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社科相关
提 要:本文作者根据对相关史料与数据的分析,探究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政策,以期对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应该确定何种文化政策有所借鉴。本文通过“美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高占有率”、“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美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法律、政策措施”等三个专题,论述下列观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学术界、思想界唱出了未来新的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先声。以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为代表的美国新型信息产业群的横空出世与“硅谷”的勃兴,也从科技上落实了这些具有前瞻性思想家的全球信息化的理想。美国政府抓住了这种影响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历史性机遇,在资本运作、产业结构、制度性保障和科技研发等方面,成为推动这一浪潮的先导。
关键词:美国 文化产业 发展模式 文化政策
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在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拓展的过程中,世界的精神产品——即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开始形成。但是,国际文化市场的成熟,并以一种空前规模影响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则是与人类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发明——互联网的普及密不可分。这场科技革命发源于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学术界、思想界唱出了未来新的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先声,《第三次浪潮》、《数字化生存》、《大趋势》等著作的出版与风靡全球,拉开了全球信息化的思想序幕,而以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为代表的美国新型信息产业群的横空出世与“硅谷”的勃兴,也从科技上落实了这些具有前瞻性思想家的全球信息化的理想。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抓住了这种影响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历史性机遇,在资本运作、产业结构、制度性保障和科技研发等方面,成为推动这一浪潮的先导。
本文根据笔者对相关史料与数据的分析,探究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政策,以期对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应该确定何种文化政策有所借鉴.
一、美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高占有率
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但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将信息化应用到工业、能源、军事、生态等方面,而且也把信息化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了文化方面,孕生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性文化产业,极大提高了其在世界格局中的文化软实力。所以,美国文化软实力的特色,是与美国掌控经济全球化和推动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密切相关的。正如戴维• 赫尔德所言:“尽管3000年前社会之间的文化互动已经非常复杂,但是,形象与符号的剧烈运动以及思维模式与交流模式的广泛传播是20世纪晚期和新千禧年的独有特征。” 文化产品凭依互联网的交流模式是人类空前的传播特征,其即时、便捷、廉价的特征使一地、一国的文化产品即时可以成为世界性的 。
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到GDP的25%,大约是28000亿美元,接近于中国当年整个的GDP。从1996年开始,版权产品首次超过汽车、农业与航天业等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占据着40%的国际市场份额,它控制了全球75%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它的电影产量占全世界的6.7%,市场年销售总额高达170亿美元,占全球85%的份额。
美国的电影生产总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却占据了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近年在美国电影市场上外国电影的份额不足3%。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中,青年人对好莱坞电影所营造的“美国形象” 更是趋之若鹜。印度是世界上年产电影最多的国家,也面临着失去本土市场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美国电影排挤了印度本土的创作。美国大片锋芒不减。 2010年中国贺岁档22个亿(人民币)的总票房中,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阿凡达》占了13亿多;灾难大片《2012》也占了4亿多,它们垄断了70%的票房比例,而中国国产片“集体亏损”,成了进口片的陪衬。
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每年向别国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个小时。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中,美国的节目高达60%~80%,成了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1%~2%。目前,美国的影视产品已经占据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偏僻的市场,甚至在非洲贫民区里。
如果从1781年组成联邦政府算起,美国建国不过200多年,我们一直认为它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国度,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的”国家的文化产业却十分发达。从市场规模上看,2007年美国、日本就是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仅这两个国家就占了世界文化产业市场2/3的份额。
纵观世界文明史,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国度,历史上的文化影响居世界前位,形成了汉字文化圈,但近代文化软实力居后。印度、埃及、伊朗等国也都有悠久的文明史,但在近代的文化影响也都曾经式微。而美国建国不过二百余年,却在当下世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态势中遥遥领先,说明一国的本土文化资源的储备只是一种潜力,关键在于如何应用与有效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言,一国的文化资源是可以世界共享的,美国迪斯尼成功改编中国故事《花木兰》,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与文化影响就是明证。
二、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所谓国力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大杠杆和社会进步的火车头。文化力作为区别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并逐渐与资本结合成为国际间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文化政策,制订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经济高地”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与博弈。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是这一轮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积极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