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集成配肥技术分析
1有机种植区域土壤营养成分分析
1.1土样采集
本研究区域位于江苏省溧水县某镇,属苏南地区典型低山丘陵岗地。生态林200hm2,耕地800余hm2,试验区域6.7hm2,常年种植有机作物。土质以壤土、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5]。土壤采样时间为冬季小麦种植前,设置17个采样点,每个点由周围5个土样混合而成[6]。
1.2土壤成分分析
根据土壤要素检测标准分析方法分析土样,各指标含量如所示。参照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方法确定各成分等级。从可以看出,有机质、全氮含量属Ⅰ级水平,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中等偏低,属Ⅳ级水平,土壤肥力整体较好。
2作物选种方案
根据土壤成分,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研究区域土壤pH值为4~6,呈弱酸性,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大豆、蓝莓、马铃薯等喜酸类作物[7]。结合种植区土壤、气候地理条件和当地种植技术,选择水稻、小麦、大豆3种作物,进行大面积轮作。
3施肥方案
结合有机肥中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及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进行变量施肥[6]。不同作物需肥特性,土壤供肥能力,预定施用的有机肥A、B养分含量如、所示,不同作物的施肥方案如所示。采用以氮定磷、钾,再定中微量营养元素的配方施肥方法,结合测土结果及作物目标产量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配方施肥方案。
4耕地流出水质分析经预定方案种植收获一次小麦后,种植水稻并对耕地流出水进行水质监测,监测时间为6—9月水稻种植期,每5d取样1次,连续取样21次,分析水中CODMn、TN、TP的含量变化[8],并与普通有机种植区进行对比。
4.1有机种植区水稻生长过程中耕地排出水中CODMn、TN、TP含量变化情况由可知,耕地水体中CODMn呈下降趋势,15~60d施肥期间为流失峰值区间。总体趋势为普通有机种植区水中CODMn由5.2mg/L降为4.2mg/L,研究区水体中CODMn由4.9mg/L降为2.1mg/L。经过合理控制,施肥的耕地水体中CODMn流失总量明显减少。耕地水体总体TN含量呈下降趋势,普通有机种植区TN由15.34mg/L降为8.17mg/L,研究区TN降为0.45mg/L,可见经过土壤基质测定和合理施肥,有机种植区土壤中的氮大部分供植物生长利用,流失到水体中的氮减少。耕地水体中TP含量总体降低,15d和60d施肥期含量较高,普通有机种植区TP含量由1.12mg/L降为1.01mg/L,研究区TP由0.97mg/L降为0.08mg/L,经过控制施肥,水中流失的TP含量明显减少。研究期间小麦产量约为4290kg/hm2,水稻产量约为9465kg/hm2,与以往产量基本持平。将研究区耕地流出水中CODMn、TN、TP含量与普通有机种植区、原灌溉水进行对比。研究区流出水水质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经过土壤基质测试、作物选种、合理施肥方法的综合种植技术方案,从源头上控制氮、磷元素的施用,减少了流出水中的流失氮磷负荷,有效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5结论
本研究表明,有机种植区域土壤基质含量为有机质13.62g/kg、全氮0.81g/kg、速效磷7.22mg/kg、速效钾137.76mg/kg,研究区土壤属中高营养水平,达《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级标准。在维持作物产量条件下,通过有机农业控氮磷、测土配肥种植技术,合理配置氮、磷元素施用总量,减少流失污染负荷,可有效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有机种植区流出水中CODMn、TN、TP分别为2.10、0.45、0.08mg/L,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19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