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师范生培养思考

2021-05-25 5233 外国文学论文

一、划分教学板块,突出教学重点,保证教学和训练时间

外国文学的教学历来都面临着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在无法改变这一现状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教学的良好效果,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不应再像以前一样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实行板块教学,即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参照教学大纲和大多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轻重比例,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欧美文学作品选”、“欧美文学史”和“亚非文学”共三大板块,分别在大三两个学期和大四上学期依次按前两科必修、后一科选修的形式开课。这样,既可以解决教学计划中课时不足与内容繁多的矛盾,从容教学;又可以突出欧美文学的教学重点,保证教学质量;还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在大三紧大四松的情况,分解了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压力,为将外国文学的教学与学生能力化训练的结合提供时间和精力的保障。

二、整合教学资源,拓宽教学视野,提供研究和训练材料

21世纪世界文化的多元格局要求人才培养要拓宽视野,放眼全球,而“外国文学课程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和超国界的视角,这一点与比较文学相通”,[6]也决定了在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恰当地引入平行研究、科际研究(即跨学科研究)的比较方法”,[7]不仅“把世界各国的文学……整合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的体系……进行比较研究”,[6]而且有必要根据整体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打破学科界限,充分利用西方电影和音乐歌剧改编资源、美术和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在观赏后讨论原著与创作背景之间的关系、改编作品与原著各自的特点、原著作者创作和改编者改编的意图等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顺便介绍以上学科的相关常识。从多角度帮助学生了解文学文本内容和加深对文学史知识的理解。如此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比较意识,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艺术和学术视野。也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和能力化训练提供多样化的文本材料。

三、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和训练手段

人们常说“学以致用”,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而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则需要技能,技能又是指“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8]它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9]本项教改的目的就是要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实践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转变“重认知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由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从头到尾地讲的单一教学模式,而采用将教师对基本知识的系统讲授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这些实践活动包括: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和教科书、参考书,把握外国文学精髓,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自主学习能力。赏:让学生在立足文学文本的基础上,观赏电影改编、歌剧改编和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他们的比较鉴别能力。写:让学生撰写读书报告、书评和学术论文,培养其鉴别能力、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对材料的综合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同时在精读的基础上,改写外国文学名著片段,重新诠释外国文学作品,锻炼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说:学生既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知识情况,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探索精神。又在课外分小组研讨有学术价值的外国文学专题,并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将专题研讨结果或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制作成多媒体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从而深化外国文学学习,掌握学术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辩能力、评判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训练他们的教姿教态、语言表达能力、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地取材,制作并利用一些简单道具,在讲台上演出经过改编后的外国文学情景剧,体验外国文学人物的生活和情感,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制作并运用简单教具的动手能力和眼、手、身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以上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兴趣和效率,加深他们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今后从事教学和其他工作及处理纷繁复杂事务的各种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和立足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完善考核机制,注重教学过程,检验学习和训练效果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主要方式,也是评价学生水平和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也就不能只采用传统的期末一卷定优劣的考核方式,而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衡量、学习过程的检查以及学习效果和各种实践能力的分阶段测试,期末闭卷统考只检查学生对外国文学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总评成绩的构成及比例也相应由原来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三七开调整为:课堂出勤占10%、平时综合考核(课堂问答、读书报告或书评的写作、课堂剧的改编和演出、专题的讨论和研究、幻灯片的制作和讲解、心得体会的记录和交流)占40%、期末考试占50%。这样方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训练效果作出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由于计划安排得当,监督检查措施得力,该项教改在我校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受益,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实践能力普遍增强,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一致认可。该项教改措施不仅具有可操作性,也具有推广价值。如果各门课程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能将专业教学与学生能力化训练结合起来,就既可以有效地调动大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各校开设的学科教学论和能力化训练课程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全面,结构呆滞”、“技能训练途径单一,形式零散”、“实践模式单一,实效性不明显”、[10]课时安排不足,训练量过小等缺陷,让学生的能力训练多样化、反复化和经常化。因此,值得各高师院校的科任老师尝试。相信最终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国家和民族。这也算是本项教改的意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