未形成系统的品种选择、栽培、采收、保鲜、加工等方面技术规程。此外,莲籽加工以手工操作为主,基本停留在口咬壳,手剥皮,签通心的原始状态,效率低、成本高,莲籽加工费用逐年增加(每千克莲籽去皮通心等加工费用约7~8元)。

3.加工等场地匮乏

目前,处州白莲采摘后需要进行的加工、贮藏、莲篷堆放等场地的匮乏成为一大问题。莲都12个农业合作社和公司,种植的土地都是从农民那里租赁的,租赁土地虽然每100亩就有3亩的临时用地,但政策规定,临时用土一是不能进行路面硬化,二是不能盖两层。而处州白莲的加工场地是需要进行“三通一平”的,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土地。另外,从农户处租赁的临时用土,每亩需要13万元至14万元的租金,而如果被政府征用,每亩只有9.16万元补偿金,而且补偿费是要给农户的,为此,现实的利益迫使很多莲农不敢轻易建造白莲加工基地。当前,所有合作社和公司尚无任何可供加工、贮藏等场地,只能动员当地农户帮忙采摘加工好后,再回收干莲子,导致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4.综合利用率低

白莲通身都是宝。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心、莲叶能解热毒,根节可止咳血,花瓣能治疮痛等,其药用功能达30多项。荷叶,荷花、莲子,莲芯等都可以开发成不同的产品,目前只有丽水千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研究开发荷叶茶、藕粉等初级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同时,处州白莲的种植还尚未与莲都旅游、摄影文化、农家乐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结合起来,产业链短,产业化水平较低。

5.品牌优势不强

近年来,虽然莲都区以各种方式宣传处州白莲品牌,但在处州白莲通用标志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国家、省、市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申报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两大中国白莲之乡(福建建宁和江西广昌)。再加白莲产量少,供不应求,基本上在本地销售,而多数消费者通过经验来识别是否正宗处州白莲。因此,莲农认为反正都能卖出去,有没有包装、商标都无所谓,更不需要“证明商标”来标明产地,主动申请使用注册商标意识不强。

二、完善处州白莲产业

链建设的目标及对策莲都区围绕“保护利用种质资源,引进推广优质品种,传承打造区域公共文化品牌,培育壮大处州白莲特色产业”的发展理念,计划到2015年,力争做到全区发展处州白莲基地面积5000亩,产量375吨,产值2250万元,五年累计达到10000亩,产量750吨,总产值5000万元,白莲产业相关收入超过1亿元。

1.生产环节:抓好白莲基地建设

加强两大基地建设:一是育种基地。基地要集中在老竹镇等白莲主产区,提供的种源产量和质量,不仅要满足当地白莲种植用种需求,还要向其他省市供种;二是生产基地,应重点建设白莲标准化栽培生产示范基地,做到统一供种、订单生产、单独收购和单独加工。同时,引导莲农通过土地承包、土地入股等方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对新发展的基地集中连片1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500元,每个核心示范基地则以奖代补5万元;对购置先进的白莲种植、初加工、烘干、包装等机械,也给予一定扶持,以全面提升莲子种植加工机械化水平。

2.加工环节: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开展白莲生产新技术研究和推广。一是研制完善鲜莲初加工技术。创新完善鲜莲剥壳机和去膜技术,提高鲜莲初加工生产效率。二是继续研究培育“白莲”新品种。抓好白莲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升“白莲”产量和内在品质。三是研究套种,提高经济效益。如莲菜栽培技术、莲鱼立体种养、莲鸭套养模式等技术,提高单位面积莲田的经济效益。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白莲产业链。加快对莲子及莲芯、叶、蓬、花、须、茎等附属物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产品开发向更深层次的空间拓展,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开发更多的莲产品,满足人们对白莲这一药食两用产品的需要。

整合部门资源。围绕处州白莲特色产业培育,莲都区将整合财政、农办、文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国土、旅游、交通、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形成合力,统筹扶持基地基础建设、设施设备、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推广、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培植龙头企业,打造精品名牌。龙头企业在白莲产业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龙头企业经营的好坏、实力的强弱、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白莲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成效。“高、大、强”龙头企业既能凭借自身实力对白莲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承担销售服务,又能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把一家一户的生产纳入生产社会化轨道,产生一种开拓市场的合力,从而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形成产业发展,促进莲农增收。发展莲产业不仅可以使莲农增收,还能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一是旅游业,近年随着生态旅游、农家乐的兴起和饮食保健的重视,做好“莲”产业能带动一系列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加强白莲附属产品开发。白莲浑身是宝,具有丰富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对此,要引导企业加强市场调查,加快莲附属品开发方面与相关院校科研合作的力度,如生产藕粉、莲蓉、莲果汁、保健品等新产品,进一步拓宽莲农增收空间。

3.销售环节:整合市场体系,完善销售渠道

整合销售市场将为白莲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在市场环节应做到:其一,尽快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在优势产区建立优质白莲批发市场;其二,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发展白莲产品。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一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在各级媒体和报刊杂志、知名网站论坛等刊登广告,在市区出入口和街道设立宣传广告牌,营造浓郁的“莲”城文化氛围,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宣传“处州白莲”及其附产品,提高其知名度、品牌度和美誉度,让“处州白莲甲天下”深入人心。同时结合莲都区摄影优势,大力宣传处州白莲。二是充分借助农博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平台,让消费者看到粒大而圆、饱满、色白的外观,更可以通过免费品尝莲子汤的方式,让消费者直接体验肉绵、味甘的特点,用实实在在的品质拓宽市场。三是提升外观设计,精挑细选产品,包装精品高档白莲礼盒,通过土特产馈赠、会议礼品等渠道,进一步提升白莲知名度。

加强品牌营销。注重品牌保护,由政府出面建立全程的品牌管理体系,作好商标保护等。成立品牌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处州白莲证明商标品牌使用规则,规范商标品牌管理;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牌产品的申报认定,同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附加值;挖掘处州白莲文化底蕴,收集、整理和创编与处州白莲有关的丽水民间特色传说、名人轶事,并举办“白莲节”、“采荷节”、“荷花摄影节”等活动,建设“荷花一条街”、“荷花第一镇”等,传承处州白莲的历史文化,做亮处州白莲品牌。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