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校对问题分析
1常见问题
1.1论文原稿
1.1.1文字、语法题名主题不明确、用词不规范、文字冗长,摘要要素不全、结论不清、缺少实质性内容和有价值信息,正文存在成份残缺、语序混乱、结构不当、语义相悖等语病。
1.1.2文稿内容资料不全、依据不足、数据不准,专业术语不规范、不统一,统计学方法选用不当,图、表设计不合理,法定计量单位、专业性符号、字母的大小写及正斜体等不准确,参考文献内容陈旧过时、引用和著录格式不正确。
1.2编辑加工
(1)编辑人员对原稿编辑加工不到位或不彻底;(2)对原稿的修改字迹潦草,修改符号运用不当或交叉混淆,使排版人员不能准确判断编辑人员的意图,出现排版错误。
1.3排版
排版人员技术不够熟练,责任心不强,识别能力较差,误操作。作者原盘错误、磁盘病毒、设备对电子文件的辨识、文档格式转移功能限制等造成排版出现差错。
1.4校对
校对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校对方法选用不当,专业知识,语言文字水平不高,对编排规范、名词术语掌握不够好等。
2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校对技能
2.1提高认识
增强责任校对质量控制是编辑出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列宁曾经说过:“最重要的出版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用不着出版。”因此,应该把校对工作放在与编辑、发行同等重要的位置。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是一种再创造性劳动。清代学者段玉裁明确提出“校是非”和“校异同”之说,既校原稿与校样之“异同”,又校原稿中存在的“是非”,并起到编辑的延续、补充作用,是校对的最高境界。校对人员只有不断加强责任心、恪尽职守、严格把关,才能确保医学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
2.2加强学习
提高技能校对的方法很多,如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等[1],不管哪一种校对方法,期刊校对工作都是人为掌握并且是人为进行的。校对易学难精,需要有很强的责任感、扎实的文字功夫和文学修养,广泛的知识面、熟练掌握各种校对方法和编排规范。此外,专业知识水平和校对经验也十分重要,校对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总结校对经验教训,努力提高校对技能,逐渐减少校对差错率。
3体会
随着编排规范的不断细化,编辑加工的难度不断增大,校对的任务也日益繁重。科学的管理可有效地保障校对质量,从而有效地保障出版物的整体质量。
3.1把校对质量控制贯穿医学科技期刊出版的全过程首先从论文源头把好质量关。在录用稿件时,要求打印清晰、用字规范。对作者的返修稿件应进行认真验收,对作者提供的电子文件(磁盘、光盘等),要打开校对是否与修改稿一致。其次,把好编辑质量关。编辑人员在对原稿进行编辑加工时,要仔细阅读,认真修改。修改稿书写工整,标注清楚,修改符号要规范,以降低录入的差错率。第三,排版人员应加强对电脑和排版软件的学习,了解医学科技期刊编排规范和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及其用法的要求[2],做到录入准确,版式到位,改版彻底。第四,校对人员要认真阅读文稿和校样,及时与作者、编辑、排版人员进行沟通,确保校样与原稿的一致性,校对者的主要职责还是要对原稿负责,立足“校异同”,尽量“校是非”,努力减少校对差错率。
3.2坚持审读工作,不断总结经验
3.2.1印前审读校读付印前的清样,从形式到内容作最后一次全面检查、把关。通过印前审读,及时修正和弥补编辑加工和校对工作的疏漏,尽可能将差错消灭在印前,是提高医学科技期刊校对质量和出版质量的有效措施。
3.2.2印后审读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部一般人手较少,很少有专职校对人员,往往是一人多职,由于同时要顾及多方面的工作,难免存在一些“死角”。编辑部应定期组织专项业务交流活动,编辑要对出版后的期刊进行认真阅读,结合管理规范,多角度、多方位地查找问题,热情诚恳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让编辑、校对人员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医学科技期刊的出版质量。校对工作与编辑工作一样,责任重大,要实现对校对质量的有效管理,不但大有学问,也有一定的规律。校对技能的具备,一方面是编辑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校对工作进行互补,提高出版质量。加强学习,提高知识水平,不断总结校对经验,积极探索校对规律,密切编校关系,使审编校优势互补,共同把好校对质量关,是提高医学科技期刊出版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