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史杂志
中国农史杂志基础信息:
《中国农史》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农业历史专业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1年,著名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了发刊词。《中国农史》以反映代表我国农史学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新成果为己任,挖掘、发表了一大批优秀的农史论文,培育、造就了一批年轻学者,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本室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中国农史杂志办刊宗旨:
《中国农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倡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既重视宏观考察,也重视微观剖析,或提出新问题,或阐发新观点,或披露新材料,力主求新求实。在重视严谨学风的同时,支持相互尊重的学术讨论,提倡各抒己见。刊用文章包括农、林、牧、副、渔大农业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地区农业史、少数民族农业史、农业文化史、世界农业史、中外农业文化交流及农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等诸多方面,同时也登载有益于农史研究的农业史学新著评论、农业史坛信息、读史札记等。
中国农史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农史》连续三次均被列为历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每期都有文章被人大资料中心全文转载;《中国农史》还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同时,所刊登文章被美国《史学文摘》、《美国历史与生活》和《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等列为摘录对象。《中国农史》已加入“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期刊群”等。
中国农史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业社会史、农业典撰与文化、生态环境史、中外农业文化交流、农学思想史。
中国农史杂志订阅方式:
ISSN:1000-4459,CN:32-1061/S,地址:南京市童卫路6号南京农业大学内,邮政编码:210095。
中国农史杂志社相关期刊- 中国果业信息杂志中国果菜杂志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中国花卉园艺杂志中国瓜菜杂志中国南方果树杂志中国果树杂志中国蔬菜杂志中国森林病虫杂志中国城市林业杂志中国农史杂志社投稿信息来稿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缜密,材料翔实,行文简洁流畅。篇幅一般在10000字以内,重大选题不超过15000字。优先采用8000字左右的精粹短稿。
文稿内容应包括:题名,作者及工作单位、所在省份及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6个),中图分类号,英文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及单位,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一致,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关键词(与中文一致),正文,致谢,参考文献。论文格式请参考近期《中国农史》杂志。篇首页下脚请注明论文受何种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应选用公开发表的资料(未公开发表的重要的资料必要时可列于当页下脚),并按引用的顺序在正文中连续编码。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篇名[J].期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
论文集:[序号]作者.篇名[A].见(英文用In):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篇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注:作者不超过3人的全部写出,超过3人的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al”;英、美、德、俄等国人名书写时,应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中国人名不用缩写)。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据化期刊群等,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数据库的,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稿件一般在三个月内予以答复。超过三个月未收到处理意见者,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恕不退稿,敬请作者自留底稿。
中国农史杂志社编辑部征稿绿洲农业开发与楼兰古国生态环境的变迁南岳衡山寺庙土地经营研究简论鱼鳞图册清代江南地区社区赈济发展简况清代湘米贸易论略民国年间冀中农户劳动生产率研究建国四十五年南方耕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清《本草纲目拾遗》兽医方考注注释求索《司牧安骥集》一得(续)关于“耦犁”几种解释之商榷读者来信积石成山继往开来——192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的农业文化遗产整理与保护从王褒《僮约》探析汉代中叶四川田庄商品经济晚唐五代宋初敦煌雇佣契约样文研究两宋淮南地区物资转输体系初探辽代的寺田及相关问题探究抗战时期四联总处农贷研究从繁盛走向衰落:咸同兵燹破坏下的徽州社会传统乡规民约的历史反思及其当代启示——乡村精英、国家政权和农民互动的视角元代太湖流域水利治理述论日藏明代孤本《德善斋菊谱》考述“社会性赠送”与“非人格交换”在江南水乡的浓缩——读常向群《关系抑或礼尚往来?——江村互惠、社会支持网和社会创造的研究》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1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