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术
一、文学性的美术作品
文学性的美术作品是指带有较为明显的文学色彩的美术作品,即以表现某些故事或事件情节为主要内容的视觉艺术作品。在美术界里,大家称之为主题性创作的作品,如著名墙上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达•芬奇)。这类作品都是来源于一定的现实生活,通过绘画的形式对生活或事件中的形象进行艺术再创造,因而与文学中的“记叙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第一,对叙事性题材比较青睐。早期东西方绘画题材大都取材于神话故事、《荷马史诗》或圣经故事,所以具有明显的文学倾向。即便是表现现实生活事件的绘画作品,也有着很强的情节性。第二,为了真实地再现事件,这类绘画形式多以写实手法为主。
据考察,最初的艺术形式都是以“追随自然”“叙事状物”而出现的。如果着眼于绘画形式,强调绘画的个性,难以达到美术的教育功能。
绘画和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借物抒情。不管是人物,还是静物和风景,都可以是文学家、画家借来抒发情感的内容。因此已经超越了自然,并产生了“文学性”意蕴。纵观中外美术发展史,借助文学精神塑造艺术形象的美术作品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对文学的漠视,文艺复兴以来,以库尔贝、塞尚为代表的美术大师们彻底否定了“文学性”传统绘画,主张绘画摆脱文学性和情节性,充分发挥绘画语言表现力。如今的画家们开始注重自我感觉的表现,极力摆脱绘画中“再现”因素,美术的教育功能逐渐丧失,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写实主义绘画受到猛烈的冲击,文学性的美术作品正以较快速度衰减。可见,绘画一旦脱离文学性的影响,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走向了纯艺术的绘画形式了。
二、中西方的文学性绘画
现在的人们要研究和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等各个方面情况,都是通过岩画所“记录”下来的画面分析推断的,比如中国广西的花山壁画、欧洲西班牙的洞穴画,这些岩画是在文学出现之前产生的,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了原始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在这时期,它已不可避免地成为文字的代用品。
所以,此时的绘画本身就具有绘画和文学的双重性。
根据西方绘画历史,“文学性”的绘画发端于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古希腊时期这一阶段。[2]
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成为古希腊绘画、雕塑中的主题,希腊美术无一不取材于希腊神话。15世纪,西方美术以提香、卡拉瓦乔、戈雅、伦勃朗为代表的画家不断扩展绘画的主题性内涵,使绘画中的“文学性”逐步发达起来,并走向成熟。
特别是18、19世纪,这时期的绘画造型技法已经相当成熟,光影效果十分了得,文学性的美术作品达到高峰,作品绝大多数也都是取材于宗教文学作品,此时产生了诸如《最后的晚餐》《创世纪》《圣母的婚礼》等一大批杰出的美术作品。
尽管绘画不能像小说、剧本那样完整地表达一个故事情节,但它还是可以在一个平面以最大可能表现一定的情节故事。古代的许多辉煌的美术作品就充分证明了“文学性”与绘画这种相得益彰的关系,比如19世纪的代表人物大卫创作的取材于古罗马历史《荷拉斯三兄第之誓》以及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取材于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但丁与维吉尔》,都在强调绘画的文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性。[3]
然而,库尔贝主张绘画要摆脱“文学”的依赖,并向现代绘画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19世纪法国的马奈、塞尚一起把绘画中“文学性”彻底否定了,最后产生了现代艺术。如果说前期的绘画史是绘画和文学在某种意义上的结合的话,那么库尔贝和塞尚是“文学性”绘画的终结者,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过,西方绘画中“文学性”是任何其他的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也许现在的它正酝酿着另一个辉煌。
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同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一样,我国绘画也经历了一个“文学性”的发展过程。中国远古绘画以崖壁画为主,基本是再现原始人狩猎、耕牧活动、巫术祈祷等活动场面。可见“叙事状物,寄托情感”是我国早期美术作品的主要功能,这时期的岩画本身就有着“文学性”的一面。另外,绘画与文学最紧密结合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的象形文字,它的文学特色就不用说了,这也进一步说明“书画同源”的道理。我们的墙上绘画历史悠久,美育功能比较齐全,绘画题材大多以宗教故事为主,佛教故事居多,如全国各地的壁画。“文学性”在中国绘画中也是文学叙事性和写实主义手法,这种绘画的“文学性”在唐代随处可见,如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文成公主降蕃图》《步辇图》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是画家运用富有概括力的手法写情节,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生活。虽然中国绘画讲究“以形写神”,但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占主导地位,例如早期佛教画中的人物形象多以裸体为先,再赋予衣褶的变化,体现了古代画家对于体积的认识。自唐末以后,宋代山水画和花鸟画跃居具有比较明显的文学性特点的人物画之上,中国绘画的文学性也逐渐被描绘自然景物的题材替代。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究意在笔先和造型上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4],借物抒情,具有独立的审美意味。
中国绘画正是由于自身的独特特点才形成了与西方绘画完全不同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意识,并以诗书画同时出现在绘画中,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文学性。
不可否认,中国绘画未来也将是辉煌与衰落并存,这与文学艺术高潮的到来有关。
三、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