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术
线条,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由于它的种类、形态、特征等异常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作为基本的视觉形式语言,它用来表现物质实体的结构,并贯穿于艺术幼师班基本技能训练中;同时它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保罗+克利曾提出“用一根线条散步”即指出了它可挥洒“胸中逸气”的无穷乐趣。在美术教学中面对毫无基础的幼师班学生,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她们把握好线的造型,是值得思索的问题。通过不断摸索积累,笔者总结推出了线造型“三步法”,即:第一步,感悟线的特性;第二步,找寻线的魅力;第三步,投入线的表达。将其运用到幼师美术教学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线造型“三步法”的诠释与意义
感悟线的特性是学好线造型的前提。线的特性表现在其形态与情感两方面。美术中的线不同于几何学中的概念,它的形态实际上是一条很窄的面,在画面上还指画的轮廓,各种工具画成的轨道和连点所成的细长形象。同时不同的线会传达不同的信息,具有情感调节功能。德莱顿曾说过“,最好的技巧都包含有放松、兴奋、情绪和乐趣”。
幼师班学生均为女孩子,情绪波动大,不太善于控制;易凭自己喜好左右学习,对前途没有清晰的把握,接触线造型之初普遍有畏难情绪。这时,只有激发其兴趣,使她们充分感悟线的特性,将她们轻松导入轨道,才有可能让她们今后全身心投入。
找寻线的魅力是把握线造型的丰厚源泉。学生对线条的微妙感受和体验,为幼师美术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找寻线魅力,吸取线的精髓,挖掘线的内涵,则使学生从外界获得对线条正面的肯定性的评价。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在岩石上用线记事了。无论是绘画还是工艺,都能找得到线的踪迹,书法更是典型的线条艺术,且极为讲究线所传达的气韵“。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使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以线造型比模仿性的写实语言更有表现力,更为自由,它既是人类最古老的绘画方法,又是最具现代意识的视觉语言。线造型的丰富悦目的形象可以使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而全面,吸引她们释放创作的欲望,并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充满信心和激发其更大的创造力。
投入线的表达是实施三步法最为关键的一步。以感悟和借鉴作铺垫,除了精神上的提升,更是为了更好的实践,亦即投入线的表达。当线融入一定的状物意念时,线与线之间就有前后位置的差异,刚柔、虚实的变化,节奏、力度的区分等等,表达出来可以有多种途径。而幼师专业学生以后工作面对的是儿童,儿童思维不成熟,想像力丰富,有自己眼中的世界。现在儿童美术教学日趋完善,已由以往的临摹抄袭逐渐向创造性开发智力发展,也为幼师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学生必须具有开放性思维能力,同时用心思考,并采取多种训练渠道和方法,才能产生与线性相统一的线感表达。
二、线造型“三步法”的运用
感悟线的特性
感悟线的特性首先应引导学生认识在其形态。线不是单一的,它有刚柔曲直之分,它的特性折射在自然界及人们生活环境中,更具有极为丰富的形态。在引导学生进行类型不同的线条描绘的行笔过程中,笔者尽量将其思绪牵到自然牵到生活之中去,或直接带到课外环境中体验,并要求学生课下利用各媒介广泛收集关于线形态的有关图片,尤其是有新意的图片。
只要稍具慧眼,就会发现一些不引人注目的物体往往蕴涵了线的某种空间或气氛。路边高耸的楼房,岸边低垂的杨柳,构成或直或曲的线条;山石有纵横的肌理;蚂蚁搬家也会显示有趣的线型,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线的视觉感受是无处不在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体会其作用,挖掘其美的内涵。
其次是认识线条表达情感的丰富性。最有效的是作联想训练。如在一次上课前,笔者在黑板上画了几根规整的线条,又绕线团样的画了一堆乱线,并命名为“课堂秩序”,学生一下指出一幅表示纪律好,一幅表示纪律差,且兴趣盎然。由此可以轻松拓展线的情感性,水平线平静开阔,可联想到地平线;斜线会给人以动感,如猛烈的阵雨;直线阳刚气足,象男孩性格,如电线杆;而曲线柔软优美,富于女性气质,如京剧中水袖的摆动,运动操中彩带的韵律等。
单画一条线是枯燥的,但情境的融入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线的形态与表达情感的丰富性,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条化线条,更激发了其兴趣,使其美术潜能处于活跃的状态。由于各人的气质性格及审美取向不同,更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表达的线条“。线条似乎变活了,唤起了各种新的关于自然的概念;例如一棵树的枝条显示出生命的纪录;一个人或一只动物的结构同样显示出发展的阶段———生命的时间,所以你看到了对线条及其意义的思考”。
找寻线的魅力
笔者试图引导学生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寻找线的魅力,体会不同艺术家的功力、个性风格,以及由此产生的线造型的多元性与丰富性。
这还可从东西文化差异入手进行进一步分析:中国画极为重视线的韵致和力度,它表现的是经过画家概括的形象,摆脱了单纯形体的界限束缚,而挖掘内在本质、生命感和力感。如高古游丝描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描则用笔如云,舒卷自如等。
西方艺术中,线则常作为面的压缩依附于形体结构和明暗中,即在构形阶段涉笔成线,以线构形,再进入体与面的分析,以造型因素为主。其中也不泛用线高手,如凡高善用颤抖而扭曲的线作画,配以明亮的色彩让人体会到一种内在的张力。在分析与解读的过程中,笔者开设了“追根溯源”专题,即每次课抽出五分钟时间让一位学生分析她自己平时收集的最吸引她的线造型作品,并谈感受,其线性魅力在哪?能否运用于自己的画面?如何运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除了兴趣增强之外,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