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细菌改善养鱼水环境实验
本文作者:胡世然1,3 杨兴1 陆桂山2 李建光1 方世贞3 关梅1 向燕1 潘昌盛2 作者单位:1.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2.贵州省黔东南州水产实验场 3.贵州省凯里市畜牧兽医局
光合细菌(PSB)具有改善水质,促进养殖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作为改良水质微生物制剂及鱼类的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具有降低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残饵及鱼类粪便的污染、净化池塘底质、维持水质清新、增加水体溶氧等特点;且其大量繁殖能带动许多其他有益微生物的繁衍从而抑制有害细菌滋生和有害藻类的繁殖,为鱼类提供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可提高鱼类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减少鱼类病害发生[1]。在养殖生产实践中表现在降低饵料系数、促进鱼类快速生长、提高鱼类成活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为此,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与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和黔东南州水产实验场,结合贵州渔业生产中的高效新型池塘养殖模式及底质改良需求实际,承担贵州省科技术厅科技支撑项目,于2011年进行光合细菌改良池塘水环境养鲤试验,旨在为养鱼池塘水环境和底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鱼池
试验池(3号塘)1口,面积750m2,对照池(14号塘)1口,面积1 200m2。
1.1.2光合细菌
为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调进的冻干光合细菌原粉,含菌数≥100亿/g,10kg/包,产品性状为棕色粉末。
1.1.3鱼种
为贵州省水产研究所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调进的福瑞鲤鱼种。
1.1.4水源
来源于贵州凯里洗马河,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域水质标准,通过50m长的引水沟渠自流灌注入鱼塘。
1.1.5饲料和药物制剂
为重庆通威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鲤鱼专用配合颗粒饲料。备齐在试验过程中所需的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鱼类养殖所需的生产工具和鱼病防治所需的药物。
1.2方法
1.2.1鱼池准备
鱼种放养前8~10d,用生石灰20kg/100m2消毒池塘。清塘4~5d后灌注池水40~50cm深,同时施腐熟猪粪200kg/667m2培肥水质。
1.2.2鱼苗培育
2011年5月3日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调进福瑞鲤乌仔鱼苗30万尾。投放鱼苗入池后,每天投喂豆浆(黄豆用20℃水浸泡10~12h,1kg黄豆带水磨成20kg)2次,时间为8:00~9:00、15:00~16:00,全池均匀泼洒,黄豆用量2~3kg/667m2;待鱼苗培育至1.5~2cm规格,逐渐训食人工饲料,经过40d培育,鱼苗规格达4~5cm即可分池下塘。
1.2.3鱼种投放
2011年7月6日把规格达8g/尾的福瑞鲤鱼种,按400尾/100m2的放养密度放入3号试验塘,总投放鱼种3 000尾,重24kg;14号对照塘投放福瑞鲤鱼种规格为8.5g/尾,总投放鱼种5 000尾,重42.5kg。鱼种入池前用浓度为10mg/L的高锰酸钾药液浸浴鱼体5~10min。
1.2.4饲料投喂
1)确定投饵量。测定池塘水温和塘鱼规格,并根据鲤鱼饲料投饵率表计算投饵量,当水温20~28℃时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0%~5.00%。2)投饵方法。一是定时投喂:在鱼类摄食正常时日投喂4次,投饵时间为8:00、11:00、15:00和18:00;二是定点投喂:投饵区域设在鱼池前部1/2~1/4处。
1.2.5池塘日常管理
一是加强日常池塘巡查管理,根据池塘水质、鱼类活动情况、水温及气温变化等适时注入新水,使池水的水质清新、溶解氧含量高且水位适宜,以利于鱼类生长;二是每间隔15~20d测定池鱼平均体重1次,以此确定投饵量;三是加强鱼病防治,用大蒜配制药饵投喂,按100kg饲料添加大蒜3~5kg,将大蒜捣成蒜泥后拌入颗粒饲料中,现配现喂,每天早晚各1次,连喂3~5d为1个疗程,发现鱼病及时诊断治疗。
1.2.6光合细菌泼洒
在晴天的早晨用光合细菌200g按667m2、1m水深溶于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每间隔15d泼洒1次。先停止向池塘注入新水,后施光合细菌,并在施微生物制剂期间不使用抗菌素或消毒剂等。
1.2.7池塘水样、泥样采集
一是采集时间:在光合细菌泼洒前采样1次,使用光合细菌后24h采第2次样,第3~7次是每间隔48h采样1次。二是采集地点:3号试验塘投饵点附近、上下风口附近取水面下50cm的混合水样500mL和采集投饵点附近底泥表层下5cm的混合泥样150~200g。
1.2.8池塘水样预处理
采样当天须对水样预处理,抽滤0.2μm的膜得总细菌,一般视5μm膜以上所得菌为附着菌,0.2~5μm膜所得菌为浮游细菌,每次抽滤前后用蒸馏水冲洗过滤器,所得的膜用蒸馏水洗净,并用擦拭干的镊子取出,放入1.5mL离心管内,作好采样点和时间等记录。滤膜与过滤器配套,聚碳酸酯脂膜抽滤前先将水样摇匀,用量筒量200mL水样用于抽滤,每次抽滤换样时用蒸馏水将量筒洗净。光合细菌改良池塘水环境水质监测数据指标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2.1养殖产量
2011年10月8日现场干塘过秤实测3号试验塘产量,收获鲤鱼2855尾,总重819.5kg,扣除投放的鱼种重量24kg,总计净产量795.5kg,单产707.5kg/667m2,比14号对照塘571.4kg/667m2增产136.1kg/667m2,单产提高23.82%(表2)。
2.2生长速度
从表2看出,3号试验塘投放鱼种规格为8g/尾,收获规格为287g/尾,增长279g/尾,增重3g/(尾•d),比14号对照塘(2.54g/尾)提高18.11%。3号试验塘个体增重34.9倍,比14号对照塘(27.8倍)提高7.1倍。3号试验塘群体增重32.1倍,比14号对照塘(23.2倍)提高8.9倍。
2.3饵料系数与养殖成活率
从表2可知,3号试验塘的饵料系数为1.63,比14号对照塘(1.85)下降0.22。3号试验塘共投放鱼种3 000尾,收获2 855尾,平均成活率95.16%,比14号对照塘(87.40%)高7.76百分点。
3小结与讨论
3.1光合细菌对鱼类生长速度的影响
淡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系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因素[2],随着《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颁发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出口产品药残超标问题,已进一步引起我国水产养殖企业的高度重视,全面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已是当务之急。由于光合细菌具有降低氨氮、亚净化池塘底质、改良池塘水环境等特点,从而促进鱼类快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施光合细菌后与对照池(空白组)对比,在促进鱼类生长方面效果明显,3号试验塘鱼的日增重为3g/(尾•d),比14号对照塘(2.54g/尾)提高18.11%;3号试验塘个体增重34.9倍,比14号对照塘(27.8倍)提高7.1倍;3号试验塘群体增重32.1倍,比14号对照塘(23.2倍)提高8.9倍。
3.2光合细菌增产效果显著
池塘水环境是鱼类栖息活动的场所,也是鱼类天然饵料生物的生产基地,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天然饵料生物的丰欠;施光合细菌能带动许多其他有益微生物的繁衍从而抑制有害细菌和有害藻类的繁殖,为鱼类提供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在池塘养鱼中,鱼池底泥有培养底栖生物和调节水质的作用[3],池塘水质不同于一般的天然淡水,特别是盐度与pH值较高是影响鱼产量的重要因素[4],光合细菌可改良池塘水环境而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试验结果表明,3号试验塘单位面积净产量达707.5kg/667m2,较14号对照池塘(571.4kg/667m2)提高136.1kg/666.67m2,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3.82%。
3.3光合细菌可提高鱼类免疫功能和降低饵料系数
光合细菌具有降解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的含量,可分解养殖水体中的残饵和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有机碎屑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源,培育优质藻类,增加水中溶氧,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定期使用可保持养殖水体的优良水质,提高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抑制有害藻类和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增强养殖动物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节约养殖成本;可稳定养殖水体中的酸碱度,防止因pH值失衡而导致的水体恶化,产生亚硝酸盐的积累,造成对养殖鱼的危害。只有水质好,疾病就自然少[5]。养殖水体增加足量溶氧、适量氧化剂、氯离子和消化细菌,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6];从而增强鱼类的抗病力,减少发病机会。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光合细菌可提高鱼类成活率和降低饵料系数,3号试验塘共投放鱼种3 000尾,收获2855尾,平均成活率95.16%;比14号对照塘(87.4%)高7.76百分点。3号试验塘共投喂饲料1 300kg,净产鱼795.5kg,饵料系数为1.63,比14号对照塘(1.85)下降0.22。
3.4光合细菌可改良池塘沉积物
池塘沉积物是指池塘水体范围内发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所产生的沉降物质,是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状况对整个池塘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养殖鱼类的生长和产量[7-8]。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比农业土壤中的含量高得多,有机物含量与总氮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9];2011年8月25日通过对3号试验塘光合细菌改良池塘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3号池塘底泥中总氮为2.764mg/L、总磷1.134mg/L、铜31.621mg/L、锌187.06mg/L,分别比14号对照池低0.721mg/L、0.555mg/L、20.242mg/L和86.02mg/L。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减少池塘沉积物的对策:一是清除过多淤泥。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投饵施肥量增加,池塘底部就会沉积鱼类粪便、饲料残渣、有机质等,这些有机物容易滋生致病菌、寄生虫和有毒物质,池塘底质过厚的淤泥不利于鱼类生长,所以要每隔1~2年清淤1次。二是定期搅动池底。搅动池底即是翻松底泥和使池水上下混合,促进池塘底部有机物质分解,释放出淤泥中的有毒物质,保持营养物质在上下水层分布的平衡,每隔15d搅动池底1次。
3.5光合细菌可改善池塘水体中氮循环
细菌在渔业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分解者,又是许多鱼类直接或间接的饵料。所以,监测池塘水环境的细菌状况将有助于充分认识细菌在池塘物质转化、鱼类饵料等多方面的功用,完善池塘营养结构研究的理论,并对在养殖生产中进行合理放养、科学管理、发挥细菌更大生态效能、提高产鱼潜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0]。在自然水体中氮循环是一个相当完全的、具有自我调节和反馈机制的系统,一方面它是鱼类等养殖对象的重要营养成分,另一方面其表现形式中氨(NH3)和亚硝酸盐(NO2)积累到一定程度对鱼类产生明显的毒性影响,氮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人工养殖水体中氮循环原有的稳定状态是否受到影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工养殖主要依靠人工投饵促进鱼类生长、提高养殖产量、系统中随饵料输入的氮只有部分被鱼类所摄取,剩余部分则直接进入水体;由于鱼类对营养成分固有的同化效率,加之所摄入的相当部分又以排泄物形式进入池塘,故养殖水体中氮负荷明显增加,水质易受污染,鱼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易遭受破坏[11]。氮是养殖水体中一种影响初级生产力大小的营养元素,对鱼类的生产影响很大。在养殖水体中,氮以分子态氮、无机态氮及有机态氮(如尿素、氨基酸、蛋白质)的形式存在[12]。如3号试验塘施光合细菌后,其底泥中总氮为2.764mg/L,比14号对照塘(3.485mg/L)低0.721mg/L。
3.6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生物修复作用
光合细菌广泛分布于在海洋、湖泊、江河、水田、污泥、土壤等各个角落,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生理生态学特性,使它在净化水质方面的应用越来越被科学界重视,成为世界微生物学界关注的热点。在水产养殖高温季节,养殖池塘中往往出现蓝绿藻大量繁殖,频繁出现“水华”现象,鱼类的生长环境受到严重影响[13]。为此,在施光合细菌进行养殖水体生物修复的基础上,还应适当施肥、适时注水、合理使用增氧机。
4光合细菌施用技术
4.1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适宜水温为15~41℃,最适水温为28~36℃。因而宜掌握在水温20℃以上时施用,即在每年的5—9月份期间,以晴天上午泼洒最好,一般阴雨天勿用。生产实践中,应尽可能注意使用的连续性,因为光合细菌在水体中只有形成优势群落,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4.2对肥水弱碱性水体使用
光合细菌要根据水质肥瘦情况使用。水肥时施用光合细菌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转化,避免有害物质积累,改善水体环境和培育天然饵料,保证水体溶氧;水瘦时要先施肥再使用光合细菌,这样有利于保持光合细菌在水体中的活力和繁殖优势,降低使用成本。施用光合细菌的次数也要视水质而定,水质好可每隔15d施1次。水质较肥,水质较差,特别是饲养后期的高产池,可隔7~10d施1次。此外,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的生长,应先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至微碱性时再使用光合细菌。
4.3用量要适当
光合细菌用于鱼池水质净化时,水温20℃以上期间,用光合细菌2~5g/m2拌粉碎的干肥泥均匀撒于鱼池,以后每隔15~20d用1~2g/m3(水体)光合细菌对水全池泼洒。用于饲料添加投喂鱼时,以饲料投喂量的1%拌入,直接或加工后投喂。对于培育鱼苗时,在苗种入池前7d全池泼洒,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4.4与施肥配合使用效果好
在池塘施用粪肥或化肥时,配合施用光合细菌更为明显。尤其可避免化肥用量过大,水质难以把握的缺点,并可防止藻类老化造成水质变坏。在鱼苗、鱼种培育池施用光合细菌与粪肥配合使用,增产效果更明显。
4.5注意事项
要避免与消毒杀菌剂混施。水体消毒3~7d后可施用光合细菌。在水体已使用光合细菌后不宜马上泼洒杀菌剂。光合细菌主要用于养水、防病,而非用于治病。对于酸性水体施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时,宜过2h后再施用光合细菌;光合细菌菌液拌入饲料使用时宜现拌现喂,当天投完为好。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