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农业 » 正文

农业生态环境变更的驱动体制

2021-4-10 | 农业

 

引言

 

新乡县位于华北平原的中西部,处于35°05'-35°24'N、113°04'-114°04'E之间,面积364.6km2,属河南省新乡市所辖的一个境域较小的县份。县域属太行山山前洪积平原与黄河、卫河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但绝大部分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被第四纪的厚层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地貌发育受黄河作用的深刻影响,是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改道最频繁的区域之一[1]。在豫北的诸多平原县份中,本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农业生态环境本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新乡县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垦殖指数达64%,是河南省重要的粮棉产地。长期的农业生产建设和高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近些年,本区经济发展迅速。目前,不仅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村工业化水平也已跃入全省与华北地区的先进行列。随着农村工业、乡镇企业、交通事业和建筑事业等蓬勃兴起,大量耕地被占用。耕地面积的减少,导致单位耕地面积上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增加,由此产生的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使区域生态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使区域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协调稳定发展,进行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十分必要。

 

1农业生态环境区域差异的内在机制

 

地貌是自然环境结构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各个地区的地貌,因形态、成因、发育和分布等的特点与规律,均具有空间差异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气候、地表径流、地下水、土壤和生物等其他自然资源。各自然资源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具有区域差异性特点,以自然条件和环境为物质基础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开发方式,其途径和效果也必有差异。

 

1.1地貌与农业生态环境

 

本区地貌形态对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2]。区内地势平缓,地域开阔,属于典型的平原地貌环境,利于耕种及农业现代化、农田水利化建设和农田管理。水流缓慢,侵蚀作用微弱,以堆积作用为主,对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有利。区内大部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农作物稳产高产,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盛产小麦、棉花、稻谷、玉米及各种蔬菜瓜果,其中,小麦、棉花以其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全国,被定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出口县。总之,具有多方面的有利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由于区境绝大部分地区的地貌长期受古黄河的作用和影响,平原地貌形态发生区域差异性变化,形成次一级的地貌形态景观,地貌环境也产生区域差异性。较显著的是,区境西北部的合河乡一带,属黄河、卫河冲积平原和太行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交接地带,地势低洼,卫河沿岸及其以北广大地区,多雨季节特别是大暴雨时,绝大部分要受到太行山洪水影响。共产主义渠修建以后,对其南部地区虽起了防洪作用,但使其北部显得更加低洼,阻滞洪水下泄,延长洪涝时间,常造成季节性积水,多雨年份造成严重减产。东南部的朗公庙、古固寨等乡镇地区,属黄河古河床、古河漫滩部分,漏水漏肥,土壤贫瘠,为沙丘、沙地分布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全区的总体地势,呈西南部高,东北低。西南部地表坡降又较大,排泄作用较强,地下水位较深,水和盐不易积聚。由西南部到东北部,地表坡降逐渐变小,水利坡度也减小,地表水和地下水流速降低,水流滞缓,排泄困难,地下水位较浅,尤其是古阳堤以北以及东孟姜女河沿岸一带,有较大面积的洼地,聚集流水和盐分,常造成洪涝、盐碱危害。

 

1.2土壤与农业生态环境

 

本区地表组成物质,绝大部分为河流相沉积物[3]。这些沉积物源系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岩石风化物,由于未经过强烈的天然淋洗作用,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盐分,形成的土壤和次生盐碱化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河流沉积方式的地区差异,同一地区往往又是经河流的多次轮回沉积,因此,土壤的成土时间短、剖面的质地很不均一,造成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区内地表的组成物质,可分为黏土、亚黏土、亚砂土和砂土等几种主要类型。分别以它们为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耕性、肥力和抗盐渍化等性能各不相同。黏质土和亚黏质土,多集中分布在本区西北部和东北部的低洼地区,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5%。该土质养分含量较高,但颗粒较小,发育形成的土壤偏粘,耕作不便。由于其分布区大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中水分较多,主要为嫌气分解过程,风化分解过程较慢,因此土壤养分释放较少较慢,有效性不很高。本区东南部的黄河故道区,主要为粉砂质土,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3%。该土质颗粒较粗,发育的土壤通气透水性较好,养分分解释放很快,有效性很高,但保水保肥能力差,缺肥现象较严重,多为中、低产田。尤其是有沙丘、沙岗分布的沙荒地区,水肥贫乏,植被稀疏,土壤化过程微弱,生态环境恶劣。亚砂质土,是本区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种地貌组成物质,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0%。以它为母质发育的土壤兼有上述两种土壤的性能,不粘不砂,保水保肥能力和耕性都较好,养分含量和有效性均较高,其分布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好,是本区商品粮棉的生产基地。

 

1.3气候与农业生态环境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65mm,时空分布不均。每年6-9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0%,其中7-8月尤为集中,占年降雨量的65%。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5年,新乡县共发生较大水灾37年(次),其中最严重的1956、1963、1970、1996年4次重大水灾,均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4]。降雨量的相对集中,是造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此外,本区北靠太行山,卫河、共产主义渠从北部穿境而过,尤其是后者,是豫北地区重要的防洪河道。汛期,不仅要排泄境内的内涝积水,还要承受上游4000多km2集流面积汇集下泄的每秒达上千立方米的客水,常形成主水未排完、客水又来临的洪涝交织局面。同多年平均降雨量565mm相比,本县多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1652.86mm,因此气候干旱。新中国成立至1998年,新乡县共发生旱灾26年(次),其中最严重的1960、1961、1962、1974年4次严重旱灾,年降雨量在非汛期8个月分别为76.5、193.7、202.7、102.7mm。此外,降雨量年际相差悬殊,枯水年份最小降雨量只有249.4mm(1997年)。长期干旱无雨,是形成旱灾的直接原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