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文学理论论文
21世纪之前的100多年间,小说成了“文学”的代名词,这似乎不是什么夸饰之词。然而,一百多年的绚烂风光却因为数十年前开始的一场由声、光、电等技术所支持的技术革命并进而成为文化“事件”的“视觉转向”逐渐暗淡下来。图像、电影、电视,以它们后起之秀的身份不无挑衅地觊觎着小说的“霸主”地位,而小说自身在经历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文体实验之后,在眩目的视觉文化冲击下也多少露出了怯生生的惶惑。小说,从创作、传播到接受,都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变化,并进而使小说经历着一场“生存危机”。
一、视觉文化与小说生态场的系统性改变
“视觉文化”概念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现代的大众生活为电影、电视以及各种传媒制造的图像、画面所包围,从日常生活到艺术欣赏,图像代替了文字的主导作用,成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的主要载体,电影院可以成为图书馆,电视机可以代替博物馆,而包罗万象的电脑传媒则是放在人们家中的可供直观的“艺术百科”。总之,读“字”让位于读“图”,人们在读“图”时所得到的直接而轻松的愉悦让读“字”时可能带来的艰涩渐渐远去。
因此,视觉文化似乎应该理解为“文化的视觉化”,它通过人们的视觉行为,通过对图像的消费,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体验的方式,改变着传统的审美价值观和艺术风尚。换言之,现代生活越来越多地受到了视觉媒介的支配,而这种支配又同时造成了人们对视觉享受的迷恋。米尔佐夫认为,“视觉文化并不取决于图像本身,而是取决于对图像或是视觉存在的现代偏好”,“视觉化在整个现代时期是司空见惯,而在今天它几乎是必不可少的”。[1]我们基本上可以认同这样一个事实:视觉已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观念,它凭借着日新月异的传媒所提供的技术支撑,以铺天盖地的席卷之势统领着大众的生活。
一般地说,视觉文化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直观性。视觉文化所追求的是用比文字符号更直观的图像符码来构形,通过图像(形)的色、线及其组合,并尽可能地配以声音效果,使受众在直接的视觉感受中体验无形的思想或感情,也就是说,它跳过了由解读文字符号可能带来的某些障碍,它并不完全取代文字话语,但是,却使阅读变得更快捷、更富有效率,并以此拉近了与更广泛受众的距离。
娱乐性。尽管视觉文化并不完全排斥对形式意味的追求,但是,图像符码的组合法则决定了它必须首先要以愉人耳目为首要追求,即视觉文化的第一要旨便是“视觉快感”———以色、线、声的奇幻搭配吸引受众“看”的兴致,并尽可能地唤起他们的好感和认同,通过这种最直接的情感认同所产生的愉悦,图像实现了它与受众的“零距离”接触。“人们视觉体验的欲望被空前地激发起来,追求不断变化的漂亮外观,强调新奇多变的视觉快感”,这已经成为视觉时代体验的核心内容。[2]
消费性。图像价值的产生有赖于受众对它的接受,这种接受并非止于“视觉快感”,而毋宁是起于“视觉快感”———图像唤起的某种快感由于主客体之间审美距离的缺失,决定了受众对图像意指之中物质“占有”的欲望,无论图像意指的主观意图如何,这种“占有”欲都会形成实质性或潜在性的消费并进而与图像发生非美学而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关系。也就是说,图像成为一种商品,受众则成为商品的消费者,而消费者与图像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他(图像消费者,作者注)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3]从电影、电视到无处见缝插针的广告,甚至到我们自己的身体,当他们作为图像被“看”的时候,消费逻辑随时都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强制性的支配力量。
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谈到“视觉文化”时,曾这样不无夸张地说:“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4]154他相信:“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影像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或书写)文化。”[4]156我们可以进一步说,视觉文化是当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它不仅重新“组织了美学”,改变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也改变着人们的经验世界以及人们体验世界的方式。由视觉直接提供的感官享受驱使着人们变本加厉地追逐并消费图像,并进而形成了一种由视觉行为占主导地位的文化逻辑和图像思维,从而使传统的文学生态赖以存在的系统发生某种程度的新变。
小说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自身又不得不受到哲学、宗教、科学、美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我们把小说作为人类文化现象来考察时,我们很容易发现,它是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小说在其产生、发展和成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自足的生态系统,从创作到文本构成,从传播到读者接受,当整个系统处于相对稳定自给状态,它对自身而言就是一个能自我构成并自我繁殖的良性生态体系———前提是,没有其他文化子系统对其产生物质和能量交换,并最终改变其能力供给方式。这显然是一种理想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状态。事实上,小说自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与其他文化子系统进行能量的交换,并通过这种交换,调适自身的生态系统,从而维持本系统的良性运行。从18世纪“小说的兴起”到后现代主义的各种小说实验,其实都是小说生态内部为适应其他文化子系统的能量交换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小说所以能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后期一直雄居文坛霸主之位,一方面,小说所进行的各种实验,使得自身能适应与其他文化子系统的关系变化;另一方面,来自其他文化子系统的影响也不足以形成对小说生态系统的破坏性解构。但是,随着视觉文化的不断发展,图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渐渗透到了心理和精神层面,而这正是任何一个文化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前面的论述已经告诉我们,视觉文化通过其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在影响情感模式的同时,可能会对小说艺术的文化精神形成强大渗透,小说的生态系统所可能遭受的影响则起码应该引起理论上的重视了。而小说的事实又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