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艺术语言审美认知
一、艺术语言的形成来源于精神生活
从原始社会开始,艺术活动就在人类社会实践之中萌芽。随着人类童年时期美术作品《野牛》的发现,艺术语言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就成为许多艺术家探讨的问题。在一万多年前的人类祖先所进行的艺术活动,是属于一种带有主观因素的艺术活动。他们在狭长的洞窟墙壁上描绘的野牛,无论出于祈求狩猎丰收、进行巫术活动或者娱乐,可能都是体现原始人类企图用这种抽象的符号和图形征服自然的愿望。那些简单而准确的轮廓,生动有力的线条以及控制得很好的光影,富有装饰性的红黄黑等颜色,都可以看作是原始人类运用艺术语言的一种迹象。它体现出原始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有活力的艺术表现手法。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出现在法国和西班牙洞窟中勾勒的动物线条,以及最早的雕塑作品,这些线条和独特的造型与视觉的直观无关,而与某种精神世界相联系。比如,为了对母性的崇拜、祈求人类的繁衍,他们可以尽情夸张女性的特征;为了取得狩猎的成功,他们在洞窟的墙壁上画各种各样的动物,或难以对付的动物,以便在巫术礼仪中对其实施致命的打击或诅咒,导致这种艺术创作具有了神秘的精神性质。在中国的原始岩画、四五千年的彩陶上的人物也是如此。如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稷神崇拜图》,原始人在岩壁上画了十个植物人面型,其目的是祈望它们在稷神的保护下代代相传,年年丰收。所以说,无论是强调理性的西方,还是更注重感性的东方,人类早期艺术语言的形成与发现都是来源于原始时代生活环境和原始艺术家的审美意识以及精神活动。
二、艺术语言的创造来源于审美理想
艺术语言在经过原始的创造动机和崇拜自然物的巨大激情,创造了自己的稚拙艺术形式之后,艺术家对艺术语言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之中。外国艺术语言除了向世人传达精神层次上的文化意义外,并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一定文化的美学内涵,同时也是画家对现实生活审美理想的一种体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其美术作品就是一个时代艺术语言鲜明的印证。由于受到写实主义艺术语言的影响,他们对美的崇拜,逐渐转向视觉的真实。他们的艺术创作一方面围绕着宗教题材展开,一方面又借宗教题材来表达画家对现实自然社会的看法,促使其作品具有浓烈的人文主义色彩。这就是以人性取代神性,反对宗教的精神禁锢,重视现实生活,发展人的个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力等。例如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创造亚当》,作品表现的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人———亚当正渴望地等待,让上帝的手指触到他的手指,亚当健美的身躯就会获得生命。画中的亚当表现出画家对于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以及对人的觉醒的渴望。画家借宗教神话题材的描绘,一方面把中世纪美术的艺术语言尽情地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对人性的尊重、人的价值的肯定。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以人为出发点,这无疑也与文艺复兴的艺术观相一致,哲学家们把人放在中心的地位,中国哲学的这种传统成为影响教育的第一因素;中国哲学对教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性、人格及教育原则等问题上。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四君子”的艺术表现思想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也具有人文性质。如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的墨竹,往往挺劲孤直,具有一种孤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这也是画家审美意识的一种自然流露。而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实际上就是人文主义理想的完美体现。他们的作品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以人为本,颂扬现世生活,崇尚理性,提倡科学,探索自然的奥秘,崇尚古典知识与学术等特点,把中世纪美术的审美理想完美地表现出来。
三、艺术语言的个性来源于审美觉醒
艺术语言的个性就是自我意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流露,审美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一个时期美术艺术语言的形成,个人艺术个性的凸现,以及作品所传达出的个人艺术气息与艺术家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性格气质、艺术思潮、创作主张、审美倾向有极大的关系。在其艺术个性的建构中也必然经历着一场自我审美意识的觉醒,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他人的不同艺术个性和面貌。如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作品,他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创作的艺术作品有别于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艺术语言不能更准确地表达他内心的冲动和激情,正是画家在审美意识上发现了这一点。因此,他对艺术语言大胆创新,以带有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来表达他心中的苦闷、哀伤、激情和希望。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旋转的笔触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自画像》,画家以阴冷的色彩和旋转的笔触深刻地表现出一个生活遭受困苦、精神备受折磨的画家的独特个性。画家用“阴冷的色彩和旋转的笔触”来表达自己,把艺术语言的客观性转为主观性,这种艺术个性的形成,其实就是画家对艺术语言的一种醒悟,这种觉悟也是画家对前人艺术语言的一种否定。后印象派画家塞尚主张对形体结构的塑造,他所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加坚实的形体。画家之所以运用这种语言,就在于他发现了世界上任何复杂的物体都是由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的。因此,他的作品注重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画家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与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如《戴帽子的妇人》,作品以对比色组织画面,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马蒂斯的作品画风与众不同,形体夸张,线条粗重,笔触狂放,色彩强烈刺激,形式更加自由。其艺术语言的审美动机是为了反对传统以“逼真”为评价绘画的标准,因而他的作品显得自由、奔放、富于装饰趣味。又如,荷兰表现主义画家阿佩尔的作品《发怒的风景》,他所描绘的风景变成了发怒的人脸,画中以热情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画家对现实的一种疯狂情绪。实际上是表达画家对自然的一种愤怒或不安的心理。他对现实和艺术语言的感悟,促使他的艺术作品强调表现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以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心理体验。从以上画家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家的个性决定了艺术作品的语言方式。绘画原本就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它是艺术家有感而发的产物。艺术家在绘画时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再现外界的事物,所以作品中必然鲜明地带有艺术家自己的个性特点。这种艺术语言的个性就是艺术家在剖析自我,不断地探求新的艺术形式的一种领悟。
四、艺术语言的风格来源于审美突破
艺术语言是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不断锤炼艺术语言,不断对艺术活动注入新的审美元素和活力,带给观众强烈的新鲜感和冲击力,并有着自身新的审美着眼点,就会使他的作品形成一定的风格,而这些艺术语言风格的产生也是一种审美突破。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他的艺术语言,是与传统美术的艺术思想相对立的。立体派的画家把数学中的语言融入到作品中,强调把形体结构分解成各种几何形状,然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以建立一种新的空间概念。如他的《格尔尼卡》,以极度夸张变形的形象,用黑白灰的颜色对比,鲜明地表现出要发泄的悲哀情绪。画中的主体,被画家用不规则的几何形状重新组合来表达作者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法西斯暴行的仇恨。毕加索的作品其艺术语言的平面性、装饰性、主观性的特征鲜明。他所独创的离奇、怪诞的视觉艺术语言,无疑是西方绘画艺术语言的一次革命,开创了绘画艺术变形的先河。20世纪荷兰著名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以纯粹的线、色、块作为纯造型语言。他的艺术所追求的是一种抽象的构成“风格”。如《色彩的构图》,作品在兼有理性和感性的条块中,布满由淡紫到淡黄的高明度柔和色彩,他用其表现一种平衡而有变化的和谐。画家的艺术语言从变形到抽象,呈现给人们又是一个创作新的活力和审美蜕变。艺术家艺术语言的发展,在现代美术中还出现了超现实主义、未来派、达达派、波普艺术等,这些美术风格和艺术审美语言都可以称作现代派艺术。其出现是外国美术艺术语言根本性的审美大突破。它不是西方传统美术那种各个时期的风格的变化,而是质变,是与传统的分裂,是美术创作艺术语言的一个高峰。如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尼•马格里特的《错误的镜子》,作品描绘了一只人的眼睛,及投射在这只眼睛视网膜上的蓝天白云。画家认为人的眼睛只是一面错误的镜子,世界上没有见到的“真实”,只有感到的“真实”,绘画的“真实”本来就是一种人眼的幻觉,艺术家只是图解而已。法国超现实主义鼻祖马塞尔•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让人看到一个女人,且是“正在动作的女人”;未来主义画家波丘尼将狗画出无数条腿,表现狗的运动。画家们努力在画布上阐释运动、速度和变化过程。空间不再存在,物体从不静止,它们永不停歇地运动并相互穿插,从而改变了整个西方的艺术观念,改变了西方美术史的进程,改变了全人类对“美术”一词的理解。达达主义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以及波普艺术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等造型元素来创造艺术形象,无疑成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全新的视觉形式。这些艺术风格和观念的建立促使现代艺术心理、荒诞意识、逆反心理和个人精神的出现,从而导致对传统艺术的否定,突破了传统艺术语言的思维定势,丰富了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开拓了现代艺术新的局面。
总之,外国现代美术在对传统美术的完全了解之后的有原创性的、经过艺术语言审美突破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艺术家的创新理念对于我们平时的艺术创作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都是具有一定的启发。绘画这种无声的语言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符号向人们传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与内心世界,以及艺术家追求艺术生命的真谛。不管是哪种流派的艺术语言,它们都是艺术多元化表现的一种形态,这些艺术语言的出现都有积极的一面。作为一名美术专业的学生和美术教师,我们要从中吸取精华,并以此来丰富我们的艺术思想,提升我们的艺术层次、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最终使我们的艺术专业水平得到更大地提高,使我们今后的美术教育教学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3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