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建筑工程 » 正文

滨水区域特色的低碳建筑

2021-4-10 | 建筑工程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在滨水区建设中,应创造可见、可近、可触的景观,满足人们视觉、触觉和心理的需求。然而,在建设“低碳”“节能”建筑的时发表展趋势下,如何在滨水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考虑更为健康、低碳、生态的设计手法,更成为我们每位设计者的目标。

 

1低碳建筑的内涵

 

低碳建筑的内涵,是指建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节能减排,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源(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增加碳汇(吸收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总的碳排量,从而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共生,做到人及建筑、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从低碳建筑的内涵上看,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也是低碳的,可以说,低碳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只是在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的概念及碳交易市场促使了低碳建筑概念的形成,低碳经济加速了低碳建筑的研究和发展。

 

2滨水建筑低碳设计原则

 

2.1景观协调性原则

 

滨水区域往往是城市里景观最好最独特的区域,它不仅有优美的水面景观,还有层次丰富的地形地貌景观,并且这种景观优势具有不可复制性,是不临水的其他区域所无法拥有的。因此,我们需要小心翼翼的处理建筑与地形和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这种独特的景观优势,使建筑顺应地形的变化,利用地形的地势起伏创造更多的观景点,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多视点、多视角的水面景观。同时,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也有利于我们创造建筑依山就势,层叠而上的层次景观,使人们无论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显山露水的独特山水景观风貌。

 

2.2生态性原则

 

与不临水的其他区域相比,滨水区域不但有独特的景观优势,更有城市里难求的生态优势。独特的水环境和多样生物群落,决定了这里具有天然的气候优势,在炎热的夏季这里有水陆风、河谷风可以降低气温,给人们带来新鲜的空气,这里温润的气候条件非常符合人们的生理需求。同时,独特的水环境和坡地地貌,也决定了这里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无论是水里的水生动植物,还是水岸边上的绿色植物,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清澈的水面、绿色的森林不仅能陶冶人们的性情,也可以满足人们的亲水性和亲近大自然的需求,同时它们也是构成山水环境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这种难得的生态优势应该被人们所珍惜,我们在进行建筑创作时也要善于利用和发挥这种生态优势,绝不能随意地破坏它。滨水区域是城市的生态敏感区,极易受到人们建设活动的破坏,如果人们在进行坡地滨水建筑的创作时不注意维护和保持现有的生态平衡,就很容易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2.3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近些年被人们提到次数最多的设计理念之一,建筑仅仅满足人们遮风避雨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建筑及环境还应该顾及到人们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因为人们身处优美的环境之中而产生的发自内心的舒适感、愉悦感等等复杂的心理感受。滨水区域有着良好的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更应该充分地发挥这些优势,让建筑成为人与环境的桥梁,使建筑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滨水建筑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一点是发挥好滨水优势,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亲水性需求,不能够让建筑修在水边却看不到水,人住在水边却无法感受到水的存在。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建筑应该尽可能的向水面开敞,让更多的面都能看到水,如图1所示,为了让所有的客房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海景,客房部分的建筑体型采用了弧线形体块,尽可能地使建筑向海面舒展开来,同时为了保持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和岸线景观,对该地块的建设开发强度也做了限制,诺大的海滩只有度假酒店这一座高层建筑,其余的低矮建筑全部被地面的绿化所遮挡,建筑与海滩之间还保留了足够的后退距离,以满足人们在海边散步、游泳、休憩等活动的需要。为了让人们除了能看到水还能更真切的感受水,很多建筑都选择了将底层架空的手法,一可以把水陆风引入建筑改善微气候,二可以把底层架空的空间作为休闲平台,既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还能让人们同时欣赏到美丽的水景,有的建筑甚至将水引入架空空间,并设楼梯、坡道让人们可以直达水面真切地触摸水体。

 

人们还可以将建筑后退一定的距离,将建筑和水面之间的空间开发成满足公众休闲娱乐需要的城市广场。实践证明,这种将建筑和休闲娱乐空间结合在一起满足人们在水边嬉戏、娱乐等生理需求的设计手法是非常受到人们喜爱的。

 

3滨水建筑低碳设计实践

 

3.1项目概况及设计理念

 

武汉市东沙湖连通工程,地处长江南岸城市中心东湖和沙湖水系的连通地段,范围北侧到乐业路、南至中山路,东侧以水果湖和武汉大学医学院为界、西侧以沙湖为界,总用地面积61.08hm2。该项目距武昌火车站约3.4km,距汉口火车站约11km,周边聚集大量城市公共设施:离王家墩中央商务区约8km,距徐东商业中心仅5km。该地段既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地段,也是城市新的增长极。本项目总体设计理念为低碳设计,包括:

 

1)能源利用:尽可能利用本地能源、提升本地能源的利用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2)建筑设计:控制体型系数、建筑物外保温设计、外立面遮阳设计、屋顶绿化等;3)规划与城市设计:混合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高品质的公共绿地、可持续性设计、提供可步行空间、提高公共空间的安全性与通畅性;4)交通设计:鼓励步行交通、鼓励自行车交通、促进公共短途交通、减少私车交通,提高私车交通率。本项目总体规划构思———楚河、汉街、多维城市。规划提出“楚河、汉街、多维城市”的概念,力图创造一个区域协调、富有活力、文化重塑、高效便捷、安全舒适、永续成长的低碳型城市综合区。楚河———湖北的河,体现江城的自然地域风貌特征。汉街———武汉的街,展现九省通衢、内陆商都的风土人情。多维城市———未来城市发展中既包含历史的延续,又融合未来的希望和梦想。1)生态网络:强调生态基础设施对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不可触犯的限制。通过大东湖生态水网连通工程,将不同规模的生态廊道层次化、网络化,构成层级结构的生态网络。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功能的资源和服务。2)立体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立体化的土地利用方式、集中化的功能布局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营。强调立体与集中、公交与步行。以立体化的集中模式实现城市集约与环境舒适性之间的平衡。3)资源循环:注重发展低碳经济,强调环保节能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将能源消耗控制在最小,使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可能小的程度。4)复合有机:强调在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注重各种功能活动的多元均衡混合,强调公交与步行。增加社区活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社会分异带来的负面影响。5)文化重塑:对特定文化符号的解构,将其与现代的城市建筑艺术和空间环境相结合,对“楚河汉街”空间重新定义和诠释,突出整体环境传达的文化意象,体现城市文化内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