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策略

2021-05-25 21921 工业工程论文

1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方面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要求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系统工程的思维,具有复合型的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国内高校自从1993年由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率先开设工业工程本科专业以来,至今已有170多所院校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分四类[1]:以天津大学为代表的管理类本科;以西安交大为代表的管理类五年制本科;以上海交大为代表的机械类本科;以西安电子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类。培养目标多定位在: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侧重点会因院校特点而异[2~5]。一所学校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的保证首先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合理培养规格的确定,以及随着确定的课程体系。对于一般地方性本科院校,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应与学校的总体定位相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性院校较好的定位。探讨了面向应用的工业工程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并介绍襄樊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近年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2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指导。在宽口径、厚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对工业工程而言,这种复合能力不是简单体现在工程类和管理类课程的设置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能力。地方性高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目标不宜过大、太宽,要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可以结合行业,结合地方产业进行制定。例如,我校工业工程的目标定位为面向应用解决现代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中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改善、创新、以及相关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应与培养目标相对应。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对工业工程专业而言,应该对学生的工程技术知识、人文艺术素养、管理技能等方面做相应的能力要求,外语、计算机能力也应有明确的要求。对于应用型地方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就业服务定位,确定更为细化的专业能力要求。

3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个优秀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较强的人文艺术修养、专业技术能力。围绕着培养目标,工业工程专业可以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并明确每个模块的功能。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主要包含对大学生的一般素质要求,主要是英语、思想政治类、计算机等课程。在该模块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加大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思政类课程安排了5个学分的社会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一些志愿者活动),避免了相对单一的课堂讲授;英语类课程设置不同的学习级别,包括大学英语(一)、(二)、(三)、(四)、(五)、专业英语、研究生英语等7个级别。学生根据入学水平测试逐级修读,至少修读4个级别。再者,经过企业调研,开设了更偏重应用的汉语阅读与应用文写作课程,取代了原有的大学语文课程。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是为专业课程学习开设的基础性课程。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设置在机械学院,毕业授予工学学位,因此,一些必要的工程知识是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同时开设了较多的机械类基础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例如,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作为近机专业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同类课程在学时设置、教学要求等方面均有区别。3)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除了国内高校常见的运筹学、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等核心课程外,作为本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还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实践类课程,例如,生产系统综合实验、专业专项实训。4)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全面的综合素质人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了32学分(约16门课程)的选修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修18学分。课程的设置除了一些和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如工程经济学、系统工程等)外,还联系地区产业特点设置了一些课程(如汽车概论、汽车营销与策划等)。还有一些专业拓展课程(如六西格玛管理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及就业、考研的方向进行适当选择。

4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1)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大量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除了常规课程的实验学时外(如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质量管理等均有相应的实验学时),一些课程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设计(如运筹学课程设计,物流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此外,为了综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7学期开设了生产系统综合实验、专业专项实训、企业调研与商务实习等。为期2周的生产系统综合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生产计划安排、工位设置、布局设计、物流规划、质量管理、人因工程等知识,完成某一产品生产线的设计规划、运行、控制、优化改善等,例如,在实验室混合流水线上进行电排插座的装配生产。为期4周的专业专项实训,围绕专业发展方向及考研、就业等方向,分几个模块进行专项训练,例如编程、管理系统开发能力训练、机械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系统动力学软件训练,质量管理软件应用训练,工作研究软件训练等。有些训练是对课程实验环节的扩展,有些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有些训练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我校建有人因工程实验室、生产物流综合实验室、建模仿真实验室,能够保证实践环节的正常展开。企业调研与商务实习,要求学生走进企业,了解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应用,发现并解决企业的一些简单问题,此项实习可与随后的毕业设计联系起来。2)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上,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学生选修10学分的非本专业开设的综合素质拓展课,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议学生选修管理类、人文类,机械类等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3)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10学分。学生可通过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创新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以及一些高级别的社团活动等形式获取此项学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价值观的培养。

5几点改革与尝试

在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1)将马列类思政课由原来的1-4学期开设,延长至1-6学期开设,将专业课程提前开设。一是因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学习更认真是许多高校不争的事实;二是更早地让学生接触专业课,有利于学生对工业工程的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改革也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2)人才培养方案上,不硬性规定课程的考核方式。具体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外,部分课程采取半开卷考试、分阶段考试、分组讨论考试。撰写课程学习报告等多种形式,改变原来简单的考试或考查的做法。教学实践证明,合理选择课程考核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复习、应对考试的现象。3)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进行大量调研,除了参考国内外知名高校外,更多地走访调研企业,充分吸取企业的意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做了较多的调整,以便更接近企业应用。一些课程、一些章节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讲解,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在企业的应用。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