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农产品信息体系策略讨论
本文作者:崔雪冬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继续教育中心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通讯设施,将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系统、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系统、农产品交易数字化管理系统和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等一些现有的信息技术成果储备整合起来,构建一个高效、完善的、能满足农产品流通诸环节参与者不同需求的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服务体系,对于发挥信息网络的服务功能,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的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供需平衡,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信息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可以大大降低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改变农产品流通的传统模式,提高流通效率。
一、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
一是农民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较高,信息意识较强,能较好地运用物流信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1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1】。
二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如美国有近300家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商业性系统,政府定期发布农产品物流的权威信息。各种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能方便地为农民提供各种实用信息【2】。
三是批发市场发挥了信息中心的功能。如日本的批发市场实现了与全国乃至世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联网,能发挥信息中心功能,可以实行按样品交易,做到商物分流。目前,日本现通过联网可以实时发布全国82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564个地方批发市场的销售量,以及海关各种农产品的日通关量,每天、每月、年度的各种农产品的销售量都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到【1】。
四是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如日本的农产品行情预测系统是由“日本农协”发布的。该系统通过统计日本国内的大约1800个“综合农业组合”农产品的生产总量和价格对每天农产品进行行情预测及分析。日本的每家每户都可以轻松掌握到整个日本国内农业信息市场乃至世界农业市场各种产品的需求、供应以及现市价格,在此基础上,农户就可以调整、确定自己的生产品种、产量及价格,使其农业生产处于信息明确、生产有序的最佳状态。
五是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高。发达国家之所以农产品物流发展快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高。如德国的企业通过信息网络将各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全欧洲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置于同一个信息平台上,相互间的信息交流非常方便,确保了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传递【3】。
六是电子商务比较发达。如荷兰,配备有世界最先进的拍卖系统、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向商界和消费者提供品牌农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完成客户网上订货所需要的物流活动。由于网络访问者可以共享信息,信息透明度、准确度和及时性都得到提高,供应链变得更加活跃,及时改进物流计划、管理、调配、优选等操作也更加现实。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系统现状
农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以及提高运作效率与效益的基础和有力保证。资料显示,我国有77.7%的市、44%的县和20%的乡镇分别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体系【4】。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主管部门都开通了很多农业与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一些农业产业类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产品行业协会都承担了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责任,成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重要力量。很多大中型的农业生产、销售、加工、配送等企业和集体都建立了自已的网络,提供产品供销信息、技术咨询和其它服务。随着人们消费观念方式的改变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发布网络和检验检测网络基本形成,基于电子信息平台管理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渐建设和发展起来。
三、我国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运用水平低下。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加之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低下,目前,农民对产品流通信息的意识并不强烈。近年来,虽然各地区都相应的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点,并开通了网站,但是不少农民由于不懂得如何使用网络,从而最终降低了农民对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许多农业信息网站,信息处理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信息时效性差、质量不高,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大,成本高,收益低。主要表现为:第一,各地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处理、收集、传播的软硬件设备不足,信息的分析、汇总等深加工环节多采取传统方式,电子化程度偏低;第二,信息管理缺位现象严重。各地区涉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能力差,重复建设严重,缺乏信息的深层挖掘与开发,甚至对所收集、传播的农业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障【5】。
三是批发市场信息处理手段和技术落后。不能及时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有调查显示,几乎国内比较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建立了自己批发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本应成为农产品物流信息枢纽,然而由于信息处理手段和技术落后,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不能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更不用说发挥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作用,农产品流通活动效率低且资源浪费严重。
四是物流企业信息管理水平较低、技术手段较落后。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进程。据调查,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6】,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对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不够,也缺乏科学的预测性和针对性,信息服务水平还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需要。
四、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的对策
为了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就必须对现有的农业网络进行集成、整合,改变重复建设、小而散的局面,提高网络信息质量,尤其要加强硬、软件建设。推广网上订单、拍卖、配送等物流方式,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整合农产品物流分散运作资源,对农产品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重点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经济主体中建立信息服务点,抓好农产品信息处理和发布,准确地向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经营者提供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库存信息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帮助生产者制定生产计划,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一是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各国政府都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投资,如美国的农业信息投入总额2001年为13亿1800万美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每年用于农产品市场新闻的年度预算为2200万美元。欧盟2000年用于农业统计信息的花费总计是6151.3万欧元、用于农业和农村信息通讯方面的花费是2亿欧元左右【7】。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各级政府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农业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的投入经费,还要有充足的系统运行经费,以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要将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制等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鼓励和引导科研单位、企业、个人或其他民办科研机构、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投入,扶持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活动。
二是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工作。目前我国农村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如果大量的市场和生产信息不由政府部门来组织,就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使用的公平性、及时性。并且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下,对信息的分析辨别能力也比较差,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工作,推动农业信息网与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及期货市场建立联网,直接从信息源采集信息,配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分析和加工处理,及时向外发布和传播,不断增加信息服务内容。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使信息供给不断满足信息需求,并带动信息需求的发展。
三是建设与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协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己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信息化条件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农产品中转站、集散地,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必须在衔接产销、调节供求、沟通信息、促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都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中心环节和衔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必须成为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中心、结算中心和包装加工及物流配送中心。更为重要的是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有助干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通过加强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整合农产品市场的信息,提高信息沟通与和运用效率,辅助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还能通过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生产效益。市场主管部门要牵头,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全国性或者地方性、区域性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把所有获得国债资金扶持的批发市场的信息整合起来,整合形成农产品流通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物流、市场周转效率【8】。政府要支持发展大型信息主导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批发市场、农业信息机构、产品供应者、产品需求者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计算机联网。要重点进行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搞好市场信息咨询服务,这也是成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9】。各个批发市场要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协调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从而使批发市场向物流中心过度【10】。
四是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多年来,由于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不完善,农民的分散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商贩抓住农民对外界收购信息的封锁的弱点,从而压缩了农产品的价格使得辛苦种出来的农产品买不到好的价格,造成农产品“买难”、“卖难”现象时有发生【11】。以信息化为手段,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上实行信息化管理,可大大提高合作组织的管理能力,使合作组织较大程度地延长带动半径、增强带动能力和提高带动效益,打破农业“增产不增收”的怪圈,有效化解“三农”问题【12】。政府应当尽快完善对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要在村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和经营服务网点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力度,为农民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者的谈判能力,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五是加快农产品流通信息人才培养。当前必须着力抓好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信息服务和管理人员的信息质量意识、信息商品意识、信息产业意识,加快建立一支能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信息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农村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在实施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提高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广大农民以及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知识技能、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把当地农村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与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职业教育、科学普及工作结合起来,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和多种形式组织相关的培训与宣传教育【13】。要结合农民拥有的电脑少,手机普及率高的特点,进行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子商务知识技能的培训,不仅符合农民流动性强的特点,还具有成本低、效果好、受众广的特点。
六是鼓励涉农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可节约直接成本15%、间接成本75%【14】。政府应鼓励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以资金或优惠政策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研发活动,提高电子商务技术水平,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鼓励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农产品生产企业首先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开拓市场,树立榜样;对于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传统企业,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主要业务逐步向电子商务过渡,最终实现向电子商务型企业转型【15】。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