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农业 » 正文

城市现代农业进展综述

2021-4-10 | 农业

 

农业因都市而名声大振,都市因农业而精彩纷呈。都市农业是伴随现代都市的发展而发育成长起来的新型农业形态,它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已成为一座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物品。我国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其中以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开展较早。如今,在北京,五环以外的一条条现代“都市农业长廊”叫人流连忘返;在上海,遍布郊外的一座座“现代农业工厂”令人眼花缭乱。都市农业一路走来,为城乡融合平添一抹特有的亮色。

 

都市因农业而精彩,我国都市农业发展可圈可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除人口超过1000万的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外,我国大约有近50个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切实提高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逐步培育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都市农业,初步成为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为导向,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载体,以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装备、人才队伍、经营方式为保障,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为目标的新型农业形态。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的调研表明,经过近年来不断的实践探索,遍布在我国南北的这些都市农业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成效初显,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亮点1:保障了城市“菜篮子”。为保障城市鲜活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而建设“菜篮子”基地,搞好产销衔接,正是发展都市农业的首要任务。北京突出“三率一能力”(自给率、控制率、合格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确保70万亩蔬菜生产用地最低保有量;上海出台了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常年蔬菜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蔬菜自给率达到55%、绿叶菜自给率达90%;武汉主要“菜篮子”产品自给率达到68%,其中淡水产品和蔬菜产量分别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第一和第二位。整体看,各城市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形成了完善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

 

亮点2:拓展了农业功能。都市农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保障城市供给等生产层面,在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也日益彰显,它不仅能满足人们“胃”、“肺”、“眼”方面的物质需求,还能满足人们“脑”和“心”方面的精神需求。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业生态补贴制度,有数据表明,北京大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达1万亿元;南京将休闲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一个主导产业和引领产业来抓,目前该市休闲农业在市民中的知名度已达94.6%;成都通过建设田园化、景观化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休闲观光农业基地220个,年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

 

亮点3: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这些城市把都市农业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了城乡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北京着力推进农业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集约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011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7万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收入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城镇居民。上海为加快建设与国际化大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农业,制定了一系列城乡统筹发展的布局规划,明确了城乡经济、社会、空间和制度的一体化发展思路,2011年仅农业旅游就解决当地农民就业2.58万人。南京2011年休闲农业全年季节性用工达12.99万人次,带动农户数5597户,拉动当地农产品销售额达1.2亿元以上。广州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出台“1+12”政策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亮点4:创新了经营机制。这些城市以都市农业为抓手,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教育培训、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探索,创新了农业经营机制,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北京市91.4%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2011年620个村股份分红总金额20.6亿元,人均3525元。成都市积极探索实践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七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形式,让不少农民过上了“拿着产权收租金、坐在门口搞经营、进入农业园挣工资”的好日子。广州创新农民培训模式,实施“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每年培训1.1万多名农民,其中99%获得了农民绿色证书。上海市探索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出台了地产绿叶菜上市量与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挂钩制度,建立了绿叶菜淡季成本价格保险机制。武汉市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累计发放产权抵押贷款3.08亿元,并建立了首期规模达2亿元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

 

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据专家分析,当一个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的时候,就可进入都市农业阶段。虽然都市农业发展在我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都市农业水平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当前,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成本上升、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的困扰,特别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劳动力素质亟待提升等问题更为严峻,必须认真研究并妥善解决。

 

一要解决认识问题。有的城市认为,农业产值占城市GDP比例低(普遍不足5%,有的低于1%),农业属于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难以在区域产业发展中成为“重中之重”;还有一些城市过于依赖“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方式来解决城市鲜活农产品供给问题,对都市农业的综合功能认识不到位,导致农业阵地萎缩。这种思想认识必须根本改变。尽管大城市中农业所占GDP的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逐年降低,如北京市2010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0.9%,上海的比例更低,仅有0.7%,但农业对对城市的综合功能却与日俱增。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工农城乡关系正发生深刻变化,夯实农业基础,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的客观需要,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三化同步”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都市现代农业在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