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办学走势
1关于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思考
从上个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开始,教育、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兴起,改变了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乃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观念。在这种新形势下,对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该如何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有的学者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而更多的学者是从技术与社会经济结合的视角来考察社会的发展。进而提出:随着智能的超高度密集、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科学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的同步进行,促进了教育、科技、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的密切结合。这些认识都表明:我们要用动态的观点来认识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特点,紧紧抓住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努力促进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把高校的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推向深入。
1.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待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划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劳动力经济向资源经济的转变,现在正经历着从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在这个阶段,人们主要依靠不断创新的知识和技术从事生产。这种高新技术产品的物质消耗低,而质量和功能却很高;同时依靠不断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来实现高效率的管理,使得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大幅度降低,而对于智能的需求则大幅度增加。综观世界,教育、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资源的发展、积累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仅形成了知识产业,而且导致了国际经济的分工重组。自然资源经济受到资源储量、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制约;劳动力资源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不可能长期保持低成本优势;引进先进技术虽然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却不能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因此,长期依靠资本和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只有把教育、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重视开发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发展。
1.2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看待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加速增长,发展过程急剧变化,发展形式高度综合化,转化速度超常等。具有这些特点的科技进步都是依靠教育培养人才和依靠经济实力提供支持。我国的高科技开发区和一些发达国家的第二代科学园的建设与发展,都是依靠高校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的支持,依靠企业提供物质条件,并把高校的智能资源与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加速了高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是科技进步的根本保证。
1.3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待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
高等教育不仅具有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教育功能,还具有不断创造新知识、开发新技术的科学研究功能,同时也具有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成果的社会服务功能。人们对高等教育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作用认识得越来越深刻。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近代工业发展的产物。从美国威斯康星的结合型式,到产学研合作教育、工程研究中心及科学园区等较高层次的结合历程,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在较大规模及更高层次上实现了有机结合。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高校与科研、生产单位的结合将更加密切,并向高层次、大规模加速发展。历史证明,那些具有最先进的教育和文化体制的国家将是世界上科技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顺应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促进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研究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为探索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要求。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和高校发展多样化的形势下,佳木斯大学作为省重点建设高校,主动适应了国内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积极推进教育模式的改革:适时转变办学理念,坚持开放式教育;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途径,努力促进学校的教育、科技、经济的高层次结合。
2.1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地缘优势,坚持开放式教育
促进教育、科技、经济融为一体化,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特别是要改变“为教育而教育”的封闭式教育观念;其次要树立“大力促进科技、经济发展,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开放式教育观念。因此,在新旧体制交替、新旧习惯冲突、新旧观念碰撞的背景下,高校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开放式教育。佳木斯大学充分发挥地处东北亚的地缘优势,抢抓教育开放的大好机遇,勇于开拓,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后与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十一个国家的26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聘请外籍专家200多人次来校讲学;派出留学生、研究生、中短期访问学者及学术交流人员400余人次,其中有82%的人员已返校工作,且均工作在我校教学第一线;引进外资2000万元(人民币),全部用于教学设施设备的改善和师资培训。近20年来,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全面提高了我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增强了我校在东北亚国际区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2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带来教育与科技体制的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这将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佳木斯大学顺应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势,借助合校的契机,整合了原有四所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发挥了多学科协作、科技园区、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为黑龙江省的老工业基地改造及重点产业经济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坚持为地方工业企业、医药行业、信息技术产业等培养了一大批市场意识强,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实用型人才。
2.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建立学科(专业)体系
高校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摇篮,不断地向科技和经济部门输送人才。教育、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必须落实在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佳木斯大学主动适应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具体做法:一是积极研究和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外语专业的“语言+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应用外语教学为主,加经济、外贸、管理、公关文秘、涉外财会、旅游等专业方向;检验专业的“检验+输血”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检验专业的后期教学中,加入输血课程和定向实习;药学、会计、焊接等专业的“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毕业生除获得本专业的学历证书外,还能获得该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通过改造老专业,创办新专业,发展交叉、边缘学科,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三是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文化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四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建设与开发教学管理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使学校多媒体教学朝着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4改革教育途径,把产学研的结合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教育、科技、经济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化、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实行产学研的结合,是高校培养人才、创造成果、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结合要追求多层次、多样化:既可以是学校将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也可以是学校将科技成果应用到企业;既可以是学校自己办高科技企业,使校办企业起着“孵化器”的作用,也可以是高校进入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管理、经营、金融、投资等方面与企业合作,或者学校对企业投资入股、甚至兼并。佳木斯大学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通过学科间交叉、融合、渗透,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增强了对社会的科技贡献能力,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首先要大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积极发挥校办企业“孵化器”的作用,推进与地方企业的全面合作;其次是努力使地方企业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基地,也使学校成为地方企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地;第三要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并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真正做到教育、科技、经济发展为一体化。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多国家都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提高到国家决策层。如美国高校既同国家实验室合作又与企业合作,既从事基础研究又开发名优产品;欧盟力图建成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知识经济组织;日本利用技术创新体制,振兴学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印度通过加速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作为软件业原动力,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科技、经济的发展瞬息万变,各高校都要顺应潮流,努力促进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增强办学活力,使高校能够主动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