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程创建途径

2021-05-25 7126 计算机专业论文

1课程体系构建遵循的指导思想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相结合的中职教育特点,要以职业活动引导组织教学,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这就要求我们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支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构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

2.1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需求

少数民族地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就业市场的需求奠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方向。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以后,大都要回到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型的生产劳动。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本位的就业教育,必须突出开设课程的应用性、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的重要性。要注重的授课内容的适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强调授课过程的实践性。少数民族地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满足当地劳动力市场对中职生的需求,特别要注意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当地中职学校培养对象的目标,并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体现出来。计算机课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有机会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

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由此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课程体系的组建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根据市场需要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以及职业岗位的需求予以调整修改。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及时做出调整,使我们的培养对象始终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我们的教学内容始终应突出一个“新”字,根据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教学体系及时进行调整、补充、更新相关内容。

3课程体系构建的保障

3.1教材的选用和建设

教材作为体现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教育能否满足市场需求,而作为中职学校的教材应符合为一线岗位培养初、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中职教材的选定,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教材选用和建设中,教材内容应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对于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材要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及时对部分内容进行增删、修改与组合。

3.2师资队伍的建设

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更新速度一直是计算机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内容要能跟上计算机时代的发展。为此,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明确自己学科的发展方向,跟踪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地加强计算机学科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自觉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参与校内外科研工作和项目实践,尽可能多的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把所学的新知识、积累的经验、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技术及时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3.3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本着重在使用的原则,不断添置和更新实训设备。建成的实训基地应具备理论验证、单项技术运用,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满足中职学生创新活动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实训基地也为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实训平台。在建设实训基地中,要考虑实训基地的先进性、配套性、实用性、和共享性,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资源参与基地建设当中来,建成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

4课程体系构建的几个条件

4.1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有多方参与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构建需要由各中职学校牵头,聘请相关教授、行业专家和科研教育部门的有关专家及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参加,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性建意,使我们中职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能使学校对于人才市场的预测和招生的定位更准确。

4.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所涵盖的行业、所对应的岗位,来定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及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我们中职学校应注重社会实效,尽量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技能操作课,加强应用技能的训练。由于计算机技术应用广泛,课程门类繁多、系统性很强,要对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如把“微机原理”与“计算机维护技术”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机地整合为“计算机原理与维护”。通过对部分课程的整合,精简了繁杂的课程内容,注重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总之,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合理构建少数民族地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就能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