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建设论文 » 正文

农村生态文明建构途径

2021-4-10 | 生态建设论文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探索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基础上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标志着党对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上的飞跃,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的功能、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不能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势必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唯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质的突破,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才会向更高层次迈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借鉴国外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发展生态经济与培育生态文化并重

 

(一)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是基础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生态经济时代。生态发展将日益决定着现代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趋势。生态与经济正在形成一种紧密联动的新型发展关系。“生态”在中文的原义是指“生物之家”,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理性的看待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克服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消极影响,力求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人类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导致的环境危机、发展难以为继的深刻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遵循自然、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规律,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现代文明。农村生态文明是指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与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农村内部结构,建设良好的农村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所取得物质、精神成果总和。

 

作为社会生产部门的重要组成,农业承担着已有经济功能的同时,承担着维系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生态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对整个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影响最大,当然受人类影响也最大。就我国而言,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已出现生态赤字(负债),即我国自有的生物承载力不能支撑我们现有的发展模式。在过去的40多年的时间里,全球生态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1961年全球只有26个国家是生态负债国,2003年生态负债国已达90个。从当前生态保护状况发展趋势分析,生态负债国的数量仍将增加。农业作为经济功能逐步弱化,其生态功能日趋凸显。

 

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是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说到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离开经济发展空谈生态环境保护必然是“缘木求鱼”,离开生态环境保护只谈经济发展势必是“竭泽而渔”。只有科学把握规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融合,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才能加快推进。只有搞好农业生态经济建设,其它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才会有物质保障。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关键是要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实现农业生产的清洁化、资源化和循环化。农业生产系统就是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相互融合的复合系统,是自然生态和农业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生态经济统一体。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管理农业农村生产的系统工程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与发展林、牧、副、渔业等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就目前情况来看,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因地制宜地建立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农业清洁生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农民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有规模上档次的有机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无公害食品基地和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二)培育农村生态文化是支撑

 

生态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一种社会文化。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也是时代赋予文化的重要使命,影响着人们的生态思想、生态观念和生态科学的精神。农村生态文化能够促使农民观念发生积极转变,将生态道德思想渗透到日常的行为意识中。可以说,建设高度的农村生态文明,离不开培育高质量的农村生态文化来支撑。

 

培育农村生态文化,首当其冲的是要加强农民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知识教育。因为从长远来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短期而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是要在共享中共建,共建中共享。农民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农民是主体。

 

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发展和成熟,能够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支持和价值导向。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农村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限,农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普遍偏低,其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度最高,为57.9%,其次是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知晓度,为52.9%,而对生态文明的践行度最低,只有25.3%”②。加大宣传教育,灌输生态理念,唤醒农民生态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适当前农村生态文化建构的当务之急。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维度,更应该触及农民的精神和道德层面。我们党正是认识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生态危机和自身生存困境,才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课题。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而并非出自于生态道德觉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不高,既缺乏必要的生产知识,更缺乏必要的生态科学知识。因此在培育生态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道德教育,树立其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唤起农民珍爱自然资源和自然生命的道德良知,自觉承担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负起对人类整体及子孙后代切身利益、根本利益的责任与义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