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史学杂志
安徽史学杂志基础信息:
《安徽史学》杂志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杂志。它创刊于1957年1月,是当时国内仅有的三家史学专业刊物之一。原名《安徽史学通讯》,由原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创办。1959年,她与该所主办的另一份史学刊物《安徽历史学报》合并,更名为《安徽史学》杂志。
1960年,因经济困难,被迫停刊。1983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建立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该院成立后,立即筹办恢复《安徽史学》杂志,并自1984年1月开始正式对外公开发行。
《安徽史学》杂志一直保持较高的学术品位。复刊之初,就刊登了徐川一先生就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的开始时间与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先生商榷的论文,罗先生很快致函编辑部,要求在订误稿前加编者按语,“以我为的”。《光明日报》、《文汇报》相继发表专论,赞扬罗尔纲先生这种虚心求教、修正错误的精神。1999年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纪念罗尔纲学习罗尔纲》一文时再次提到此事。
办刊方针:《安徽史学》杂志的办刊方针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历史科学,发挥积极的作用。
《安徽史学》杂志的读者主要是: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教学、研究人员,中学历史教师,以及史学爱好者。
安徽史学杂志办刊宗旨:
《安徽史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反映国内外史学界的最新史学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注重发挥既有全国影响、又有特色的选题优势,努力办成既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又有鲜明特色,兼具“虚”“实”,容纳古今中外的综合性的史学刊物。
《安徽史学》杂志的内容涵盖史学理论、史学评论、世界史、国别史、区域史、专门史、断代史等史学各门类。
安徽史学杂志栏目设置:
《安徽史学》杂志的重点栏目有:徽学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李鸿章与淮系集团研究、北洋皖系集团研究、家族史研究、陈独秀研究、胡适研究、新四军研究等。这些栏目刊发的论文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相关专题时的重要参考文献。今后将继续倡导实事求是、学以致用学风,力求多刊发能对20世纪的历史予以反思、能给人们提供有益思考的论文。
安徽史学杂志期刊荣誉:
经过多年发展,《安徽史学》杂志已经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
《安徽史学》杂志的社会影响:由于她刊载的论文学术价值较高,被其它学术杂志转载的数量就比较大。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已成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论文学术影响的尺度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报、社会科学期刊和科研管理部门在评价期刊和学术论文时以它转载率作为重要参数。据每年3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安徽史学》杂志自2003年以来发表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数量在历史、地理类的排名分别为第8位、第4位、第4位、第5位、第9位。《安徽史学》杂志刊发的论文也有不少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等报刊转载或摘载。如1996年第3期刊载的《武夷名实考》,近2万字,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99年第1期刊载的《滕王阁得名考暨滕王阁序新注》,同年6月24日新华社发了通稿,港澳多家媒体跟进,专题介绍这篇论文;2007年第5期刊载的《“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也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安徽史学》杂志载文信息量近年也有大幅度提高。复刊之初,《安徽史学》杂志为双月刊,每期80个页码;1987年起,因为经费紧张,改为季刊,仍为80页;1995年增加页码为96个;2003年开始恢复为双月刊,将页码增至112个;2004年起,为双月刊,每期128页。这不仅缩短了论文发表的周期,也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有助于及时地反映史学界的最新成果。
安徽史学杂志订阅方式:
《安徽史学》杂志主要通过邮局发行,邮发代号为26-9,每期定价8元。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34-1008/K;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605X。杂志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邮政编码:230051。
安徽史学杂志社相关期刊- 没有相关教育安徽史学杂志社投稿信息1、投稿时请将稿件电子版(以WORD形式)发送至本刊投稿邮箱,在稿件中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样刊投递地址和邮政编码,如需署笔名请注明;并提供作者简介、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内容,具体规范要求如下。
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
3、中文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每篇文章可选3~8个。
4、参考文献: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社:初版地,初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初版日期(版次).
(4)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5、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经发表,即付稿酬。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本刊已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6、对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者,本刊均以电子邮件方式将处理结果告诉作者,请及时查收电子邮箱;对以信函方式投稿者,仍以信函方式通知作者。对未采用稿件不退原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对采用的稿件,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作必要的修改、删节或摘编,如不同意请说明。
7、凡向本刊投稿者,均作自愿接受上述约定。
安徽史学杂志社编辑部征稿历史学家永远需要坐“冷板凳”近代北京五金商铺人力股制度的再认识抗战时期的上海华商房地产公司南京国民政府国庆纪念中的辛亥记忆“三党竞斗”:中共在高校中建党的背景分析英国早期乡村工业社会研究以色列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因素徽州祖先谱系的构造与祖、宗、族观念徽州篁墩氏族迁徙考论明清徽州祁门善和程氏宗族结构研究李鸿章幕府的形成及其主要特色明清安徽与广东的贸易往来戴名世的史学思想张之洞调和满汉思想述论张之洞与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从废学救国到苦学救国——青年章士钊在日本和英国的留学经历及其思想转变清末革命派尊黄现象述论实业建国教育兴国政党治国——论辛亥革命后黄兴的政治主张试论吴汝纶对西学的认识段祺瑞力主中国参加一战缘由新探出席善后会议的国民党党员考陈独秀的科学思想探析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1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