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保护论文 » 正文

地下水位变更评估

2021-4-10 | 生态保护论文

 

1资料来源选取

 

赤峰市10个旗县区生态监测站2005-2010年地下水位实时监测数据,1998-2010年10个旗县区降水、气温等气象资料,参考阿旗、左旗、右旗、翁旗的20个水文站2003-2010年水文观测的地下水埋深资料。

 

2地下水位的动态分析

 

地下水位主要受气象、水文、人为等因素控制,具有明显的年、月动态变化。自2005年开始地下水位监测以来,至2010年,全市10个旗县区站点平均以每年0.71m的速度呈逐年明显降低趋势。因地区不同,以及受地表水系、地下径流、人工开采等影响,水位变幅不同:其中松山站位于赤峰城区,受城市供水及工农业用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地下水位降幅最大,平均每年下降2.34m;敖汉、宁城地下水位降幅最小,平均每年下降0.10~0.11m。除松山站,其它9个站点年平均降幅为0.53m。以2010年降幅最小,其中林西、克旗、喀旗、宁城、敖汉都为上升趋势,具体水位值见表1。地下水位的月际变化,以3月份水位最高,随后开始逐月下降,7月份下降较少,至9月份降至最低,接下来又逐渐上升,至3月份达最高(表2)。

 

3气象因素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的多少,地下水位变化与年降水量保持良好的同步性。气温、风等气象因素对地下水位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和风速的加大,使蒸发量加大,蒸发强度提高。气温的升高和风速的加大都会使水的消耗量增加,造成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高温加剧了旱情,使农田需水量增加,也使生活用水增加,加大了供水的负担,致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3.1气象因素对地下水位年变化的影响地下水位年变化与同期降水量、气温保持良好的同步性。1999-201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2003年和2004年接近常年,2010年稍多,其它年份都低于常年平均值(图1);全市平均气温除2010年稍低外,其它年份全部偏高。受此影响,地下水资源补充不足,地下水位从有监测记录的2005年开始,全市除松山站,其它9个站点平均以每年0.53m的速度呈逐年明显降低趋势。2007年春末夏初严重干旱,4月1日至7月16日,全市平均降水不足10mm,气温极高,6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5.4℃,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致使地下水位年降幅最大达0.78m;2009年严重干旱,降幅达0.69m(图2)。2010年降水稍多,气温接近常年,降幅最小为0.18m。其中林西、克旗、喀旗、宁城、敖汉都为上升趋势。3.2气象因素对地下水位月变化的影响由于在冬季和入春期间降水少,入春后气温回升快,加之农田冬、春汇地达高峰期,地下水资源利用率增大,实测地下水位从3月份开始逐月下降,进入雨季随着降水增多,地下水位下降减缓,6-7月份降水较多,7月份与6月份比较地下水位下降较少,进入8月份后,自然降水逐渐减少,加之人为伏秋抗旱用水增多,大部地区地下水位又明显下降,至9月份降至最低,接下来随着农田水利用水减少,气温下降,地下水位又逐渐上升,至翌年3月份达最高(图3)。

 

4人为因素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人为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人畜的日常生活用水、城镇建设用水、农业和工业用水等。总体说,人口越多,城镇建设规模越大,工农业生产规模越发达的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就越明显。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和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经济建设中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度开采地下水,而自然降水补给又不足,从而导致近年来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松山区地下水位之所以下降最多,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自然降水补给不足,另一方面就是由于人口密度大,工农业生产规模、城市建设等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人为因素影响所致。

 

5地下水位下降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赤峰市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土壤含水率降低,使我市出现天然草场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速生喜水的林木如杨树、柳树等生长困难,加速了土地沙化,沼泽湿地萎缩,沙漠化加剧加速了河水的下渗与河流、湖泊的干涸等生态环境问题。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了提水费用增加、含水层枯竭、机井报废,影响工农业经济建设。

 

6建议及对策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空中水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和效益,增加地下水资源补给。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大水利投入,拦蓄降水和地表径流,提高农民节水意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厉行节约用水,实行限额用水,提倡一水多用,循环用水,在节约水资源上下工夫,使其在工农牧业生产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