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区生态农业的进展方式
本文作者:刘媛 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现代高效农业具有强烈的生态区域特点,其发展模式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载体,其形成和发展都带有较强的地域性。江苏省是南北气候交织地带,省内分布有平原、丘陵、江河湖海、城郊等不同类型生态区域,其中平原生态区面积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的70%左右。
1江苏省平原生态区的划分
1.1划分依据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长三角发达地区,东濒黄海,西连安徽省,北接山东省,东南与浙江省、上海市毗邻。河川交错,水网密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江苏省农业生产存在地域性的问题:一方面是自然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交错,形成了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另一方面是长期的社会生产活动形成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生产水平等的地区差别。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特征和高效农业发展方向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似性和地域间的差异性将全省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区和湖泊及滨湖3个生态区。
1.2平原生态区的概况
平原生态区是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分布于江苏省13市,东濒黄海,西接安徽省,北连山东省,南与浙江省毗邻,自北而南为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土地总面积7.06万km2,占总面积的70%,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迅速、规模最大的地区。黄淮平原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北,是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由黄河、淮河及其主要支流泗、沂、沭诸河合力冲击而成,该区是稻、麦、棉、油、豆、烟等重要商品生产基地,蚕桑、畜禽、果品、林木也在省内占相当比重。江淮平原位于苏北灌溉总渠和通扬运河之间,内部河湖交错,水网极密,是重要的三麦和油菜商品粮基地,此外水产生产发达,并有多种水生作物生产,水禽也占重要地位。滨海平原位于串场河以东,水热条件尚好,地形平坦,滩涂资源丰富,作物以粮棉为主,能提供较大的商品量,蚕桑、牛羊、海洋渔业有一定比重。长江三角洲地处北亚热带南部,热量条件好,雨量充沛,地势平坦,湖泊河道交叉成网,水利条件较好,以种植水稻为主,土壤自然肥力较高,城镇密集,工商业和交通均较发达,自然和经济条件均较优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居领先地位。长江三角洲向来是重要的稻麦、水产、畜禽、蚕桑、花果等产区,二、三产业发展很快,在农村经济中已占主体地位。
2江苏省平原地区高效农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2.1发展现状
江苏省平原地区高效农业生产起步于“九五”时期,但发展思路不明确,较为盲目。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效农业得以理性发展,不仅丰富了城乡人民食品结构,而且致富了农民,改变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江苏省全省设施农业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其设施园艺占全省总规模的70%以上,日光温室占全省的97%。2009年,江苏省平原地区高效农业累计面积近133.3万hm2,占耕地比重30%以上;设施农业累计面积达到3万hm2,占耕地比重为8%;目前,江苏省平原地区百亩以上的连片设施园艺生产基地发展到3000个,千亩以上有400多个,万亩以上80多个。全省平原地区钢架大棚平均效益达到100500元/hm2,日光温室平均效益达到144000元/hm2,分别为露地栽培的4、6倍[1]。
2.2发展特点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江苏省平原生态区的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呈现出以下特点[2]:(1)高效农业面积增加。2009年江苏省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9.1万hm2。其中江淮平原和黄淮平原新增高效农业面积均超过5.3万hm2,滨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均超过2.7万hm2。(2)设施农业面积大幅增加,农业装备水平提高。2009年江苏省新增设施农业面积8.1万hm2。其中江淮平原新增设施农业面积超过2万hm2,黄淮平原超过1.3万hm2,滨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均超过0.7万hm2。同时,农业生产设施水平提高。日光温室、大棚等保温设施,避雨设施、套袋技术、防虫网等防病控虫设施,喷滴灌设备等设施大幅增加,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3)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2009年销售产值10亿元以上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到105个,其中江淮平原和黄淮平原的7个县域地区已各自形成4个以上的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平原地区1/3以上的村、1/2以上的乡镇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品”高效农业的发展态势。(4)农业园区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平原地区拥有73个地方产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业园区、86个具备一定规模和基础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88个农产品物流园区、6个苏台农业合作园区。
3平原地区高效农业发展主要模式及社会经济效益性评价
3.1设施农业模式
设施农业是指区别于露天种植、养殖形式的有设施的农业项目。江苏省平原地区设施农业主要有设施园艺、设施畜牧。近年来,平原地区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经过科学规划、改善生产条件、政策扶持,目前设施蔬菜已成为江苏省平原地区高效农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徐州是江苏省设施蔬菜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市设施蔬菜栽培面积93333hm2,约占全省的1/3;其中,日光温室13333hm2,大中棚53333hm2。其他是以连栋大棚和智能温室为辅、遮阳网和防虫网为补充,多种形式并存的蔬菜设施生产新格局[3]。设施畜牧业是在现代工业发展之后,采用先进设施和饲养技术为畜禽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并保证饲料营养和防疫条件,使分散的畜禽养殖实现规模化工厂养殖。设施畜牧业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依托,以提高劳动效率和畜禽生产力水平为方向,以在有效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提高装备水平、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经济活动。设施农业使农业生产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潜能,有效地拓展了农业生产的新时空,丰富了农产品市场。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有利于解决农业资源短缺和生产环境恶化。设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集聚,从而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种植效益。但是设施农业投入大,政府补贴比例不高,农民参与投入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技术水平不高,进一步增加面积的难度加大。
3.2优势农产品模式
由于农业生产本身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各区域农业发展依据自身资源优势,突出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遵循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为适应市场需求,必须要调整生产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优势农产品模式应运而生。根据当前形势需要,选择若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采取一种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明确主要目标市场,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制定一套扶持措施,实施项目带动的办法,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可以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区,辐射和带动全省甚至全国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如东台西瓜,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土壤条件、丰富的种植经验,成为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产品,也促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产销衔接机制。同时,东台西瓜相继创出无公害西瓜、绿色西瓜、有机西瓜,现又提升到原产地西瓜,使品牌得到了维护,市场知名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3.3现代农业园区模式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江苏省平原地区,农业园区发展成为以一产为基础,与二产、三产相结合的模式[4]。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产的同时,侧重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休闲度假等产业项目。从2005年江苏省提出发展高效农业以来,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涌现。江苏省省级农业园区中,平均每个园区的面积从几千亩增加到近万亩,有的园区在原有基础上向临近地区扩大。农业园区集成农业生产技术和资金保证,实现规模化生产,并配备较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明显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在江苏省首批56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中,涉及的产业基本覆盖了农业产业的所有类型,包括一产的花卉、蔬菜、果树、苗木、茶叶、食用菌、畜牧、粮食等,二产的农产品加工,三产的农业、农村休闲旅游。以这些园区为基础,形成和带动了一批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群[4]。从运营模式来看,园区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科研开发模式、示范推广模式、工厂化集约模式以及综合模式,但在这些模式的园区中,主题特色与景观特色表达同构化现象较为明显,缺乏有效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园区只注重农业的生产功能和经济效益,缺乏对园区主题文化的营造,难以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根据所在地的资源优势,平原地区农业园区的功能己拓展到农业生产、示范展示、加工贸易、教育培训以及旅游观光等农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项目内容设置上注重农业生产,而忽视了农业作为旅游载体的功能表达。
3.4产业化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实行一体化经营。它实现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外部规模化,突破了产业链的部门分割,促进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深化了农业经营制度改革的方向。近年来,平原地区各地按照“三二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批发市场主体,强化质量和科技支撑,创新利益联结和投入机制,高效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江苏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2.95万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3家、省级龙头企业34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总数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有2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企业行列[5]。江苏省共有涉农上市公司7家,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17家,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16家,国家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5家。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了对优势农业产业的导向集聚功能,围绕粮油、畜禽、水产、蔬菜、苗木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一村一品”建设,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培植不同的专业村、特色村。2009年,85%左右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和HACCP等质量认证[6]。很多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各地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创新和强化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从起初的“公司+农户”的简单联结逐渐转变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较为紧密的形式,保障了农民利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双赢。2009年43家省级以上企业直接带动农户366.96万户,其中直接带动农户超10万户的有10家。同时,龙头企业发挥其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的优势,每年使用季节农工49.5万人次,同比增加2.3万人次,企业支出报酬18.7亿元,同比增加3.8亿元,每人次获得报酬3812元[6]。农业产业化的合作组织形式多样,但由于公司处于强势地位,而使分散的农户处于依附地位,因而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往往失衡,利润的分配也难以真正平等,农户有可能成为企业转嫁风险的对象。而且合作组织形式连接关系相当松散,缺乏必要的约束,因此,农民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利益得不到最终的保障。
3.5规模养殖业模式
平原地区以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增加供给、保障安全为重点,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各类扶持项目,平原地区畜牧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根据资料可知,规模养殖在平原地区呈上升趋势。至2008年底,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52%、76%、75%、81%[7],创建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00个以上。虽然各地发展不平衡,总体逐年递增。同时,规模养殖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如江苏省盐城市引进发展规模养殖业的“三资”达10多亿元,响水天蓬、响丰、羽丰、江苏仁达等10多家大型现代化规模养殖业纷纷兴建或建成投产[8]。平原地区的畜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数量扩张、量质并重和转型提升”3个阶段,特别是近10年的稳定发展,基本实现了畜产品供应由相对紧缺到不断充裕的历史性转变。但是良种繁育体系却没有跟上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种畜禽退化较重,选育不力,严重影响了种畜生产和种畜质量;二是种畜禽场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经营效益低;三是种畜资源保护不力,丢失严重,不利于新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在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势下,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完善、宏观调控不力等问题也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障碍;同时,市场信息传输渠道不畅,信息反馈严重滞后,产品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生产者手中,致使供需结构不平衡,地区结构不平衡,供给过剩与需求短缺同时存在,阻碍了生产的正常发展。
4建议
4.1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坚持规划先行
江苏平原地区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规划的超前意识。一要明确功能定位,农业发展必须高点定位,建议政府立足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将农业做成名副其实的高效农业;二要突出重点,根据各地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现状和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结合自然资源和农民种养现实基础等特点,科学合理安排种养业发展重点,突出高效设施农业、四青产业、规模养殖的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形成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开发;三要适度规模,围绕发展规模高效农业,集中资金,集中连片,滚动开发,力求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见效一片;四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不搞大规模的土地平整,适当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确保平原地区农业资源开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的局面。
4.2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坚持科技先导
江苏平原地区开发要走发展高效、外向农业的道路,必须以技术成果为支撑,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建立“产、学、研、政”合力推进平原地区开发的有效机制。首先要加快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大力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资源条件的高产优质品种,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品种推广应用机制,促进新品种在平原地区开发中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其次要加快优质、节本、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确保平原地区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再次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以示范园区为载体,以产品生产、销售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让技术进村入户。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的形成,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4.3发展高效农业必须要求政策扶持
江苏平原地区发展高效农业需要政府扶持。建议政府认真研究发展高效农业的优惠政策,对影响力大、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土地流转,大规模地发展高效农业。平原地区高效农业的发展与资金投入紧密相连,建议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发展高效农业。培育示范园区江苏平原地区高效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议政府通过区域规划、政策倾斜、资源整合等途径大力培育出具有一定规模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4.4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培育知名品牌
建议政府协调整合各类资源,培育可以在国内外产生影响的农产品品牌。首先,企业和基地要加大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加快农业标准化的生产步伐,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其次,根据资源条件,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建设规模,形成一批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主导产业的市场贡献份额;再次,积极扶持和发展各类经济组织,完善农业专业协会功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和水平,逐步扩大他们的销售规模,加强内部合作,打造农产品品牌;最后,利用各种推介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形成品牌建设的浓厚氛围。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