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研究

2021-05-25 5326 经济管理论文

1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原则是以合理的投入,发挥设备的最佳效能,获得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医疗设备经济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按时间顺序主要包括前期的市场调查研究,中期的运行管理,后期的残值回收和贯穿全过程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内部审计。

2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目的

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目的是应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3]。医疗设备的更新、投资决策以及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是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2.1提高设备维护力度

通过经济管理发现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就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力度。医疗设备一经安装或投入临床使用后,并不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资源加以保养和维修,以保证其运行条件和质量状态。前期的采购投入只是冰山一角,若后期保障条件不到位,就会引起设备物理性能的退化或损坏。近年来,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部分不良事件是属于设备的故障和维护管理不到位引起的,所以提高设备维护力度尤为重要。

2.2提高自主维修能力

通过经济管理降低维修成本,节省维修费用的支出。随着医疗设备规模的不断增加,维修难度加大,维修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维修成本,医院需要强化自主维修能力,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压缩医院的运营成本。同时,因社会分工的细化,医院对少量大型设备购买保修,同厂家签署保修合同也是必要的,维修部门必须严格监管保修合同的执行。因为厂家对维修密码是有控制的,医院将医疗设备的维修服务买进来,但那只是购买了使用权,若自己维修或第三方维修,设备厂家是不允许的。所以维修主管部门应该请医院领导采取相应的对策,即提高自主维修能力,突破密码的限制,以免受制于人。

2.3规范设备定期检测

通过医疗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与赔付,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当前,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要不仅仅停留在“温饱型”上,而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即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所以相应地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使用的合理性。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结果使我们认清了医疗设备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医院通过医疗设备的经济管理将采取必要的对策降低或消除医疗设备风险。其质量保证手段包括使用前的检查、质量检测和计量检定三个方面:使用前检查属于临床日常操作规范之一,由操作技术员完成,如呼吸机、麻醉机和高频电刀等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只有确认设备功能正常才能使用;定期检测是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及功能的测试验证,需要借助于专门的检测仪器,由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因医学计量大都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中,医学计量器具及其相关品种达到50余种,几乎占强检目录的一半。医疗设备周期性计量检定是由医学计量人员完成的一种严格的质量确认形式,其周期通常为1年或2年。检测设备需要建标考核、人员需要资质、机构需要授权和认证,一般通过外部具备资质的机构提供服务。以上3种质量确认形式、方法、成本和完成人员不同,但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性,促进医疗质量和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

2.4加强操作人员专业培训

经济管理可以对医院医疗设备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供相应依据。绝大多数与医疗设备相关的不良事件首先是医护人员发现的,可见,医护人员在设备质量监管和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医疗设备增加迅速,而医护人员教育背景中,缺少医疗设备应用方面的教育和在职培训,致使临床存在大量与设备相关的安全隐患。在与设备相关的医疗责任事故中,多数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对“错误使用”、“操作失误”或“人为错误”等问题的解决将会起到推动作用。

2.5杜绝医疗浪费现象

医院经济管理可以有效杜绝医疗设备与耗材使用中的浪费现象。通常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科目齐全,使用设备与耗材的规格、种类相对较多,每年医院在设备与耗材方面的支出约占全院总收入的20%~30%,因此,对设备与耗材的管理及优化是十分必要的。以我院为例,未实行成本核算以前,医院建立了设备与耗材管理库,各个科室在领物单上填写所需物品(一般是不受制约的),各科又将物品存放在了自己的库房,结果在客观上造成了科室之间互相攀比,盲目购置,致使设备使用率低,管理部门也无法及时准确地记录设备与耗材的真实使用情况,从而造成了监管和控制职能不到位,并由此产生诸多问题[4]。在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的今天,选择购买医疗设备必须学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5],决不能简单按每天做多少检查和治疗、每例收多少钱来计算,必须把相应的成本全部考虑进去。一般来说,成本包括设备折旧、维修(保修)费、一次性耗材、易损耗昂贵配件(如球管、磁控管)、房屋折旧、人员工资、水电费、管理费等;再用总收入除以总成本得出比值,若比值>1,则为赢利[6],若比值<1,则为亏本。实行科室成本核算后,有效地杜绝了设备与耗材的浪费现象,同时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3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措施

医疗设备的经济管理贯穿了从设备购入到报废的整个过程。经济管理的内容分类大体有4部分:投资认证部分,即对医疗设备的购入前的认证;运营维护部分,即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维护、维修开支及运营收入;固定资产折旧部分,即医疗设备从开始使用直至报废过程中产生的价值转移;残值回收部分,即装备失去现有使用价值,但还可以产生新的使用价值部分的回收。

3.1设备投资认证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医疗设备层出不穷,种类繁多,单价从几万元至几千万元,这就给医院选择购买什么样的设备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对欲购置的设备进行充分论证[7]。投资项目是由器材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医疗设备投资项目做出判断和决定。项目决策得当,建成后的项目在使用期内就能发挥良好效益;项目决策失误,建成后的项目就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医疗设备投资项目建设必须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质量为目的。

3.2设备运营维护

设备维护的投入是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支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要建立“预防性维护”体系。设备在采购、安装调试时就要考虑如何使设备使用得更加方便、长久,如何才能节省开支;同时设备在正常运营过程中,就要对设备加强日常的维护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于设备投入与支出的逐年变化要注意观察,以便评估设备的最佳更换时机。

3.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将计算出的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医院折旧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应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医院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医院的经济条件和财力、物力等因素。如果折旧方法选择不合理,不是所提折旧额太低,满足不了医院设备更新及大修理的资金需要,起不到折旧的作用,就是折旧额偏高,影响医院的结余分成[8]。

3.4设备残值回收

医疗设备报废是医疗设备寿命的终结[9]。医疗设备的报废原因一般分为自然寿命终止、技术寿命完结、经济寿命完结等。设备使用部门按规定向器材管理部门申请报废、报损后,医学工程技术部门将对即将报废的设备进行技术鉴定。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科学的分类处理,尽量提高残值回收率。如:医院在更新设备时将旧设备适时折价等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医疗设备的残值。

4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对于先进的医疗设备的需求也日益激增,有效的医疗设备经济管理工作是良好的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的保证。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使医院更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一定时期内的设备运行状况,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和调整管理方法、实施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医院对医疗市场变化的信息反馈速度和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正确运用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形势下,必须强化设备使用的成本观念,减少消耗,降低成本,为医教研各项事业的更大发展蓄积力量。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