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公共管理
1引言
空间资源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空间格局与过程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但对空间格局与过程影响至深的“空间冲突”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空间冲突,其实质是在人地关系作用过程中伴随空间资源的竞争而产生的客观地理现象,是自然地理因素与人文因素、自然地理过程与人文过程交互作用的结果,更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空间冲突”的系统研究,仅在地理学、规划学、生态学、经济学等视角的地理空间研究中,间接反映了对空间冲突问题的认识。部分研究从地理与规划学角度就“区域剥夺”、“空间竞争”、“空间整合”、“空间管制”等问题的探讨[1-8],充分反映了空间冲突现象的存在及其研究的学科意义;部分研究等将生态、经济学领域中的“生态空间理论”、“生态位态势理论”、“区域溢出理论”应用于区域空间优化方面的研究[9-13],为空间冲突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研究提供了有关借鉴;还有研究应用遥感、GIS技术和空间经济学、空间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分析探讨城市化过程中的区域空间生态风险及其预防机制[14-19],为空间冲突的风险测度提供了启示。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10年全国城市化水平达47.50%,城市化的空间形态与结构正发生剧烈变化。城市快速发展必然以空间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利用为前提,空间资源的开发涉及到人类生存与区域发展的各个方面,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空间冲突”问题,如城镇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农用地与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失衡、城市内部各类用地空间结构不合理等。未来30~50年我国仍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预计2030年全国城市化水平将达60%左右。如不加以有效引导,快速城市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空间冲突的激化,并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甚至威胁到区域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
因此,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运用地理学、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界定空间冲突的概念内涵,分析空间冲突的形成原因、演变特征及影响效应,构建空间冲突的理论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2空间冲突的概念、成因及分类
2.1空间冲突的概念界定
“冲突”一词来源于社会学,主要在“文化冲突”、“组织冲突”、“利益冲突”等社会学和管理学领域使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矛盾[20]。广义的冲突不仅包括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的对抗、纠纷、争夺等比较激烈的社会现象,而且包括不同主体之间的竞争、分歧、缺乏协调等不激烈的社会现象。而狭义的冲突则专指不同主体之间激烈的对抗、争夺甚至战斗,它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激烈的对抗性的互动过程[21-22]。随着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相关学者把“冲突”引入资源环境管理领域,提出“土地冲突”、“土地利用冲突”。于伯华等将土地利用冲突解释为,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各利益相关者对土地利用的方式、数量等方面的不一致、不和谐,以及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与环境方面的矛盾状态[23]。
本文所指的空间,是对适合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地球表层空间的统称[24]。空间既是城市化过程的必要载体,又是城市发展的结果体现。稀缺性是空间的基本属性,空间稀缺性是人与空间的内在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人地关系特征,是人类活动空间需求的数量与质量提高后所形成的空间消费需求无限与地理空间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空间功能的外溢性,是指一定区域的某种功能或职能由区域内部向周边地区的迁移流动。一般而言,空间是开放性的,相邻区域空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空间外部性、地理溢出等形式,并直接影响到交互双方的发展决策。空间冲突就是伴随空间功能溢出等空间交互作用,在利益驱动下的各种需求对稀缺空间资源的竞争,是各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而出现的矛盾。地理学、区域经济学者在研究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相继提出“区域剥夺”、“空间竞争”等与空间冲突较为相似的概念,其内涵都是空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矛盾现象。其分析探讨的城镇发展对乡村发展的剥夺、开发区建设占地对农民与基本农田的剥夺、城市发展中内外空间的竞争、绿色生态空间和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竞争以及城镇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都是空间冲突的重要体现。
结合冲突的概念、空间的基本属性以及土地利用冲突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空间冲突是源于空间资源的稀缺性和空间功能外溢性而产生的一种客观地理现象,是在人地关系作用过程中伴随空间资源竞争而产生的空间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对立现象。空间冲突强调空间竞争、矛盾、不协调、不和谐的空间关系。
2.2空间冲突的形成原因及分类
空间资源具有数量的有限性、利用方式的多宜性和功能的外溢性等特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空间资源总量是一定的,各种空间利用方式只能是对有限空间资源的竞争,空间资源有限性构成了空间冲突的客观原因;而空间资源的多宜性又决定了空间开发可用于不同目的,满足人类活动的不同需要,因此各种社会需求在空间资源利用上的利益重叠或空间利用目标之间的矛盾是空间冲突形成的根本原因;空间并不是封闭、孤立发展的,任何区域均会通过资源环境溢出、经济溢出、知识信息溢出、公共设施溢出等形式的空间外溢效应影响周边地域空间的功能定位,空间功能的外溢性加剧了空间开发利用目标的矛盾,是空间冲突发生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一般而言,空间资源利用目标有3个,分别是获取经济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社会效益,以满足人类生存、生产、发展的需要,空间冲突的形成通常可归结为这3种利益或空间资源利用目标之间的矛盾。①空间经济冲突。现代空间资源开发是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进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但是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当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对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向、开发强度等存在利益矛盾时,便会产生经济利益的空间冲突。②空间生态冲突。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人们对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更加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了空间资源生态功能的长期效益,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化必然导致空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与生态功能的下降,进而产生生态效益的空间冲突。③空间社会冲突。目前,经济利益驱动下产生的区域剥夺、资源失配等,形成了处于社会贫困阶层的弱势群体和弱势区域,社会阶层和区域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由此产生的社会冲突与矛盾将对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④空间复合冲突。空间资源利用两方面或3方面利益的综合博弈形成的空间生态失衡、空间开发失调、空间经济失序和社会发展失稳等,是目前最为普遍也最为显著的空间冲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