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城市生态论文
生态文明是人类正在建立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保护自然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代会的报告,并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之一。然而,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的系统工程,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就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要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主力军作用。[1]而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有效发挥自身优势,科学整合资源,积极承担起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是一项非常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高师院校在建设生态文明内蒙古中的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区域开发向中西部的战略性转移,内蒙古这个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西部省份,迎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然而,作为资源大省和我国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超强度开发和低水平利用,生态环境面临逐渐恶化的趋势。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究其根源是广大领导干部及各阶层公民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政府决策中环境伦理观缺失,企业对经济利益无节制的追求,公众的生态道德意识薄弱以及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还比较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基本理念,它反映了可持续发展新的文化思潮和教育思想,[2]而高等师范院校是这种文化思潮和教育思想广泛传播的源动力和工作母机,高师院校既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还肩负着生态道德教化、生态文明传播和提高全民族生态文化素质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因此,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理念,以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等综合素质人才为目标”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指导思想,主动跻身于“绿色内蒙古”的建设行列,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点,以创建绿色大学为切入点,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等综合素质的合格师资为抓手,主动地承担起倡导绿色文明,发挥绿色服务和示范辐射作用。
1.高师院校能够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任,接受过生态文明教育培训的教师是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得以开展并取得成效的关键,也是提高全民生态环境素质的主要途径。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师范教育具有投入小回报高的特点,因为教师是各种知识、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的传播者,通过他们进行生态环境知识的传播,其效果是其他任何一种教育所达不到的,也能体现生态文明教育大众性的特点。在师范院校的学生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能够使学生通过职前教育了解中国的环境状况,提高认识、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通过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教育青少年,对促进全民族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有其特殊意义。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切实有效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学生的职前培训工作,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以适应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的需要,培养中小学急需的既能从事学科课程教学又能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2.高师院校能够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等综合素质的大学生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它涉及到人们深层次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强调知和行的统一。生态文明教育所提倡的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是对素质教育理论和内涵的充实和丰富,因而它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教育涉及的科学领域十分广泛,既包括地学、生物学、环境学等自然科学,也涵盖了人文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内容,体现了现代科学文理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能够使学生主动认识自然和社会,了解来自不同角度文化的观点,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做出选择判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价值观念,并积极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科技素养以及社会、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又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新的道德伦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3.高师院校能够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我国现有高师院校250余所,约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4,目前有上百万的庞大人群在这里生活、学习和工作,这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3]在高师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自身的生态道德意识和技能等素质,为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更重要的是能够向社会培养输出了大量具有良好环境素质水平的合格公民,为未来的家庭培养了具有良好环境道德修养的家长。这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会成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通过师范教育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和知识的传播和辐射效果,可以达到教育一代人带动几代人的效果,对提升全民族的生态文明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高师院校能够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高师院校是传播可持续性思想、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高师院校应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大学活动,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实践的各个方面: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设置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办学成本审计制度,通过节纸、节水、节电等节能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绿色大学的创建是高师院校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标志,既有助于加深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也将会给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榜样,对学生、家庭和全社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