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农业
2009年以来,云南连续3年出现干旱,有关干旱成因的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其中有关森林与干旱、桉树与旱灾之间的关系成为争论的焦点,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弘扬先进文化,普及森林与气象、桉树与水文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与森林云南建设步伐。
一、森林是维护云南国土生态安全的主体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十一五”以来,云南省新增森林面积4200多万亩,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比“十五”增加700万亩、1.64亿立方米和3.02%,全省林业用地面积达3.71亿亩,居全国第2位;森林面积2.73亿亩,居全国第3位;森林覆盖率52.93%,居全国第7位;活立木总蓄积量17.1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森林生态效益不断显现,年涵养水量518.17亿立方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14838.91亿元/年,位居全国前列。云南省地处金沙江、珠江、澜沧江、怒江等6大江河的源头或中上游地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集聚区和物种遗传基因库,更是外来有害生物、疫病的天然阻隔屏障,生态区位和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云南的森林关系到全省乃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国土生态安全。在连续3年的干旱中,凡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78.30%)、迪庆(73.90%)、怒江(71.70%)、德宏(66.70%)、丽江(66.10%)、普洱(64.80%)等地旱情较轻,而森林覆盖率较低的地区则旱情较重,此类地区也是云南石漠化重点治理的区域,如文山(37.60%)、红河(43.70%)、昭通(31.63%)、曲靖(39.40%)等地。事实证明,森林资源在调节局部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缓自然灾害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维护森林健康,加快森林云南建设步伐,是实现云南省国土生态安全的根本保证,也是建设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急需。
二、森林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1.森林对于大气垂直降水的影响
森林对于垂直降水的影响是一个在科学界持续百余年的复杂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森林能否增加大气垂直降水的问题,世界各国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观测和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看法,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森林能增加大气的降水。另一种观点认为,森林对大气垂直降水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上述观点表明,森林能增加大气垂直降水或无多大的影响,并无森林减少垂直降水的说法。
2.森林对于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事实上,森林对于气候的影响更多表现在对小气候的调节,与空旷地相比,林内的空气湿度大、气温低;由于森林的存在,降水更多地由地表径流转变为土壤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而实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而改善林区小气候和减缓区域性旱涝灾害。因此,森林只对局部的小气候产生影响,区域性气候现象是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云南持续特大干旱的成因
2009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但关于桉树是这场干旱的罪魁祸首的传言不胫而走。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气象局组织林业、气象、生态方面的专家赴云南、贵州、广西等干旱严重地区,进行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成因及桉树种植对旱灾影响”的专题调研[1],省内专家亦从不同的角度,对云南干旱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2],得出以下科学结论。
1.异常少雨高温是云南特大干旱的直接原因
云南省年降水量连续3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其中2009年和2011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分别为1961年来的最少值和次少值。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全省平均降水累积距平为-549毫米,云南省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约为1090毫米,即过去的3年里全省平均降水量总共偏少了接近半年的降水量。其中云南中东部地区更为严重,比如昆明3年的累积距平为-943毫米,昆明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为1012毫米,说明过去3年里偏少的降水量接近一年的降水量。3年中云南降水偏少主要是雨季降水偏少,库塘难以有效蓄水,导致云南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
2.大气环流异常是云南特大干旱的深层原因
在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或减少、干旱地区增加等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3,4],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旱区主要受干暖空气控制影响该地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印缅上空低气压活动”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弱,使得自孟加拉湾输送到云南高原的暖湿气流明显偏弱,夏季风持续异常,输送到云南省的水汽减少;与此同时,北方冷空气主要以偏东路径南下,很少能够渗入到云南高原腹地。上述原因造成冷暖空气很难在云南省交汇,难于形成有效降水。从而导致云南连续3年降水偏少。
四、云南桉树人工林不可能影响大尺度气候变化
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成果》,云南现有桉树人工林面积360万亩,占人工林面积的7.28%,仅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1.27%,而天然林面积高达23048万亩,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84.53%。因此,云南森林资源的主体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好的天然林,小规模的桉树人工林不可能对云南的干旱以至大气环流造成影响。
降雨是受全球洋流,气旋和季风综合影响的结果,云南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干湿季节明显。从历史上看,云南出现干旱的年份较为频繁,干旱天气是云南气候的典型特征之一。据史料记载,从元代至今,1300年到1979年的数百年间,云南总共出现大旱75年,小旱总共出现126年,平均每3年一个旱年,9年一个大旱年。特别是从1950年到1979年的30年间,大旱年总共出现了11年,平均不到3年就是一个大旱年[5]。云南是我国桉树引种较早的省区之一,1896年以来先后引种桉树104种。1983年至1994年是云南桉树的快速发展期,种植面积达210万亩。上述史实说明,营造桉树人工林与云南干旱没有必然联系,认为桉树是造成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的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