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城市生态论文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形成。产业生态、生态效率、生态设计、X倍数革命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效率是其中最能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之一[1]。1990年,Schaltegger和Sturn两位学者首次在学术界提出生态效率的概念[2]。随着世界可持续工商理事会的推广,生态效率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获得了高度关注[3]。现在,生态效率已经成为研究者以及企业管理者最热衷的词汇之一[4]。ClaudeFussler[5]将生态效率的概念引入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生态效率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者分别提出合适的测度方法用于分析不同的研究对象,尤其对城市、区域以及国家循环经济建设等大尺度的评价研究较多。但是,很少辨析生态效率核算方法的不同特点,对国内外应用研究的主要区别以及背后驱动因素的分析也涉及不多。本文旨在系统总结生态效率的核算方法及其在不同尺度的应用,侧重国内外的对比分析,并对我国生态效率的研究提出展望。
1核算方法
WBCSD对生态效率的定义为:通过创造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类的需求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将其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强度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水平之内。经济与合作组织则定义为: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求的效率。欧盟环境署的定义为:从更少的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福利。尽管各组织机构对于生态效率的定义不同,从广义上来看,都可看成是“产出/投入”比[6]。如果投入与产出不在同一维度,就会导致跨维度的比较,形成“X-效率”的概念。而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的词根‘eco’表征的就是‘经济(economic)’和‘生态(ecological)’两个维度[7]。其核算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3种:单一比值法、指标体系法、模型法。
1.1经济/环境单一比值法
经济维度的表征根据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有的选用适当的经济指标,如世界可持续工商理事会(WBCSD)[8]把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总量、销售总量或者净销售额作为一般性经济指标,附加值作为备选指标;有的由于考虑因素太多,选择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或者成本收益分析法。随着会计、金融领域的人员介入生态效率的研究,基于机会成本的经济核算方法近年来受到重视[4,9],也有人提出基于生态成本的比率模型[10]。环境维度的表征指标主要有资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或者其他环境影响等。主要的评价方法为生命周期评价法,这是目前被广泛接受,最能从系统尺度分析产品以及工艺环境影响的工具[11]。总的来说,单一比值法能够给出一个简单的比值,容易理解,但也存在很多缺点:(1)单一比值法暗含一种假设:生态效率最优方案已经考虑其中;(2)不能区分不同的环境影响,最终所有的环境影响都要转化成为一个特定的环境影响值,用物质、能量、货币等表示,这种转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现实的歪曲,特别是对于社会维度来说,定量分析不太现实;(3)不能给予决策者选择上的弹性,不能给出最优的比率集合[12]。因此,单一比值法适于分析独立的非连续的研究对象,特别是单个项目和技术。
1.2指标体系法
相互独立但又整体联系的各个指标构成生态效率指标集。指标体系可以综合反映社会、经济、自然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适用于分析较为复杂的对象。指标构成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物耗、能耗、水耗、土地、劳动力以及环境影响等。
(1)国外
在企业及行业尺度上,Dahlstrom[13]认为传统的经济输出和污染输出的比值,以及产出和投入的比值都可以作为衡量生态效率的指标;Michelsen[14]在分析挪威家具产品的生态效率时,选取了9个环境指标:能源消耗、物质消耗、臭氧层破坏气体排放、水耗、温室气体排放、大气中酸性气体排放、总的废物产生、光化学烟雾气体产生量、重金属排放量;VanCaneghem[15]在研究钢铁产业的生态效率时,从环境维度提出了以下几个指标:挥发酸、光氧化剂的形成、人类毒性、新鲜水的水生态毒性、富营养化以及水的使用所产生的总的环境影响。在区域生态效率分析中,经常用到物质流分析方法中的各种指标。芬兰的Hoffen[16]提出了五种描述国家经济创造福利的生态效率指标,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直接物质流;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直接物质流;可持续发展经济福利指数/直接物质流;人类发展指数/直接物质流;可持续发展净收益测度/直接物质流。
(2)国内
国内对行业、产业园区、区域及城市这种大尺度的研究上基本上都采用指标体系法。行业尺度毛建素[17]选择了工业产值和能源消费及其与废水、固体废物、二氧化硫、工业烟尘、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之间比率,表征我国工业行业的生态效率;戴铁军[18]给出了钢铁行业生态效率的3个指标:资源效率,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王飞儿[19]将生态效率区分为资源效率(R)和环境效率(P),生态效率为E=R2+P??2。工业园尺度吴小庆,刘宁等[20-21]建立了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物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效率、物质循环利用四个方面,对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城市及区域尺度:物质代谢方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其中有物质流账户方法,货币算法,以及能量算法[22]。陈傲[23]在分析我国省际生态效率差异时,环境维度选取五项指标:废水排放总量、废气排放总量、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地区生产总能耗以及地区生产总电耗。然而指标体系法也存在自身的某些缺陷。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根据权重来表达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存在一个假设悖论[12]:加权过程当中包含了环境和经济两个维度的最佳方案;并且加权过程当中,难以剔除人为主观因素。
1.3模型法
当研究多投入和多产出对象时,需给定权重才能将不同的指标综合成一个单一的数值,而权重的给定往往非常主观,运用模型法能够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24]。
1.3.1数据包络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