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农业 » 正文

蚯蚓对生态滤池土壤酶的作用

2021-4-10 | 农业

 

基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水环境现状,高效、节能、绿色生态和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技术成为研究热点[1,2],蚯蚓生态滤池(vermifilter)是近年来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2~5],该技术通过在普通的生态滤池基础上引入蚯蚓,延长和扩展了原有的微生物代谢链,充分利用了蚯蚓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蚯蚓的增加通气性、分解有机物等功能,更好得更有效得进行污水处理[6~8]。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污水处理工艺,蚯蚓生态滤池的工艺性能尚缺乏深入系统的机理研究。土壤中的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植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分泌,它们的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活性密切相关[9~11]。土壤酶参与了包括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在内的自然界物质循环,与有机物质分解、营养物质循环、能量转移、环境质量等密切相关,是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主要调节者[10,11]。土壤酶在以土壤为主要处理单元的生态滤池系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很多学者认为土壤酶会对水处理系统中环境因子的变化做出响应[12,13],并以酶活性强度来评价净化效果[14~16]。因此,研究生态滤池中的土壤酶的分布及变化,对于阐明生态滤池污水净化机理有重大的意义。本实验以构建生态滤池为研究对象,以期找出蚯蚓生态滤池土壤酶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动态特征,并说明生态滤池土壤酶活性如何对蚯蚓活动做出相应,旨在为阐明蚯蚓生态滤池净化机理以提高净化效率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概况

 

实验构筑于江苏省无锡市胡埭镇龙岩村。生态滤池小试系统自2009年8月运行至今,系统运行稳定。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当地住户的生活污水经管道收集,汇聚于三格化粪池,化粪池末格污水经泵提升至第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湿地出水进入试验所用生态滤池。

 

1.2试验设计

 

实验以生态滤池小试装置的表层土壤基质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两个处理:蚯蚓生态滤池和无蚯蚓的对照生态滤池,均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作为试验进水。供试生态滤池装置由PVC桶制成,直径×高为Φ40cm×100cm。池体内填充物从底至表,依次是:底层,由粒径20~40mm的卵石组成,厚度10cm;承托层,粒径5~7mm的砾石组成,厚度10cm;隔离层,由粒径0.5~1mm的粗砂组成,厚度10cm;土壤层,厚度20cm。土壤层土壤(0~20cm)是特殊配置的人工土,由当地土壤、锯木屑及铁矿粉渣按照体积比10∶3∶1配成,土壤成分含有机质23.38gkg-1,全氮16.19gkg-1,全磷15.34gkg-1,pH6.23。试验期间生态滤池进水水质为COD49.9~183.28mgL-1,铵态氮19.4~64.7mgL-1,总氮25.0~83.7mgL-1,总磷0.26~4.38mgL-1,pH7.39~8.21。供试蚯蚓品种为大平2号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

 

1.3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1.3.1土样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取样时间为2008年春(3月)、夏(6月)、秋(9月)、冬(12月)四个季节,在供试蚯蚓生态滤池及对照生态滤池中进行梅花形布点,按三个层面(0~5cm、5~10cm、10~20cm)利用柱状采样器采集土样,等量混合。土壤样品封口袋封装4℃环境下带回实验室,仔细去除新鲜土样中可见植物残体及土壤动物,过2mm孔径筛后混匀,于一周内测定样品土壤酶活性。其他土壤风干过筛后,测定基本理化指标[17]。土壤酶活性的测定[10]:土壤蔗糖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以葡萄糖含量表示(mgkg-1h-1);土壤脲酶活性测定采用苯酚钠比色法,以土壤中NH4+表示(mgkg-1h-1);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以酚含量表示(mgkg-1h-1)。

 

1.3.2水样的采集与分析

 

实验期间内,土样采集前一天采集生态滤池进水和出水,过滤后利用滤液测定pH值,采用重铬酸钾消解法测定COD,采用荷兰Skalar公司的流动分析仪测定NH4+、TN、TP浓度。

 

1.3.3蚯蚓采集与分析

 

分别于2009年9月及2010年9月两次接种蚯蚓,接种密度均为7.96g蚯蚓/L土壤。采集土壤样品同时期,进行蚯蚓样品的计数,在Schmidt的方法[18]基础上适当改进,具体如下:于蚯蚓生态滤池内随机插入一个Φ10cm×25cm的铁管,刨出管内土壤,并以手拣法采取蚯蚓,带回实验室用清水将蚯蚓洗净并用滤纸吸干后,分别称取蚯蚓鲜重及记录个数,蚯蚓数量调查之后,将采取的蚯蚓重新回接。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13.0及DPS12.0。

 

2结果分析

 

2.1季节因素对蚯蚓生物量的影响

 

在试验期一年时间内共进行了4次蚯蚓计数,结果如表1所示,蚯蚓生态滤池中的蚯蚓数量随着季节因素波动较大。全年蚯蚓数量变化曲线表现,相比最初投加量,3月蚯蚓数量表现为小波谷;此后,蚯蚓数量快速回升,在6月蚯蚓数量达到观测结果的最高值;7、8月份由于高温天气及较大的降雨量的出现,生态滤池先后发生堵塞现象,9月蚯蚓生物量降为零点;随后,蚯蚓的接种使得蚯蚓生态滤池中的蚯蚓生物量在12月得到回升。

 

2.2蚯蚓活动对0~20cm填料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为了考察蚯蚓活动对生态滤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将各采样季的酶活性结果按照酶种类的不同,分别求均值并作图(图2)。结果表明,蚯蚓生态滤池与对照生态滤池的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都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同时,对比两个处理的各个水平深度,蚯蚓活动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生态滤池的三种土壤酶活性,对滤池内土壤蔗糖酶及脲酶活性的增强作用较为显著,而对碱性磷酸酶的作用仅在5~10cm的土层上达到了显著水平。

 

2.3季节对滤池基质酶活性的影响

 

如图3所示,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出明显的相类似的季节波动趋势,总体表现为三种基质酶在秋季活性最高,而秋季和夏季的酶活性高于春季和冬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