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途径研究

2021-05-25 2291 循环经济论文

一、路径与动力机制:循环经济的两大深层次问题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这种人与自然融合发展的生态化特征,理性地顺应了经济社会克服资源短缺、避免生态环境恶化、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成为国际社会推崇的主流发展模式。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非常繁重且刻不容缓。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已经上升到了我国的战略层面,各级政府都将其摆上了突出重要位置,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相继颁布与实施,循环经济试点省市、试点行业、试点园区和试点企业纷纷涌现,发展循环经济进入了快速推进时期。纵观这几年循环经济的崭新实践,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培植出了一批丰富多彩的循环经济闪光亮点,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经济、社会、生态”多赢成绩,总结出了富有本地特色的新鲜经验,为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目标和打赢节能减排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也要看到,一些地方为了突出循环经济政绩,出现了不顾本地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容量的产业盲从发展;一些地方编制了循环经济规划,但推进情况并不理想甚至举步为艰;一些地方政府热情高涨、政策手段频频,但企业和公民却反应冷淡。如此现象表明,仅仅依靠简单的工作热情和政策工具堆积难以形成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深刻认识其发展规律,解决好发展路径、动力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我国循环经济实践已经走过了一段历程,正步入加速发展阶段,现在回过头来反思目前的路径和动力机制,对于警示或纠偏一些地方或部门的行为、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我们认为,只有选择适合本地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路径、技术路径,明确三次产业和社会循环化发展的方向,及时合理地设计政策工具,构筑起政府、企业、公众合力推进的动力机制,并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发展循环经济方能有所建树。

二、循环经济的两大主要路径

理论上而言,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资源流动的三个组织层面和资源利用技术的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

(一)三个组织层面

1.以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为基础,构筑企业、生产基地等经济实体内部的小循环。它强调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循环经济微观体系。

2.以产业集中区内的物质循环为载体,构筑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生产区域之间的中循环。它强调合理组织产业布局,建立企业间纵向和横向上的能量流与物质流集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和综合利用,降低园区内污染排放,形成循环型产业集群或循环经济区。

3.以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为着眼点,构筑包括生产、生活领域的整个社会大循环。它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和生产生活联动,建立城镇与农村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循环经济圈,建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消费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三条技术路径

1.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和要素产出率。农业领域需建立集约利用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高效生产方式,不断改善土地、水体等资源的品质,提高农业资源的持续力和承载力。工业领域采用高效的管理和生产技术、高质能源、高性能设备、高功能材料,高层工业建筑替代原有的低水平技术和物质;在余热利用、中水回用,设备修理和再制造、再生材料生产等环节开展以“低”替“高”、以“旧”代“新”的替代。生活消费领域则提倡节约型生活方式,推广节能性、节水型用具。

2.以可再生资源能源核心,构筑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农业生产领域要遵循自然规律,有机耦合种植废弃物-养殖、养殖废弃物-种植等产业链。工业生产领域以工业副产品、废弃物、余热余能、废水等为载体,加强不同产业之间的纵向、横向产业链接,促进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生活和服务业领域构建废旧物质回收网络,回收二手产品、废旧物资,增加这些资源再回到生产环节的概率,促进生活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或资源化。

3.推广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害化技术。农业领域推广水产养殖污染控制、生物或物理的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工业生产领域推广废弃物排放减量化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生活消费领域研究垃圾分类等技术。

三、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探究

如何有效地组织企业、产业区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问题。当前广泛认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公众这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协同作用,建立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目前阶段这种机制是科学和必要的。在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后不难发现,三大主体分属于不同性质的类别,虽然对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有着根本一致的需求,但各自的行为会受到观念不一、利益差异、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导致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不够合拍。我们可以用博弈论来研究这个问题。例如,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但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或不购买环保装备,或不运行已安装的环保设施,怀着偷排罚款小于治污成本的侥幸心理;政府环保执法的公职人员一方面开展全面环保检查执法力量不足,且希望工作时间能享受一定的闲暇与轻松,另一方面又要受到政绩监督。假定执法人员在企业治污时不做环保检查、在企业不治污时做环保检查,执法人员得到的效用总分(包括享受休闲与政绩评价)均为6分;执法人员在企业治污时不做环保检查、不治污时政府做环保检查,执法人员得到的效用总分(包括享受休闲与政绩评价)均为5分;假定企业安装治污的成本为5万元,不安装治污设备被检查到后罚款是3万元。表中括号内第1个数为政府执法者的效用总分,第2个数为企业付出的成本。从上表中看出,不管政府检查与否,企业为减少成本都会选择不治污,说明企业需要有更强的措施来约束;对政府来说,执法人员追求总效用最大化,将选择在企业治污时不检查和在企业不治污时做检查。然而,政府与企业之间在是否偷排问题上的信息并不完全对称,政府执法人员有可能依靠判断或感觉来决定其行为。同理,在节约资源和珍惜环境方面,社会公众与政府的奖惩政策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动态博弈。因此,要建立循环经济三大主体的协调动力机制,仅靠觉悟和道德约束远远不够,还需在减少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加大考核奖惩力度等方面做很多工作。

四、完善产业路径和动力机制的建议

(一)按照功能区选择循环经济产业路径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合理地运用组织路径和技术路径,并将其有机地统一到产业发展之中,因此,找准循环经济产业路径是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很大,现根据国土分布的功能特征,粗略地对几类主要功能区进行一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路径划分。

1.中心城区(包括县级市以上城市),是该服务周边区域的政治经济核心,承担着行政、商贸、交通、物流、会展等各项服务功能,这种区块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路径重点是:依托其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等服务优势,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环保科研服务等循环特征型服务业;构筑信息集成度高、省地、快速的集约化物流体系;以节能节地建筑和节水器具推广为突破口塑造节能节水型社区、建设节约型机关;创建“绿色餐饮、绿色宾馆、绿色商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形成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化城区。

2.工业园区(包括近郊产业区),是工业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我国工业区数量多、范围广,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路径需结合当地资源和产业基础而设定,但其总体发展方向是:发挥土地资源、政策体制、产业配套、政府服务等优势,引进发展占地少、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仪表、新材料、新能源、新型装备制造等各种节能环保特征型工业;引入补链企业,续接企业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产业链;利用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公共环保基础设施投入,治理行业性污水和工业固废。

3.平原和山区农村,是农产品的产地来源,当前农业土地资源趋于减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显得越来越必要。循环型农业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发展高效栽培、立体养殖、优质种子种苗、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业生产、节水灌溉农业等;完善作物—饲料—养殖、养殖—废弃物—种植、畜禽粪便-有机肥、养殖—废弃物—养殖、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废弃物—能源等农业循环产业链;实施农村宅基地整理,有序推进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转移,增加农村可用土地。

4.海洋及其附近陆域,承担海洋气候调节、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多种功能。该类功能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路径重点是:以渔业高效养殖为基础,挖掘渔业精深加工潜力,培育海洋生物、海洋医药等产业;完善交通集疏运网络,发展海陆多式联运物流;以可持续理念规划建设海滨休闲旅游圈带,发展海滨生态旅游产业。

(二)强化循环经济合力机制中的薄弱环节

鉴于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种种博弈,以及因奖惩、激励等政策力度不大而引发的动力不足,我们认为,建立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合力机制,财政支助、优先贷款、税收优惠、价格调节等常规工具固然重要,信息公开、考核、执法、居民激励等薄弱环节也不容忽视,它对于完善合力机制不可或缺。

1.增大企业循环经济的信息透明度。各地区要建立健全循环经济信息平台,让企业方便地知晓其它企业的副产品、余热余能、废旧资源等余缺信息,以便根据自身实际做出补链决策,形成紧密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环境质量、跨行政区交接断面水质、重点企业的污染物减排进展等情况,全面安装与环保部门联网的重点污染企业在线检测装置,以利于执法人员随时对企业监督和执法,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

2.深化政府考核管理改革。改革政府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衡量各级政府在节能减排中执行政策、编制规划、引导扶持、总结推广、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主导功能和工作绩效,并将相关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于只顾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做循环经济表面文章、不及时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领导班子和干部,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和工作问责制。

3.完善居民节能环保的激励政策。出台能源、水资源的绿色消费政策,凡安装并使用节能灯具、节水器具、农村沼气的居民,可免费获赠一定数量的水电指标;扩大城市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引导居民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立财政补贴或价格调整机制,降低居民在再生水、有机肥、绿色农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等方面的实际消费价格,以利于节能环保型产品的生产和推广。建立公民节能环保定期评选制度,对节能型社区、节水型家庭给予奖励。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