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服务思考
1上蔡县农业技术服务现状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臻完善
上蔡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建立健全了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巩固和稳定了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全县现有农技推广人员504人,其中,县级103人,乡级264人,村级137人,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93人,初级职称206人,人员结构和分布比较合理。
1.2农业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保优节本高产栽培、配方施肥、化肥深施、秸杆还田、间作套种、宽窄行种植、精播半精播、化除化控、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促进农业增产的10项关键技术得到普及推广应用。
1.3农业示范推广项目效益显著
全县每年完成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示范项目10个以上,高产攻关项目2个以上;落实“一优双高”开发面积12万hm2,其中,小麦7万hm2,玉米3万hm2,大豆1.33万hm2;引进试验示范项目20个,建立各级领导示范田1.47万hm2以上,开展技术承包田1万hm2以上,充分发挥了农业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全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得到提升。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开展电视讲座、印发技术资料、下派技术人员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把关键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农民科学种田水平逐年提高。全县每年培训农民达38万人次以上。
2存在问题
2.1机构体系不完善,一线力量薄弱
目前,我县虽有农技人员500多人,但与我县的农业大县地位极不适应,与农业部要求的农业技术人员比例更是相差甚远,尤其是第一线的村级服务网络断层,大部分村技术人员空白。同时,乡级技术人员还承担着农、林、牧、水、机等各类技术推广服务及农业经营管理服务,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加之人员、技术、资金难以有效整合,难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2体制机制不灵活,本职功能偏离
由于非垂直管理体制及上下机构设置不对口,管理体系脱节,不仅未做到纵成线、横成网的要求,而且由于乡镇工作量大,农业科技人员一人多职、“忙来用”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功能弱化,造成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短腿”。加上基层机构的“三权”(人、财、物)由乡镇直接管理,人员安排、队伍建设不受县级机构的管制,这样就造成了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站的工作,两级机构相互脱节,使得乡镇农技服务职能偏离。
2.3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知识更新不及时
现有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低、总体素质偏低。由于受编制的限制,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致使人员老化、业务不强、后继乏人、队伍素质不高、队伍结构不合理、知识断层和知识老化等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四少四多”,即:高学历少、一般学历多,新型特种专业少、常规专业多,工作上能独挡一面的少、一般人多,获得更新知识的人少、知识老的多。特别缺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只停留在一般性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对于市场经济效益下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
2.4业务经费不充足,履行职能困难
经费投入是农业科技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目前,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再无其他工作经费。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农技推广服务经费大部分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同时由于缺乏经费使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致使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与服务需求脱节。
2.5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农业新技术推广难
目前农村留守种地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他们文化素质缺欠致使农业新技术推广难。不少农户市场信息闭塞,种植结构调整随大流,跟着感觉走,使农业新技术推广受到较大阻力。目前我县农村50岁以下的青壮男女劳力80%以上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幼,对农技推广的热情和接受能力都大为下降,甚至有的农民连化肥的用量、用途都搞不清楚,根本无法分析土壤成分中缺氮、缺磷,还是缺钾,该使用哪种专用肥料更是无从谈起。
2.6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陈旧,技术推广需求与供给脱节
目前现行的县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是以政府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以政府名义兴办农业推广机构来组织协调实施各类推广服务工作的,专业农技推广部门相对独立,如种子、农技、畜牧、植保、林果、水产、农机等部门,都有各自的推广计划和方案,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沟通,使得农业科研项目中真正实用的科技成果不多,而农技推广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却无法列入科研计划。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作为农技推广的主体缺乏有效技术指导,导致农技推广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3对策建议
3.1深化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重点是加强县区和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建设,强化服务职能。由县区主管部门对乡镇站实行垂直管理,实现事权与人权、财权的结合,以便上下互动。同时,健全村组技术服务网络,实行聘用农牧民科技人员的办法,解决农牧业技术推广的瓶颈制约。
3.2探索建立一个农村服务监督机构
针对农技服务职能部门注重形式、责任心不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现象,可通过建立一个农技服务监督机构,形成效果评价体系,切实监督农技服务质量,提高农技服务水平,督促基层农技服务部门“保质保量”完成农技服务目标,造福当地农民。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科技人才选拔聘用、录用和知识更新培训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竞争上岗;要建立奖罚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特别是长年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的农牧业科技人员进行奖励,提高待遇,调动基层农牧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农牧业科技人员长效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对在职农牧业科技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全面提高农牧业科技人员的素质。
3.4建立和保障发挥公益性职能的长效投入机制
首先,要增加财政经费投入。各级财政在保障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工资的情况下,根据各级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合理安排业务工作经费。特别是一些对经济和社会影响面较大的领域如动植物疫病预测、预报和防治,要设立专项资金,专项推动。其次,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应服务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强化服务手段。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1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