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管理会计对比
一、管理会计研究的差异分析
(一)西方管理会计研究
西方学者注重管理会计技术及方法的研究,而较少涉及管理会计理论的探讨。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的管理会计委员会(CMA),在1958年对“管理会计”是这样下的定义:“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历史的和预期的经济数据,用来帮助管理当局制定具有适当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以实现这些目标作出合理的决策为目的。”从上述权威机构所下的定义来看,管理会计似乎就是利用经济信息,通过各种专门方法和技术,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作出科学决策的各项具体工作。即只讲究技术和方法,而不对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另一方面,从西方管理研究的两大基本派别的角度来谈。“传统管理会计学派”主张一切以成本为中心,在传统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将诸如数量方法及其他先进管理方法引进到管理会计之中,以在管理会计实践中应用,并注重开辟管理会计的新领域。而“创新管理会计学派”则主张以全方位创新为目标,注重学科间交叉渗透发展态势,尽可能引进相关的科学理论与方法,通过不断创新建立与改进现代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建立各式数学模式型,并不断改进控制方法,以有效侧试与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效果.两种学派的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以研究技术和方法为主,并尽其所能将研究成果用于实际。再者,在管理会计系统理论研究方面,美国会计学会仅对“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和“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而对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确实寥寥无几.
(二)中国管理会计研究
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注重理论研究。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只有拥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实践才是可以长足发展的实践。任何实践的背后必然有一定的“哲理”在指导它、影响它、支持它。财务会计如此,管理会计亦是如此。管理会计通常被认为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而从传统会计(偏重于财务会计)中逐渐派生出来的。因此,有些研究者就依循上述时间顺序所呈现的逻辑,仿照定义传统会计理论(偏重于财务会计理论,而实际上当前许多会计理论的教科书上只说谈财务会计理论)的方法为管理会计理论下了一个定义:“管理会计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管理会计对象、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概念、管理会计基本假设、管理会计原则和管理方法体系所组成的概念框架,用来解释、评价、指导、开拓和完善管理会计实务。”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归纳、提炼财务会计理论的方法对管理会计的对象、职能、目标、概念、基本假设、原则和方法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归纳与总结,并且认为在该结构框架基础上建立的理论是可以用来指导管理会计实践的.但这种理论框架致命的弱点是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断层。通过将其与财务会计理论做比较,笔者找到了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弱点的原由。
(三)分析
中西方研究者对管理会计的态度是造成中西方管理会计研究差距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之所以侧重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是因为西方学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管理会计理论的框架是难以确立的,并且指导实务的管理会计准则也同样难以制定。造成这些困难的因素有。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目标上的差异
会计的目标决定会计的原则。财务会计目标注重外部效应,它是为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的国家、企业外中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集团,提供有助于宏观调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进行合理的投资与信贷决策所需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的目标则是考虑内部效应,它是为企业的经营者和内部职能部门、责任中心的负责人、职工代表大会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正确的经营和理财与投资决策、评估业绩,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以及推广职工正当利益所必需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由于会计目标的这种差异,导致管理会计无法依循财务会计制定会计原则的思路设计具体会计准则,更甚者,企业根本不存在对管理会计准则的需求。因为,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外界,它们要求信息在各企业间具有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就决定财务会计准则在设计会计处理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要求企业保持一致。而管理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内部管理者,各企业间不存在可比性要求,在管理会计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上也就不要求各企业保持一致.这些技术与方法就象是企业的“软件”一样,越是用户友好型的,越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管理会计具有较强的个性
企业的管理会计都是由该企业的管理水平所决定。各企业的管理当局对管理会计的技术及方法有不同选择,并根据企业自身管理需要进行创新修改.也就是说,即使不同的企业选择了同一种方法,但是由于经营环境、行业、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等因素造成管理会计方法上的“基因变易”。因此统一的管理会计准则是无法实现,也近乎是难以达成共识.
3.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一直受到管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的影响
从管理会计的发展进程来看,管理学科对管理会计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萌芽时期,为了配合泰勒(F•w•Taylor)的科学管理需要成本会计引进了“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控制”,使成本会计向管理会计迈进了关键的一步;在现代管理会计的创建时期,管理会计的先行者又引进行为科学管理和数量管理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变动成本法”和“弹性预算”等技术;在现代管理会计发展时期,管理会计受到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信息经济学和代理理论等各种现代管理科学思想的影响,使会计与管理的结合更为密切,技术方法日益先进;直至8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管理会计走进变革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管理会计由此也诞生了“作业荃准成本系统伙ABCS)、“作业基准成本管理”(ABCM)、适时生产系统(JIT)、战略管理会计(sMA)等技术方法。管理会计与管理的关系之密切,使它越发脱离了传统会计的轨道,因此传统会计理论的思想和逻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管理会计研究思想的枷锁。西方管理会计研究者注重成本效益原则,认为只有能被实践接受的研究成果者有价值的研究。由于管理会计的个性,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使管理会计的边界模糊化,导致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一项高成本低效益的行为.因此东方学者在理论体系上的研究相对弱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理论基础。西方学者认识到管理会计对管理学科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因此大量引进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来充实管理会计研究。他们的逻辑顺序是符合实际的,即先有管理再有与之相适应的并满足其需要的管理会计.然而,我国管理会计所呈现的逻辑顺序往往是相反的.我国的研究领域紧跟本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吸收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但当将这些先进技术和方法用于中国企业的时候,我国学者发现国内的管理水平还远未达到西方国家的管理水平,这些技术和方法只得在一旁搁浅.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我国就显得更为严重。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步伐”虽然好似已经赶上了西方国家,但实际上我们所走过的路程也许仅只有它们的一半.
二、中国管理会计研究的未来的发展
中国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中国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亦要符合这种管理发展水平的需要.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者面临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如此建立一个能够真正指导管理会计实务的理论体系;怎样针对我国企业的特色进行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的创新等等。从实际出发,着手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将会成为我国管理会计学者的研究方向。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