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际利率法教学分析
一、在应付债券、金融资产及贷款核算中的运用
1.应付债券及可转换公司债券核算中的运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17———借款费用》准则,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相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的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在实际利率法下,企业应当按照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每期借款利息费用,利息调整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例题】甲企业于2006年1月1日发行5年期公司债券,面值为100万元公司债券,发行价格为107.43万元,票面利率为10%,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一次还本。发行债券所得款项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实际利率8%。要求:(1)编制摊余成本计算表;(2)对有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2)根据以上资料,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①2006年1月1日发行债券。借:银行存款1,074,300贷:应付债券———面值1,000,00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74,300。②2006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及支付利息时。借:财务费用85944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4056贷:应付利息100,000借:应付利息10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③2007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及支付利息时。借:财务费用8482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5180贷:应付利息100,000借:应付利息10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④2008年、2009年、2010年12月31日计算应付利息的账务处理同2007年。2010年12月31日归还债券本金及支付最后一期利息费用:借:应付利息100,000应付债券———面值1,000,000贷:银行存款1,100,000。
2.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贷款核算中的运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贷款都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汁量和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例题】乙公司2006年1月1日购入甲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金额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实际利率8%,乙公司实际支付107.43万元。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假设乙公司按年计算利息。要求:编制摊余成本计算表;对有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1)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一。(2)相关会计处理如下:①2006年1月初购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00———利息调整74,300贷:银行存款1,074,300。②2006年12月31日计算应收利息。借:应收利息100,000贷:投资收益85,94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4,056借:银行存款100,000贷:应收利息100,000。③2007年12月31日计算应收利息。借:应收利息100,000贷:投资收益84,82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5,180借:银行存款100,000贷:应收利息100,000。④2008年、2009年、2010年12月31日计算应收利息的账务处理同2007年。⑤2010年收回本息。借:银行存款1,100,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00应收利息100,000。
二、在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和分期收款销售核算中的运用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与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账务处理上,这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站在购买方的角度,后者是站在销售方的角度来进行账务处理的。
1.在分期付款购买资产业务核算中的运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的规定:企业购买材料、同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即未确认融资费用直当按实际利率法分摊,分摊率就是计算现值时的折现率。【例题】假定甲公司2007年1月1日从乙公司购入不需要安装的一套大型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该设备已收到。购货合同约定,设备的总价款为100万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支付。若甲公司在购买当日支付货款,只须付800000元即可。企业选定的折现率为7.93%,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总价款与现值的差额=100-80=20(万元)编制会计分录。①借:固定资产800,000未确认融资费用200,000贷:长期应付款1,000,000。②2007年12月31日支付20万元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借:长期应付款200,000贷:银行存款200,000借:财务费用63,440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44,000。③2008年12月31日支付20万元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借:长期应付款200,000贷:银行存款200,000借:财务费用52,611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2,611。④2009年12月31日支付20万元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借:长期应付款200,000贷:银行存款200,000借:财务费用40,923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0,923。⑤2010年、2011年12月31日账务处理同2009年。
2.在分期收款销售业务核算中的运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5条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当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例题】2007年1月1日,乙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甲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价款为1000000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套设备的成本为780000元,若甲公司在销售当日支付货款,只须付800000元即可。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计算甲公司应确认销售收入和各年应确认的利息收益;编制相关的账务处理。(1)按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即现销价800000元来确认销售收入。200000×(P/A,R,5)=800000计算得出实际利率R为7.93%。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二。(2)甲公司各年的会计分录如下:①2007年1月1日销售实现。借:长期应收款1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00未实现融资收益20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780000贷:库存商品780000。②2007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并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借:银行存款20000贷:长期应收款200000借:未实现融资收益%63440贷:财务费用%63440。③2008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未实现融资收益。借:银行存款200000贷:长期应收款200000借:未实现融资收益52611贷:财务费用52611。④2009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未实现融资收益。借:银行存款200000贷:长期应收款200000借:未实现融资收益40923贷:财务费用40923。⑤2010年、2011年12月31日账务处理同2009年。由此可见,不管是资产类还是负债类,只要存在分期,具有延期性质,往往都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实际利率对其进行折现,如实准确地反映资产购置的成本、债权以及债务的真实价值,从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实际利率法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与应收款项、应付债券、购买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融资租赁资产、分期收款销售等业务中都有极其广泛的运用。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