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PBL模拟教学分析

2021-05-25 19824 急诊医学论文

一、具体过程

以心肺复苏为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课前准备。教师备课,确定各项技能操作步骤要点,将基础操作、病情分析、急诊处置的知识融合,设计情境病例。学生课前预习急救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2.急救操作模拟考核。教师在模型上演示操作,之后学生分组实践,逐一操作,最后行模拟操作考核,以操作的流畅性和手法标准性来综合评价。3.情景病例模拟考核。教师提供所设计的情景病例给学生,学生4人一组,分工协作抢救患者,让学生分析判断患者病情,给予相关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球囊面罩加压给氧,气管插管,电除颤等,全程评估分析,并以模拟急救方式进行。最后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对病情评估、诊断、急救措施的准确、及时性等做出综合评价,同时评价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病情变化的及时处置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综合给出考核结果。

二、结果

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该模式教学完成了首批学生的授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积累的初步经验,结合相关的探索和实践[5-7],近2年笔者继续在各个层次的教学中实践,验证了该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切实可行,并表现独特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急诊教学目的。

三、讨论

急诊医学这一学科中,学生需要全面接触大量常见病,培养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掌握处理原则,熟悉基本的急危重症的急救操作和一些基本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而传统简单重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培养出具备这些特点的临床医师的。PBL为基础的模拟化教学方法,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上述特点恰好契合了急诊教学的目的。同时,急诊医学有大量的专科知识在内、外科教学中已经有讲述,使学生有了大部分的理论基础,更易于操作。PBL为基础的模拟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有以下几大优点:

第一,培养联系的思维方法。作为急诊医师,这一点在准确、全面地给出诊断和治疗上尤为重要;同时,可以使学生建立起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患者,对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作出及时的判断和处理。

第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在教学中,进行临床模拟操作,提高学生操作能力,达到操作流畅和手法标准的目的。通过该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尽可能接近临床的模拟环境中,反复操练,对于错误的手法教师可以及时纠正,该模式下考核合格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后就具备对患者实施救治的动手能力。模拟的急救过程,也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所学理论知识。

第三,将该模式扩展运用到考核中,可以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技能水平以及所反映出来的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做出客观准确地判断,国内外已对此做出了很多的研究[8-10],证明了该模式在教学考核中的可靠性、有效性。

总之,PBL为基础的模拟化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具备多种优点,在我们教学中,该模式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较好的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急救综合能力。符合急救医学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实现了急诊医学教学的目的,所以不失为急诊医学教学的最佳模式之一。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