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语言文化 » 正文

民族文化传承路径

2021-4-10 | 语言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就是把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保护、传递和发展下去,其旨归在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精神的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场域的复杂交织态势彰显了民族文化认同和多元文化融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紧迫感。笔者认为,在多元文化交叉碰撞的背景下,文化的传承过程体现为文化融合过程,通过文化传承最终实现文化融合。其中,适切的文化传承路径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一、少数民族文化场域的复杂交织态势。

 

人类学考察关注人、文化与自然三者之间外在的和内部的关系构型,以及这些关系构型所表达出的形式、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即“一个特定的时空中各文化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综合场,它是一个文化的存在形态,是一个有向心力的、动态的和有机的系统”[1]。

 

(一)民族原生态文化与次生态文化的交融存在。

 

从生态的视角看,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方式,民族生态文化的核心,在于民族文化的自然性与原生性。简而言之,民族文化的原生态特性是民族发展进程中历史与自然的综合生成,是原生场基础上的文化养育。“原生场是个体生长的天然而成的空间场域,包括自然环境、本土文化与经济形态等三方面,其核心为民族文化心理场,相对于个体而言,这是无法选择的先在的、自在的环境”[2]。原生态文化指场域内部的自然生态和原始的民族文化的构成,文化是自然生态基础上的原文化,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具有特定情境性和地区性)———相对他者视角下的地方性知识[3]。又表现为一种文化的独特性,即受自然条件制约,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是未受外来文化冲击的传统文化形态。次生态文化就是基于原生态的文化生成,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继生的、自觉的环境。在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和灵魂的基础上,次生态文化表现为文化的时代性和多变性,并与原生态文化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二)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叉与碰撞,形成复杂的文化场域。场域作为一种关系构型,其活力在于各元素所构成的冲突与融合的动态关系———主要表现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的互动和交流。这种作用关系形成特定时空的文化场域和文化场力,在场力的辐射下,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同向或逆向而行,最终促成三种具体情形:融合共生、对立冲突和隔离边缘化。而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是极为显著的,表现为民族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文化商品化与文化原生态的冲突、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异化等。

 

二、文化的民族性及文化传承释析。

 

文化传承不只是简单的文化元素传递与保存,更是多元文化交织下的文化发展、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合,并最终走向多民族及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

 

(一)文化的民族性解释。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本尼迪克特从民族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4]。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特殊性的象征,也是一个族群存在与演进的根本。“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念,因为每一个民族的传统和表达方式是证明其在世界上的存在的最有效手段”。[5]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文化与民族发展的特定关系,即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层面在民族生存与发展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牵引作用,如西南大学张诗亚教授所言,“文化的核心是某些根本的结构性的观念,正是这些观念使世世代代的人们团结在其周围,象征了该社会的延续性”[6],正是这些结构性观念构成了民族文化的灵魂,在根本上推动民族的发展。可见,文化与民族性是不可分割的,这种特性突出了民族生存的文化决定性和文化存在的民族依托关系,表现为各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态和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具体为民族文化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在根本上体现为坚定的民族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二)“文化传承”的意蕴。

 

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认为:“群体中个别生物人逃不掉生死大关,但属于社会人的生活用具和行为方式即文化的零部件却可以不跟着个别生物人的生死而存亡。文化的社会性利用社会继替的差序格局,即生物人生命的参差不齐,使它可以超脱生物体生死的定律,而有其自己存亡兴废的历史规律。这是人文世界即文化的历史性。”[7]传承是文化的本质属性,文化传承是一种能动的社会历史过程,所以民族文化才能在共同体的精神维系、民族性格的塑造、社会结构的构筑与整合等方面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有学者认为:“文化传承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文化的民族性,从一个民族人们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传递,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是纵向的‘文化基因’复制。”但是,“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文化元素传递,而是按照文化适应的规律和要求作有机的排列组合,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作必要的文化要素积累”[8]。实际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就是对民族文化基因的复制、民族文化的再生产和重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是文化元素在新的社会秩序下的结构性调整。从文化的传承过程看,它不仅体现为文化的延续维度,更是发展维度。文化的发展实质上是文化的生长与丰富的过程,体现为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其实质是文化的活态属性,正是这种活态特征赋予了文化本身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任何活态文化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只有适应现代社会环境,被文化主体认可才能得以生存和延续”[9]。目前,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呈现出区域现代性特征,即多元文化并存。在这种背景下,文化的传承实质上是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播和发扬,并使民族成员形成深厚的文化认同,促进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