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业产业结构整顿
1.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2008年,全年粮食产量21879吨,油料产量238吨,蔬菜产量39715吨,全县作物种植面积6711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915公顷,青稞种植面积1558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113公顷,马铃薯种植面积1065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66公顷,药材种植面积3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380公顷。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7年的20.0:20.2:59.8变为2008年的30.6:13.6:55.8。
2.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使农业发展方式发生较大转变,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较大提高。我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是初步的,阶段性。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以下问题
2.1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不平衡
对九环沿线交通较好的地区如镇江地区,川主寺地区,城关地区,政府投资较大,基础设施较好;而对偏远地区如毛尔盖地区,小河地区关心和支持力度均不够,使得这些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长期处在农民自我调整阶段,缺少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形成了靠近九环沿线的乡镇(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较大,而偏远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较小或没有的现象。
2.2政府引导的力度不够,使得有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盲目跟随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品种的使用上,由于我县地处高原地区,海拔高度不同,形成了立体气候,因此在品种的选择上就存在差异。例如,2004年我县因在莴笋品种的选择上出现盲目跟随的现象,造成近1500亩的莴笋全部抽苔,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还有一些地区种植蔬菜本可以不用地膜,但看见其它地区都用地膜,也盲目地采用地膜,结果弄巧成拙,不仅增加了投入成本,还因为温度过高造成莴笋提前抽苔。
2.3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没有创立自己的品牌
我县的莴笋、茶叶、葱等三种作物2002年6月已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认证,并获得绿色认证标识,但这些证书和认证标识被长期放在抽屉里,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致使我县生产的蔬菜不能创立自己的品牌,实现增值增效,给广大农牧民带来经济效益。
2.4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
我县的所有产业结构调整都围绕无公害为标准,生产绿色食品。因此,一切生产都要以无公害、绿色为标准,不准使用超过此标准以外的各种农用物资。但在现实生产中,由于我县没有建立健全农资执法队伍,致使我县的农资管理混乱,有些违规农用物资继续使用在蔬菜上。
3.制约产业结构发展的因素
3.1农民素质较低,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传统农业种植观念根深蒂固;小农意识太重,缺少开拓创新;对政府依赖思想太重,缺少主动性。
3.2科技推广阻力大。政府各项投入太少;科技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3.3农产品深加工滞后。缺少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经济实体几乎不存在。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提升农业。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加强农业服务工作入手,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支农力度,突出抓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率,切实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效益。
4.1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1.1建立健全投资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乡镇的交通、通信的建设。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引进公司或企业,走公司+农户、企业+基地等产业结构调整新模式。
4.1.2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销售市场的寻求;农资市场的监管,防止各种违规农资在市场上的使用。4.1.3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激励科技工作者的主动性和自主创新意识。
4.2立足优势产业,完善产业结构布局
该县气候特点和区位优势,使松潘形成了天然的秋淡季蔬菜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野生菌(菜)生产基地等。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增加广大农牧民的收入,同时还是一项稳定民心,体现国家民族政策,搞好安定团结的政治大事。完善产业结构布局,加大投入,建好适合我县的各种生产基地,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笔者认为,应该建设好以下几个基地:
4.2.1建设道地中藏中药材生产基地
松潘县境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野生中草药品种800余种,其中植物药材100余科,548种,动物药材18科,36种野生中草药蕴量250万公斤以上,其中羌活28万公斤,黄芪21万公斤,甘松20万公斤,赤芍16.8万公斤,独活15万公斤,大黄12万公斤,贝母、红毛五加皮、木香、柴胡、防风、黄精、秦艽、天麻、首乌、骨碎补、重楼、细辛、蒲公英、车前草、牛耳大黄、毛茛等的蕴藏量都在1万公斤以上。名贵药材麝香、鹿茸、熊胆、牛黄、虫草、天麻也有一定蕴藏量。此外县境内还有矿物药材雄黄、石膏、朱砂、藏医专用药石黄、碳化石等。。实施“公司+农户”和“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种植模式通过实施“公司+农户”和“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种植模式,由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种源、田间管理技术和保价收购等措施,带动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以生产无化残、农残及重金属残留道地中(藏)药材为标准,以公司为技术依托,种苗采取集中培育,严把技术关,严格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标准生产,尤其是加强田间管理和农药的施用,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促进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我县道地中(藏)药材进一步的合理开发,创立地域品牌,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增收创汇。
4.2.2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我县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24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主要蔬菜产地无工业污染,病虫害较少,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所生产的蔬菜大部分在6-8月份上市,生产出的蔬菜品种以莴笋、白萝卜、大白菜等为主,此时内地正是这些蔬菜的供应淡季,不但成都周边地区没有这些蔬菜供应,就连我州的其它蔬菜大县也少有这些蔬菜品种供应,因此,我县蔬菜生产具有很强的品质和季节竞争优势。近年我们生产的蔬菜主要销往重庆、成都及省内二级市场,逐步销往广东等外省城市,2009年在我县川主寺生产的青花菜、娃娃菜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可见我县蔬菜市场空间大,并有逐步发展扩大的趋势。随着无公害农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认可,我县由于海拔高、日照强、无污染,生产的蔬菜农残少,受到市场广泛青睐。通过改进和推广栽培技术、增加和改进包装、分级销售,使产品质量标准化,提升优质产品档次,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我县蔬菜二茬产区年亩收益超5000元,一茬地区收入1500元以上。蔬菜栽培收入是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的2-3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蔬菜产业是我县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种植产业。另外目前及今后,随着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省内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开展,一方面建设用地增加,导致原来蔬菜产地栽培面积减少,另一方面因为劳动力转移到其它非农业领域,影响了蔬菜生产规模。同时,过去蔬菜产区由于连作、病虫害加重影响产量和质量,需要调整。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县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会相对比较稳定。
4.2.3建设优质魔芋生产加工基地
松潘县白羊乡位于松潘县东南部,东与平武县泗耳乡相邻,南与北川县片口乡接壤,西与镇坪乡相依,北接岷江乡。幅土面积542.6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88897亩,主要农作物以玉米、土豆、红苕、油菜、豆类、萝卜为主。畜牧业以养猪为主,是典型的山区旱地农耕区,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地区。全乡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度最低梭子口1080米,最高桦子岭4680米。全年降水量838.4毫米,年极端最高气温36.2℃,极端低温-8.2℃,无霜期8个月,气候温和。由于海拔高低差异,加上降雨较充分,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形成了白羊良好的生态条件及独特多样的物候条件,土壤肥力较好,适合魔芋生长,可以作为其生产基地。
4.2.4建设野生菌、菜的生产加工基地
我县境内植物资源丰富,野生菜上百种,蕨菜、罗尔九、山葱、刺龙波、苦菜等远近闻名,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可以围绕着我县的旅游市场作好野生菌、菜的生产加工。
4.2.5建设好马铃薯生产基地
马铃薯是营养丰富,是一种粮、菜、饲兼用的农作物,其集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的优点于一身,而且补充了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中的不足。马铃薯含有大多数粮食作物所没有的维生素C,氨基酸的含量与鸡蛋几乎相等,钾的含量比香蕉还高,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西餐中,马铃薯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国农业部对马铃薯做了高度评价,称每餐只吃马铃薯和全脂奶粉就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马铃薯具有的优良性能和它的巨大增产潜力,在我国已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马铃薯可以进行多种方式加工(如淀粉、薯片),加工利用价值高,适宜进行产业化发展,同时,易于加工成品牌食品、特色食品。马铃薯加工产品除了作为食品广泛用于人们生活中,马铃薯变性淀粉还应用于医药、纺织、化工、环保等方面,同时,马铃薯作为燃料的发展空间也悄然开启。显而易见,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马铃薯适宜净作,也能进行间套种植,对调整种植结构十分有利。马铃薯的产量高(我县大多数地方亩产在1500公斤,高产田达到2425公斤,折合成粮食较小麦、青稞等农作物增产50-100公斤),价格高(每公斤鲜薯价格在1.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适合我县这样的冷凉山区种植,是我县广大农民增收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4.3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一批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创建自身品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成为了生活的第一件大事。无公害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我县没有一家化工企业,各种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控制,没有大的污染源,使得我县的大气、水源、土壤没有被污染,成为了天然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产品要占据市场,不仅要有好的质量,还要一个好品牌,树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创建一批无公害品牌,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农产品,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
4.4积极引进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尤其是淀粉加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多种形式模式,如:定单农业、公司+农户、企业+基地等。我县有大量的马铃薯、葫豆,有足够的淀粉加工原料,进行淀粉的深加工,使传统农业也能成为农业增收的新亮点,为农民找出一条增收的新渠道。结论:松潘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和气候条件,应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政府投入和引导,提高全县农牧民的科学素质,大力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实行“定单农业、公司+农户、企业+农户+基地”等生产和经营模式,建设好各种基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牧民增收。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19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