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应用型教学法创建
一、构建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方法体系的必要性
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实现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目前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方法表现出与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不适应的诸多问题,如偏重理论、轻视实践,教学方法传统、形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创新性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等。因此,研究并实践适合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学方法、构建与专业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对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顺应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构建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方法体系的依据
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具有自身专业的特点,即管理学科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型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方法性、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与理念不断变化,对管理学科的人才规格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趋向复合化。同时,能力本位更是要求独立学院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另外,独立学院本科学生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学生普遍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抽象思维和文化基础差;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沟通能力强;综合能力较强、擅长文体活动和课外活动;喜欢具象思维、形象感受和动手操作;个性突出、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等。因此,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人才规格应当与其培养目标及该层次学生的特点相适应,要突出厚基础、广视野、强能力、重创新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之所以选择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作为主流方法,是因为上述方法一方面能够体现管理学科的实践性、方法性和应用性,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上述教学方法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方法体系的基本模式
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一致认为在工商管理各专业教学中存在普遍适用性的方法,这些方法使用频率很高、运用稳定、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作用巨大、效果突出,它应当成为教学方法体系中的主要方法。由于各专业、各种课程还有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标、学生和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差异性,教学方法还必须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一些辅助性方法也要纳入到教学方法体系之中。经过最近两年对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及试点课程的实践,分院基本确定了适合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主要教学方法,它们分别是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分院涉改的12门课程基本都采用了以上方法开展教学,应用稳定、教学效果良好。并且对两种主要方法的应用程序、应用效果、评价方式等做了规范,出台了相关规定。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特别适合理论课程的教学,情景模拟方法特别适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同时工商管理专业将角色扮演法、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等方法作为辅助方法,提倡在所有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中使用;市场营销专业将项目驱动法、实例导入法、逆向思维教学法等方法作为辅助方法,提倡在所有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中使用。目前,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法体系初步确立。
四、教学方法新体系的特点
(一)设计的系统性
1.新体系是多种方法互为补充的方法群。具体讲新体系就是以具有普遍应用性和特色的教学方法为主,其他多种方式和手段为补充的方法群。具体表现为:(1)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方法为主体,这种方法在课程的每个章节中、在每门课程中、每个专业中都要有所体现,即方法的覆盖面大、使用频率高,具有普适性,如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等;(2)结合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内容,选择一些特殊的、灵活的辅助方法作为主体方法的必要补充,两者相互交融、配合使用、优势互补,如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法等。本体系中所涉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教学,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典型性的教学方法。
2.新体系的构建体现了方法—应用—评价的系统性。在新体系的构建中既有方法群的设计,又有应用的模式,更有评价的方式,使整个体系的构建更具完整性和系统性。
(二)应用的规范性
所谓方法体系应用的规范性,一方面是指教学方法的应用要在各学期、各专业、每门课程的章节中都要有所体现,即强调应用时间的连贯性、应用方法的连续性及应用课程的普遍性;另一方面是指主要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有统一的规范,在应用环节、应用程序、评价标准等方面实现模式化,要突出主要教学方法的主体地位和应用效果。
(三)两类方法管理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体系中,按照地位可以划分为主方法和辅助方法两类。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作为主方法,主体地位十分明确,应当成为所有课程和所有专业使用的具有普适性的方法,要求必须采用,是刚性约束,对此,不但要纳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内容之中,还要建立考核标准,严格监督检查主方法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辅助方法应当成为某些课程或某些专业使用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方法,不具有普适性,对此,不做强制要求,也不作为考核的内容,应当放手给教师灵活使用,一旦成熟之后才可以推广,也可能成为主方法。
(四)教学方法评价的多元性
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评价,尤其是主方法的评价,必须坚持多元性,即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同时,应该适当引进校内外竞赛、职业认证考试、用人企业评价等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五、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特点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法也叫事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它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不同。案例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鼓励独立思考,重在分析与决策;不重经验,重在变知识为能力;不重传授,重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双向交流。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表现在:(1)可以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品质;(2)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3)引导师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4)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等。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及其特点
情指由景物所激起的感情,景指外界的景物。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也可以解释为情况、光景。模拟即模仿,也可以解释为按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做。情景模拟式教学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追溯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产生过程,它最早是从案例分析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主要有:(1)针对性,即选择的情景、案例和解决的问题具有针对性,是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训练所进行的。(2)直接性,即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体现学生在某方面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的程度。(3)仿真性,即模拟的情景接近现实工作环境,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接近实际工作内容,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真实。(4)开放性,即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的配合、交流与沟通,解决问题的手段多样、内容生动,学生作答的自由度高、伸缩性强。
六、教学方法新体系运行的效果
经过学院广大师生积极、深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和新体系的运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一)教法改革的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近两年的改革与实践,广大教师加强了对教法改革的认识,明确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改革工作开始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每个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教师综合测评以及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涉改的青年教师的综合测评成绩均为良好以上,优秀率达到75%以上,由于教学方法改革比较深入,青年教师在学校组织的讲课大赛中普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
从教师交流、学生反馈及测评的情况看,实施了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我们将采用“情境模拟式教学法”的班级和原来没有采用“情境模拟式教学法”的班级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接受“情境模拟式教学法”的学生中很多表现为课程基础知识更为扎实,理解更为深刻,并且在之后的专业实习及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三)相关教学的辅助材料得到充实
案例教学法是分院管理类课程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为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实践,有些试点课题已经编辑、整理了案例集,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同时,案例的选择注重了典型性和仿真性,案例内容易于学生理解,方便学生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同时案例资料体现了教学重点,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四)质量工程建设初见成效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很好地带动了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分院目前有省级优秀课程3门、校级优秀课3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2011年工商管理专业还被评为校级科研先进集体及“十一五”特色专业。
七、教学方法体系构建过程的几点体会
教学方法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改革,而教学方法改革能否深入并取得成功,必须有如下措施做保障。
(一)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此相适应要求教师抓紧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增加知识储备,精通本专业、本门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知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对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二)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在现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要提高对教学方法改革效果的权重系数,将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对教学方法改革不参与、无建树、无成果的个人和集体不能评优。为此,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的独立评价体系和方法。
(三)健全激励机制
一方面,学校要制定教学方法改革的工作量核定办法和奖励办法,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学校在遴选、推荐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选手、多媒体课件大赛选手、优秀教学质量奖、校、省级优秀课、校、省级精品课、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等教学评选活动时,要将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情况和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和条件。
(四)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监督与指导
要通过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学生座谈会、教师交流会、观摩课、教学质量测评等信息活动,及时了解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情况,院系两级领导对改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足与困难,应当及时进行监督与指导,不断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五)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教学方法改革不是教师个体的自然行为,应当成为由学校精心安排、严格要求、教师群体响应与配合的自觉行为,是全局性改革。校院系各级领导,必须提高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教学特色与品牌。各级领导在开展此项工作中,只有求真务实、结合本单位实际、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方案、明确各自的责任、工作到位,才能最终研究和构建出具有本单位、本专业、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0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