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教学运用生活教育观
本文作者:朱辉进 单位:浙江黄岩东城街道中心小学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观,对小学品德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为品德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品德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它面向的是儿童整个生活世界,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品德教学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作为教师,我们应从生活中找出教育,在教育中品味生活,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生活教育理论拓展了教育的领域——从生活中找出教育
1.抓住生活的“根”
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任务,主要是要抓住生活的根,“唤醒”学生,唤醒沉睡在学生灵魂深处的善良本性,唤醒流淌在学生血液中的亲情,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我在教学《父母的难处》这一课时,上课前我就思索:现在的孩子有几个了解父母的难处呢?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确实不了解父母的难处,也很少注意、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了配合课文的学习,我要求同学们先进行分组调查,各组设计好几个相关的问题,利用家长来校接送的时间,采访同班同学的家长,了解为人父母的难处。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还请一位家长作为代表到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讲他们的难处,大家第一次从同学、家长的口中听到父母的难处,都很震惊,特别是听到有些难处是由于自己造成时,有些同学惭愧得低下了头。在此情景下,我再追问同学们:你读懂过妈妈注视你的眼神吗?你留意过爸爸那期盼的表情吗?你知道你的一个个要求凝聚着父母多少汗水,多少爱?然后让同学们回忆生活中一个个感人的细节,头脑中浮现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寻找习以为常背后的“感动”,感受理所当然背后的“震惊”,了解视而不见背后的“真实”,让他关注,让他反省,让他后悔,让他心灵震撼。最后我说:心动不如行动,快快行动起来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父母分担困难。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摇落生活的“叶”
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同样,品德教学关键要贴近学生生活,与生活同行,品德只有摇落生活的繁枝茂叶,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来,才能找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来。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平时要留心观察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教育的内容,把握教学的主动权。
二、生活教育理论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在教育中品味生活
1.链接社区,亲身实践
陶行知说:“我们把自己放在社会的生活里,即社会的磁力线里转动,便能通出教育的电流,射出光,放出热,发出力”。他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还要把人的“心墙”拆去,才能与社会沟通。
2.延伸社会,体验生活
课程标准也指出:“品德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社会是大课堂、活课堂,有着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品德课堂只有延伸到社会,学生才能学到真知识,体验到真感情,获得真能力。学习“安全伴我行”这一单元时,可让学生参观一下消防队,体验消防队员的生活,进行消防演练活动,有条件还可让学生当一当交警,站一站岗亭,平时坐在爸爸妈妈的车上要留意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和安全提示语,提醒父母遵守交通规则,进一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三、生活教育理论促进了生活与教育的统一—在教学做中内化
1.在教中做,内化品质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生活教育理论促进了生活与教育的有机统一,使得教学做合一。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事事在劳力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行是知之始,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品德教学更要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能看的尽量看一看,能听的尽量听一听,能做的尽量做一做,在做中学,在做中教。
2.在做中学,习得感悟
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学校到家庭到社区,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讲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我们应该“以陶为师”,携手行知路,认真学习和借鉴“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时俱进”的,他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我们的教育内容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要随时随地的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生”。“生活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