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双语教学人才培训
1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意识的确立
计算机专业十分适合开展双语教学:这个领域的领跑者和领先者是欧美发达国家,新知识和技术的主要载体是英语,双语教学培养和强化学生直接获取外文技术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为以后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打下基础[1]。双语教学还能够提高教师学习运用先进教育理念的能力,提升自身素质[2]。因此,我积极投身到这一教学改革活动中,运用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以精选的优秀英文教材为依托,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承担了多门计算机专业双语课程,探索实践双语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根据学生专业基础,选择优秀原版教材,合理设置教程内容
优秀的外语专业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我在教学中体会到,一流的外语原版教材具有诸多优点,是双语教学的理想选择:语言纯正准确;作者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内容取舍恰当,阐述循序渐进,结构简明清晰,图片生动翔实,笔触风趣幽默,展现科学探索的奥妙,非常符合教学心理学,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更新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不足之处是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理解偏差[3],另外,价格较昂贵。因此,对于每一门课程,我都在系列繁多、形式多样的教材中进行详细对比挑选,选择最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例如,计算机导论是面向大学新生的课程,一开始采用的《ComputerScienceAnOverview(EightEdition)》是一本国外著名大学推崇的教材,经过试用,学生们对计算机专业产生了很大兴趣,但同时觉得它叙述方式个性化自由化有余,系统性不足,不利于初学者掌握知识体系全貌。于是我们做了及时调整,选用了另一本系统性更强的教材《FoundationofComputerSci-enceFromDataManipulationtoTheoryofComputa-tion》。在大二的数据结构课程中,基于学生学习过C语言的知识基础,我在林林总总的经典原版教材中选择了口碑很好的MarkA.Weiss的《DataStructureandAlgorithmAnalysisinC》,学生学习时确实感到收益匪浅,与同类中文教材相比,该教材更加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人们是如何一步步摸索试探,找到最好的算法的。编译原理是最难学习掌握的软件课程,有的教程技术细节过于繁难,学习者难以跟进;有的教材实践性不强。经过大量的寻找,我选中了K.C.Louden的《Compiler:Theo-ryandPractice》,并与作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获得了许多教学指导。由于中西思维方式不同,原版教材与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在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工科专业特点及能力水平,认真研究取舍教材内容,合理重组章节顺序,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过于繁难之处则略去,采取由少到多、先易后难的方式,把内容分为精讲、略讲和自学三种类型,讲课时区别处理,使得重点突出,广度兼顾,详略得当。
3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我深刻地感受到,不论教学形式如何都不能离开学习的主体———学生,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只会导致学生厌学。对于双语教学而言,目的是帮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外语来学习信息技术,如果教师对于英语的使用过于简单,仅停留在词汇学习上的话,则失去了双语课程训练理解和思维的意义;如果用的语言太复杂,那么学生根本听不懂,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并且,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用外语上课,更需要师生之间的用外语进行交流和互动。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而不试着与教师用外语进行沟通,则起不到双语教学的作用。通过多门课程的摸索实践,我在专业课方面采用中英文综合灵活运用的方式,由以中文讲授为主逐渐过渡到用英文规范授课。在课堂上进行大量举例、提问,营造活跃的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用英语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讲授之中穿插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允许学生用英语自由发言和质疑。学生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发言,既掌握了语言表达,又掌握了专业技术知识和思维方法。计算机导论课程中,结合新生特点,在教学模式、课堂设计、提问解答等多个环节做精心设计,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走进计算机科学殿堂,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数据结构教学中,以发现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为导向,促进数据结构理论方法在具体应用问题的解决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有效提高编程技术和应用水平;编译原理难度大,我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借助大量的生动类比,剥洋葱式层层剖析化解编译系统技术难点,培养学生探索复杂系统的能力。
4学习先进,不断创新,提高自身水平
双语课程内容难度大,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为了胜任教学任务,我从多渠道多角度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积极与国外出版社和教材作者联系,获得不少教学资料,应用于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深化了教学效果;积极参与国内外、校内外同行的学术与经验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对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在用外语表达把握不准的地方,我经常与外籍教师、外语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2007-2008年我参加了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的全国性双语学术研讨会议,观摩了多堂示范课,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几位优秀教师保持交流合作,学习他们的经验措施,结合运用到自己的双语教学中。
5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有许多复杂的原理和结构运动变化过程,如三大数据结构在插入删除时的变化、各类排序算法及效果、查找策略及过程、计算机在存储分配时采用不同方案得到的不同结果……我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的丰富性、多彩性、可动性、立体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表现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地理解,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在多媒体课件中,我用外语对基本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重要专业词汇给出对应的中文,配备多幅图表和工程图片,将实际工程问题与理论联系起来,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节省了板书时间。我把电子教案复制给学生,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能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听课和理解上。同时,我仍然常常借助于传统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部分学生不理解的难点问题,需要教师补充解释;与学生展开讨论时,经常需要手工在黑板上演算;讲解习题用黑板推演效果也最佳。因此,我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课堂需要,把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休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达到讲授目的。
6整合课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双语教学中,教材中的大量专业外语词汇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我事先就将专业词汇制成中外文对照表,课前拷贝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降低理解难度。原版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只能讲解其中部分内容,更多内容需要学生自学,阅读课外参考资料是必备补充手段。工科课程实践性强,即使使用中文教材、用全中文讲授,学生有时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双语教学的难度就更大了。我认真挑选了一些优质的中文专业材料(“面向21世纪教材”、“十五”国家重点教材等)推荐给学生,通过对照补充学习来降低学习难度;并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专业外文期刊的最新学术论文,以跟踪国际相关研究动态、开拓学生视野。针对每一门双语课程,我都开发出生动有趣的互动学习课件和软件,为学生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素材,便于学生在课外预习复习;创建了双语课程学习网站,学生们不仅获得了学习材料,而且可以随时提问交流沟通,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