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农业 » 正文

精养鱼塘病害的防治

2021-4-10 | 农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产量大、收益高、管理好的精养鱼塘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收益,塘内养殖密度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然而较大的养殖密度也使养殖水体内部环境条件越来越差,带来了水质差、透明度低、溶解氧低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同时,受工农业快速发展和全球整体气候变化的外部条件影响,目前精养鱼塘内的养殖病害也相应增多,导致其陷入了产量少、效益低的困境,往往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如何避免精养鱼塘中的病害侵扰,重新实现其良好效益是当前精养鱼塘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作为养殖一线的基层技术人员,以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浅谈以下几点病害防治措施。

 

1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池塘是鱼类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鱼类病害的贮藏场所。池塘生态环境清洁与否直接影响鱼的正常生长。通常来讲,鱼塘经一年的饲养后,塘内往往沉积大量的淤泥,而淤泥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这些都是塘内鱼类致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可挖除多余的淤泥以大大降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清除池底淤泥,池底淤泥厚度只需保持15cm左右即可,这样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鱼类对天然饵料的需要,同时达到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密度的效果[2]。目前,在生产实践中较为常用的清塘技术为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干法清塘(适用于淤泥厚度较大的老鱼塘),即塘内水放干后,清除一定的底泥,然后让阳光暴晒7d左右。按1hm2池塘用生石灰1125~1500kg或漂白粉60kg左右加水溶解。若采用生石灰,最好选用块状生石灰,它遇水能放出大量热能,并应立即使用,放置时间过长会降低功效。把调好的生石灰或漂白粉在全池均匀泼洒,但在料台排水的低洼处应加量泼洒,泼洒后让池塘暴晒几日,并用耙子全池均匀耙动,充分发挥生石灰或漂白粉的消毒作用,提高清塘效果。一般经过7~8d药力消失后,即可蓄水放鱼。带水清塘,按水深1m计算,1hm2配生石灰1950~2250kg或漂白粉120kg左右。通常将生石灰或漂白粉放入塑料桶中加水溶化后,立即全池泼洒,此方法既省工又实用,泼完后再乘船用竹竿在池中适当搅动,使药物在池水中均匀分布,以增强药效,达到更好的效果。从多年的养殖实践来看,带水清塘比干法清塘防病效果更好些。带水清塘不必加注新水,避免了清塘后加水时又将病原体及敌害生物随水带入,缺点是成本高,生石灰用量比较大。

 

2提升鱼类品质和健康

 

鱼种放养是养殖中的重要环节,放养时应根据具体的资源环境条件来选择品种和合理配置放养密度。鱼种选择,首先应选择有资质的苗种场、良种场提供的优良鱼种,以保证苗种质量。放养密度应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精养鱼塘1hm2投放19500~27000尾,为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可实行多品种、多规格鱼种合理混养。一般来说,鱼种的投放都在早春时节,由于早春气温低,鱼苗活动较少,在捕捞、运输、投放过程中,不易受伤,鱼苗成活率高。在实际放养过程中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严把鱼种质量关,全部鱼种规格应整齐统一,发育良好,色泽光亮,体质健壮,游动活泼,逆水力强且体表鳞片完整无损,无病无伤。二是注意鱼种消毒,鱼种消毒是切断病原体传染、预防病害切实有效的方法。鱼种下塘前,可用质量分数为2×10-5的高锰酸钾,4%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鱼体20~30min,具体时间视鱼种对药物的承受力而定,如放养草鱼还须预先注射“四联”疫苗,以达高产、高效的效果。三是重视鱼种运输,严格控制运输时间。要按当地实际情况酌情采取各项措施缩短运输时间,提高鱼种运输成活率,达到安全、高效地运送鱼种的目的。四是掌握放养技巧,鱼种放养应选择晴天气温高时进行,切忌雨雪刮风天气放养。放养地点应选择在避风向阳处,将盛鱼种容器放入水中,使其慢慢倾斜,让鱼种自行游入池塘中。在拉网、筛鱼、运输等各个操作环节,一定要细心认真,尽量避免鱼体应激反应,导致病害群发高发。

 

3保持清洁的水体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水环境,不但是健康养鱼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水质严重污染,水体中悬浮物增多,BOD,COD,N,P含量增加,溶氧量下降,蓝绿藻大量发生,水环境迅猛恶化,导致鱼类病害频繁发生(据报道鱼类养殖中出现的病害已达100多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在整个养殖周期一定要及时观察水环境的变化,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要会“调水”避免因水环境恶化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这里的“调水”有两层含义,一是引入外界水源,保持水体清洁,也就是常说的给鱼塘换水,要形成定期注排水的养殖模式,高温季节每月进排水1~2次,确保鱼类在良好的水环境中生长,同时进水可促进天然饵料生长,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饲料系数;二是巧用水质改良剂,调和水体中各物质,达到保持优良水体环境的目的。精养池塘的高密度养殖池水中一般残饵粪便量大,水质易恶化,通过向池塘生态体系中补充微量元素促生剂、解毒剂或投放有益微生物等措施对池塘底泥和养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生物活性水质改良剂能将水体底泥中的有害物质转变为有益质,从而改良水质,促进鱼生长。常用的生物活性改良剂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

 

4及时准确发现鱼塘病情

 

精养鱼塘要严格管理,制定各项具体的管理措施,做到及时准确发现鱼塘的病情,以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一般管理措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巡塘制度。巡塘主要是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活动情况。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程度如何,如浮头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日间结合投喂和测量水温,检查池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黄昏时检查全天吃食情况和观察有无浮头预兆。夏天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傍晚池中野杂鱼附在塘边靠近水面处是缺氧的标志,必须在半夜加强巡塘,以便及时控制养殖鱼类的浮头,防止泛池发生,有增氧机的要及时开增氧机,浮头严重时可使用增氧药物补氧,从而缓解缺氧状况。第二,建立定期检测水体制度。随时观察塘内水色变换,使水体颜色保持为茶褐色。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并提供设施平台,定期检测水体,做到每周检测水体一次,检测的主要内容为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第三,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鱼类的生长既要池塘水质较肥,以保证滤食性鱼类的需要,又要较为清新,含氧量较高,以利于鱼类的摄食和生长。但是如果池塘污泥过多,池边杂草丛生,也为病原体的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除了必须根据施肥情况和水质变化,经常适量调节水质和水量外,还要随时捞除水中污物、残渣,割去池边杂草等,以免污染水质,影响水中的溶氧量。第四,保持适当池塘水量。春季水温偏低,池中鱼的密度相对较小,可适当降低水位,有利于水温升高,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利于鱼类生长。随着鱼体的生长,结合调节水质,适时增加池塘水量,到盛夏高温季节将池水调到最高水位,既能相应增大鱼的生活空间,又能相对控制水温。根据情况,10d或15d注新水一次,一般注入20cm左右的水量以补充蒸发消耗,稀释池水,保持水位。如发现水色转为浓绿、蓝绿或黑褐色,应及时换水1/3。第五,定期检查鱼体并做好塘口日志。一般20d左右检查鱼体生长情况,据此判断前阶段饲养情况的效果,结合其他情况,及时调整下阶段的技术措施,如增减投饵量、施肥量,改进投喂方法,调节水质、水量等。如果发现有鱼病,应及时治疗。认真做好塘口日志。把好塘口消毒情况,鱼种投放数量、规格,投放时间,每天巡塘情况如投喂量、天气,水质调节情况如水色变化、注排水情况、开增氧机时间和使用时数,鱼体检查情况,如生长速度、健康状况,池鱼动态包括吃食、活动、浮头、鱼病发生及防治措施等一一记录在案。据此分析当年的养殖情况,总结经验,为下一年度改进技术,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