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理论分析
大众文化是在发达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中,随着文化进入工业生产和市场商品领域而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是由现代大众传媒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塑造并加以支撑的文化生产形式、文化传播形式和文化消费形式,是以城市大众为主要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普及化的文化形态。20世纪20年代以来,尤其是在20世纪中叶,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批判。
在西方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激进的批判当属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所作的批判。1942年,在霍克海默与洛文塔尔的通信中,他们共同探讨了“大众文化”的问题。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解释,所谓大众文化是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艺术广告等。它溶合了艺术、商业、政治、宗教和哲学,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故喻之为巩固现行秩序的“社会水泥”。1944年,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手段的启蒙》一书中,霍克海默又与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的概念来取代“大众文化”,定义为用以指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法兰克福学派还对文化工业的主要特征做了系统的阐释。首先,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征,也就是商品性。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资本主义商品制度下,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使文化成为商品,其生产和消费遵循于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服从于市场交换的原则,从而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说,“它们完全堕入了商品世界里,为市场而生产,以市场为目标”。①在对文化工业的思考中,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是阿多诺对文化工业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说:“由于出现了大量的廉价产品,再加上普遍地进行欺诈,所以艺术本身就更加具有商品的性质。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反而以自己变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奇的现象。”②也就是说,阿多诺借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来衡量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时,他是从商品的角度,并非艺术品。所以,“拜物教性质”也就成了文化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之一。其次,大众文化生产具有标准化、同一化的特性。商品生产中的标准化原则在文化生产和文化产品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认为,文化工业的制造者在本质上是为了消费而进行生产,而这种生产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工厂生产的标准化产品被大众购买。“都以同样的方式影响人们傍晚从工厂出来,直到第二天早晨为了维持生存必须上班为止的思想”。③
这就使文化的生产和消费的伪个性和非个性化倾向鲜明的呈现出来。霍克海默在谈及大众娱乐方式时说:“在闲暇时间里统治人的这种机械性和在工作时统治人的机械装置绝对是一样的。”④这种特征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艺术创作的个性、自主性与创造性被扼杀了,大众文化永远带有了“批量生产”的物化特征:一件大众文化产品和另一件往往没什么明显差异。第三,大众文化的强制性和操纵性特征。也就是说,文化产品通过强大的时空性剥夺了个体的自主性。霍克海默指出:“个体和社会的对立以及个人生存与社会生存的对立,这些使艺术消遣具有严肃性的东西已经过时。以取代艺术遗产而产生的所谓消遣,在今天不过是像游泳和踢足球那样流行的刺激。大众性不再与艺术作品的具体内容或真实性有什么联系。在民主的国家,最终的决定不再取决于受过教育的人,而取决于消遣工业。大众性包含着无限制地把人们调节成娱乐工业所期望他们成为的那类人。”⑤
文化工业的典型做法是“不断重复”、“整齐划一”,使闲暇的人不得不接受文化制作人提供给他的东西,于是就有了强迫性,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文化工业试图决定娱乐商品以何种方式生产、消费者以何种方式接受,成了一种主宰人类文化的力量。虽然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艺术领域明显显现出阴暗、腐朽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领域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出了无数的文化艺术家,并且有着不断的突破与创新,这些贡献都是显而易见的。而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与文化工业的批判,又确实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文化领域的消极腐败的方面。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文化艺术特征———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操纵性、强制性的批判,使得个体的主体意识、创造性、想象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对西方文化价值危机的深刻反思。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商业的批判。不能否认,文化作为社会生产和大众消费的一部分,商品经济法则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产品不同于经济基础的物质产品,它拥有自身的特殊性、自主性。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在深刻批判大众文化的商品性、齐一性以及庸俗化的同时,力图站在文化精英主义的立场,唤醒和发扬现代文化艺术中还存在的自主、独立、超越现实的艺术精神,并通过这种精神来改造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虽然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评理论直指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弊端,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对大众文化批判和否定的时候,忽略了艺术自身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可能永远停留于某一阶段。也就是说,无论是大众文化本身还是大众文化的接受者都在变化。在这一层面上讲,法兰克福学派忽略了大众本身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过分强调了大众的被动性和受控性。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