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产业结构生态化进展途径

2021-4-10 | 宏观经济

 

1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措施的研究开始逐步走向深入。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效生态经济成为今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一个基本功能是“推进以结构生态化演进为基础的产业生态化建设”。[1]生态化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重点。在高效生态经济的背景下,如何确定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目标,并进一步探寻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路径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产业结构及其生态化调整

 

2.1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的演进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要素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从内涵上看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从量的方面来看,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二是从产业的质的方面来看,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素质分布状态。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结构,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国际经济环境和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和调整”[2]。当产业结构适应这些变化时,经济就能稳定发展,这时说明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间比例关系的调整。主要是指三大产业间比例关系的调整。产业间比例关系的调整是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二是指产业结构构成比例的调整。主要是指某一产业内部的构成比例调整。三是产业结构顺序调整。主要指各个产业发展的先后顺序和速度的调整。

 

2.2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

 

生态化是把生态学的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并且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关系。产业结构生态化是指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生态规律构造高效、和谐的产业结构,使多个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通过系统的耦合和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实现高效的产出和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产业结构生态化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向着生态产业系统演进,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生态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以推进整个系统的优化为目标,而且包含在系统改进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内在质量的提升。产业结构生态化既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结果。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一方面要求产业结构发展要与区域资源结构相协调,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自然资源和条件,获得比较利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各产业类型构成恰当,排放少,环保产业和节约、保护、高效利用资源的产业得到发展,高消耗、高污染产业比重小,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与生态挑战

 

3.1黄河三角洲产业体系发展总体状况

 

对黄河三角洲区域的划分,有历史、地理、经济等多个角度,本文所指黄河三角洲是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要是以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为主体。由于历史原因,黄河三角洲区域曾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比起相邻地市相对落后。进入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2008年区内生产总值4600多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七分之一以上,比2006年增长近40%,平均每年递增18%。2010年滨州市地区的GDP比上年增长13.5%,东营市增长13.4%,增长速度较快。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区域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基本形成了石油和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纺织、电子信息、造纸、机电、建筑建材、食品加工、黄金、汽车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飞机及零部件、粮油果蔬食品深加工、生物制药、现代服务业等构成的产业体系。从多年来的区域经济增长进程来看,黄河三角洲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3.2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发展特点

 

3.2.1第一产业稳步发展,基础地位更加牢固

 

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土地和农林资源,有发展第一产业的诸多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的推行,区域内的土地、林业、水利等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粮食产量连年提高,滨州市连续8年实现粮食增产,东营市粮食产量近年来达到了历史最好时期。畜牧、水产、林业、农产品加工和经济作物种植全面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较大突破,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3.2.2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石油产业“一产独大”的局面逐步改变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石油产业在黄河三角洲GDP中占主导地位。地方经济对石油企业依附度很高,一般在50%以上。近几年来,为改变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的局面,东营、滨州等地都采取了发展多元经济的积极措施,大力加强非油产业的建设,非油产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包括精细化工、盐化工、建筑、轻纺、机电、建材在内的制造业进入21世纪后发展迅猛,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3.2.3现代服务业日趋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主要趋势为第一产业递减,第三产业不断上升,第二产业基本保持平稳,第三产业吸纳了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2010年东营市和滨州市第三产业分别增长14.5%、17.9%,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相比增长最快。东营市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6:73.9:22.5调整为3.7:72.6:23.7,滨州市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0.03:56.34:33.63调整为10.02:54.61:35.37。目前,黄河三角洲的现代服务业呈现出了“门类齐全、各业并举”的良好势头,金融、保险、通信、现代物流、生态旅游、信息咨询、房地产、社区服务等行业发展迅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