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分析
1、传统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及其存在弊端
当前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及其运用存在十分尴尬的两难境地:一方面,计算机以及与计算机相关的行业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大量IT行业以及与IT行业相关企业找不到实用的人才,这对于高职院校提出了考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对口就业艰难,毕业生就业率下滑,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僵化,还是以教师口头讲解外加黑板板书模式讲授计算机实用知识,没有结合计算机实用型属性,造成实用性知识的抽象化,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是抽象的计算机理论,很少甚至是没有专门的实践课操作。这种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首先体现在,教学授课方式单一,教师授予学生的是大量的书本信息,教学效率低,学生转化吸收率低,很难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教师本身的素质影响着授课的质量,信息来源于教师,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基本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再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以知识传递为主,教师只注意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寡,对学生价值观、学习力、学习方法等关注不够,教师严格控制对教学的目标、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这样过于程序化和模式化的授课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计算机教育教学手段单一,很少甚至是没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1]。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在计算机实践教育教学中,以往那种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现时代教育体制下的教学需求,针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育教学方面应当按照按照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遵循计算机专业培养规律,根据其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程度,对硬件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坚持“积极稳妥,适度超前”的原则,在满足计算机教学的前提下,不盲目贪大求全,以实用为第一原则,实现设备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加强授课教师的软实力建设,根据专业特点,采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倡“精讲多练”的授课方式,激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通过教学和实践课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动态.最终达到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2、新形势条件下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2.1加强计算机教师授课理念和操作技术学习,应对新形势下计算机行业挑战。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增强创新能力、有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各种新知识的需求,跟上时发表展的需要。教师教育模式的更行在计算机教学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才能抓住学生求新、求异、求实用的心理,学生不仅有基本的知识技能学习,而且又有最新的知识学习,这样课堂才能吸引学生。
2.2案例教学法,加强学生的自主创兴能力培养。案例式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从案例出发,将课程内容以案例的方式提炼出来,以问题形式传送给学生,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学习讨论,最终得出结果。这种过程辅以学生教材学习、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内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教师授课的形式,启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活跃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等多种形式,达到对问题的充分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圆满解决问题。在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2.3互动式教育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的双赢。互动式教育教学方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课堂操作环节,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教育,教育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具体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机房现场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交互式课堂授课模式演示,积极引导学生“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2.4任务式教育教学模式,练就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任务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通过任务的模式将课堂分割为若干个子单元,每一个子单元为一个任务,通过团队配合的模式实现任务。在具体的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就是把教学目标隐含在一个个项目中,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项目任务学习。这中授课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动手的能力,最终练就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
2.5实习基地建设,实现企业创作与学生就业双丰收。杜威实用主义哲学观出发,主张教育的“实用”,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2],计算机教育就是要实用。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无论是课堂理论教学和还是机房实践课教学,最终要实现的就是教师的教以致用,学生的学以致用。在这种条件下,学校实习基地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的课外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各种社团活动等。企业是社会产品的生产者,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具体实践操作,可以讲自己学到的具体专业知识和企业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产品的生产、产品的研发、产品是创新。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3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