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农业 » 正文

湿地的昆虫群落生态位

2021-4-10 | 农业

 

生态位理论是现代生态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自Grinell首次提出生态位概念以来,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均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Levins,1968;宗世祥等,2005;李德志,2006)。昆虫生态位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Buggetal.,1994;郭天宇等,1999;陈辉等,1999;刘新民等,2002;王有年等,2009),但多集中于草原、森林、农田生态系统,而有关湿地昆虫的研究则较少(黄保宏等,2005)。昆虫群落生态位可以反映昆虫与环境及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系数是描述物种间生态位关系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可反映出群落中各个物种对空间、食物及其他资源的利用程度与关系。因此,本文在扎龙湿地选择6类生境,利用生态位理论,从时间、空间、植食性昆虫类群食物种类等资源利用上,定量描述各昆虫类群间的联系和竞争共存机制,为扎龙湿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昆虫的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齐齐哈尔市东南郊(46°52'—47°32'N,123°47'—124°37'E),地跨齐齐哈尔市的富裕县、泰来县、铁峰区、昂昂溪区和大庆市的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6个县区,总面积2100km2,是一个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兴春等,2004)。扎龙湿地土壤主要为黑钙土、草甸土和沼泽土。植被以沼泽芦苇群落为主,间有水葱(Schoenoplectustabernaemontani)、香蒲(Typhaorientalis)等水生植物群落和沼泽草甸植被。保护区共有鸟类16目48科265种,国家级保护鸟类4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Grusjaponensis)、白鹳(Ciconiaciconia)、黑鹳(C.nigra)、白鹤(Grusleucogeranus)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大天鹅(Cyguscygus)、白额雁(Anseralbifrons)等。进行该湿地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生态位研究,是探讨湿地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

 

2研究方法

 

2.1调查方法

 

2.1.1样地设置

 

按照平均水位(由低到高)、植被类型,设置A~F(6类)调查样地。其中,A为草原草甸样地,主要植物为羊草(Leymuschinensis),伴生有羊胡子草(Eriophorumscheuchzeri)、碱蓬(Suaedaglauca);B为杂草甸样地,主要植物为羊胡子草、还阳参(Crepisrigescens)、碱蓬、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a)、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等;C为湿草甸样地,主要植物为羊胡子草、还阳参,伴生有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苔草(Carextristachya),间歇性水淹,平均水位5cm;D为苔草沼泽样地,主要植物为苔草,伴生有芦苇、狭叶甜茅(Glyceriaspiculosa)、东北沼萎陵菜(Comarumpalustre)等,平均水深30cm;E为苔草-芦苇沼泽交错区样地,主要植物为芦苇、苔草,伴生有香蒲、水葱,平均水深51cm;F为芦苇沼泽样地,呈单优势群落,伴生有水葱、香蒲及狭叶甜茅、槐叶萍(Salvinianatans)等,平均水深70cm。

 

2.1.2调查时间及方法

 

分别在2009年7—9月,2010年5—6月进行6次调查。每个样地取10m×10m样方4块,样方间距离大于200m,采用扫网法结合观察法,捕虫网直径38cm,深度为70cm,柄长1.3m,扫网路径为Z字形,扫网时1个往返为1次,每次往返呈180°,每个样方取50网,在扫网取样的同时有另一研究人员观察样方上空的昆虫,记录种类数量,观察时间为开始扫网到结束,约20min。将采集到的鳞翅目和蜻蜓目昆虫存放在三角纸袋内,其他昆虫放入毒瓶中毒死后在室内进行标本制作和鉴定。

 

2.2功能类群的划分

 

从昆虫的食性出发,将昆虫群落大体分为4个功能群,即植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中性昆虫(包括腐生性昆虫和对植物几乎没有危害也不捕食其他动物的昆虫)(郝树广等,1998)。本研究中捕食性昆虫类群包括蜘蛛类、蜻蜓目、鞘翅目(因叶甲科昆虫个体数极少,将鞘翅目均归入捕食类群)和脉翅目等,植食性昆虫类群包括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寄生性昆虫包括膜翅目,中性昆虫为双翅目类群。

 

2.3数据分析方法

 

将每次调查作为一个资源单位,按照时间序列分析各昆虫类群在时间维度上的生态位关系;以整个调查期内各昆虫群落在不同生境的分布数据,计算以不同生境为维度的空间生态位指标(徐汝梅,1987)。参照Cody和May提出的2种沿二维以上资源轴上生态位的估计:当物种所利用的资源完全独立时,则物种的多维生态位参数就是各资源生态位参数估计值之乘积,计算各昆虫类群时空二维生态位指标(丁伟等,2003)。以扎龙湿地主要植物种类(芦苇、苔草类、羊草、其他杂草类)为资源轴,通过调查期内各植食性昆虫类群在其上的数量分布,计算植食性昆虫类群的营养生态位,其中样地A,B,D和F的调查数据作为其统计来源。

 

3结果与分析

 

3.1昆虫群落分布概况

 

在扎龙湿地6类生境6次调查中,共获得昆虫标本4460号,各生境昆虫群落数量分布见表1。生境A昆虫群落优势类群为蜻蜓目、直翅目、蜘蛛目,占该生境总个体数量的73.46%;生境B为直翅目和双翅目,占该生境总个体数量的78.62%;生境C和D均为直翅目、双翅目和蜻蜓目,分别占该生境总个体数量的88.11%和77.37%;生境E为鞘翅目、双翅目和同翅目,占该生境总个体数量的70.06%;生境F为双翅目、蜻蜓目和同翅目,占该生境总个体数量的82.84%。其中,双翅目在各生境中均占有较大的优势,在草甸区和沼泽区各生境中其数量均随水位升高而增大。以各生境资源为轴,各昆虫类群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显著(F=6.528,P<0.05)。扎龙湿地昆虫群落数量时间分布见表2。鞘翅目昆虫个体数量在5月末和8月初较多,蜻蜓目昆虫群落个体数量在5月末和7月初出现2个高峰,同翅目在6月下旬出现1个高峰,直翅目昆虫群落个体数量随时间逐渐增多,至8月初达最大,蜘蛛类在8月和9月数量较多,双翅目昆虫数量在全年均占据较大比例。各昆虫类群个体数量在时间轴上的分布差异显著(F=4.257,P<0.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