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生态保护论文
草原生态补偿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和草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不但可以在制度上保证农牧民的生计,也可以从行为上引导农牧民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从而实现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我国草原生态现状
我国各类天然草原总面积近4×108hm2,约占世界天然草原总面积的13%,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7%,在我国农田、森林等绿色植被生态系统中占63%,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主体生态系统。草原资源不仅直接或间接的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且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尤其是在防止土地的风蚀沙化、水土流失、盐渍化和旱化等方面起到极其重大和不可代替的作用。由于我国主要的天然草原集中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再加上一些地方满负荷、超负荷的开发利用草原,致使我国草原不断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受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草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国家。
1.1草原退化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草原退化面积15%,80年代中期达30%。近期地面调查和遥感调查结果显示,中度及其以上草原退化面积占到总可利用面积的50%~60%,已沦为次生裸地或实际利用价值极低的“黑土滩”退化草原面积约占总退化面积的40%;南方草地退化面积为1400×104hm2,占南方草地总面积的30%,其中重度退化草原为280×104hm2。
1.2草原沙化问题
我国沙漠化面积正随着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扩大,沙漠化面积平均年增长率为1.49%,其中80%的土地荒漠化发生在天然草原。沙化草原主要发生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而最为严重的是开垦活动频繁的农牧交错区。中国大部分草原由于植被被严重破坏、过度放牧、水资源匮乏、沙丘移动引起沙化而失去利用价值。据调查,我国沙漠化潜在发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全国目前已有风蚀沙化的土地面积为160.7×104hm2。
1.3草原盐碱化问题
目前,据调查显示,我国草原盐碱化面积已达930×104hm2以上,大面积发生于东北地区的内蒙古西部、松嫩草原、甘肃、新疆、青海等地的干旱荒漠区绿洲边缘草地及干旱大水漫灌的改良草原。
1.4草原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也是我国草原面临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据《全国牧区水利规划》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牧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3.7×104hm2,相当于牧区草原面积的14%,是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24%。
1.5草原生物多样性问题
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强,生物资源的破坏速度加剧,引起了大批生物资源的丧失。一方面,许多优良牧草数量大幅减少,经济植物数量显著下降。在1991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写的《第二批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中共收入了627种、10个变种,这些稀有濒危种大都分布在草原地带,现今,已有不少种类的栖息地缩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另一方面,由于生境破坏和食物数量减少,大量草地野生动物被迫迁徙或消亡,旱獭、狐狸和狼的数量大量减少,野骆驼、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鹰、雕、猫头鹰及鹤等野生珍禽的数量也急剧下降。
1.6草原鼠虫害问题
我国北方和西部牧区发生鼠害面积年均在2000×104hm2以上,灾害严重,面积在300×104hm2以上的有四川、青海、内蒙古、甘肃4省。虫害发生的牧区,牧草损失比例达50%~90%。一直以来,我国坚持草原灭鼠、治虫,但是防治面积的比例仅占发生面积的20%多,约350×104hm2。此外,草原地区生态保护限制了资源开发,部分牧区放弃了发展经济的机遇,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和当地的总体经济发展。我国的草原发展已经进入生态保护的关键期,面对草原区域退化、沙化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草原生态服务功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重要举措。
2实施草原生态补偿的意义
草原生态补偿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现实需要。草原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具有发展农牧业的生态价值,还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价值。但这些巨大的生态效益却没有在市场交换中体现出来,从而导致了代内不平等,实现真正的代内平等的最好途径就是建立生态环境价值补偿制度,由中央政府或受益者向草原生态环境建设者提供补偿,从而实现公平的原则[1]。草原生态补偿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公共物品性质,使得环境资源保护的“代价付出区”与环境受益的“生态收益区”在地理范围上往往是不对应的。而恰恰是这种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不合理分享,加剧了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协调。建立相应的草原生态环境价值跨区域补偿制度,一方面有助于使外部补偿转化为自我发展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从而加快结构调整,改善环境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缩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促使区域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对资源环境的损耗成本,从源头上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调节生态保护背后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均衡发展。草原生态补偿是保障草原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利用社会宏观管理手段,从整体上对草地生产活动进行调节,达到对草地破坏及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的目的。通过解决受益者无偿或低成本占有环境利益与保护者得不到相应经济补偿的矛盾,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创造性,改变其传统的生态资源使用习惯。
3国内外关于草原生态补偿的实践
3.1国外草原生态补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