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农业
生态修复区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该修复区前作为小麦。占地面积33.33hm2,地貌类型为水网平原。东靠王家大山,南临鄞县大道,北界和西界均为天然河道;四周种植高大的行道树,区内地下水位高,土壤属青塥黄斑田土种,粉砂质黏壤土,酸性;有机质平均含量4.75%(4.6%~5.7%),全氮均值0.34%(0.27%~0.38%),有效磷16.7mg/kg(8.0~21.7mg/kg),速效钾66.6mg/kg(48~90mg/kg),pH值5.23(5.08~5.42),总体为中等偏下的地力水平。具有宁波市水网平原农田的一般性特征。鄞州区东昊生态修复区已连续3年未施用任何化学农药,2011年田间的蜘蛛数量比农民自防田增加5.3倍,比2009年增加了13.5倍;2011年田间的中性昆虫数量比农民自防田增加1.9倍,比2009年增加了39.8倍;飞虱数量处于可控范围内;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土壤酸化程度得到缓解;产量稳定,效益提升。
1农田病虫害生态修复技术
1.1害虫诱杀技术
一是利用麦粘虫的趋性,采用糖醋酒混合液诱杀成虫、利用杨树枝条把、稻草把诱集产卵;利用水稻害虫成虫的趋光性,在稻田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轻稻瘿蚊、叶蝉、稻黑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害虫的种群数量[1]。二是应用昆虫化学信息素诱杀二化螟。
1.2灌水控螟与种植引诱作物诱杀螟虫技术
螟虫卵孵化始盛期,将田水排至3cm以下,降低蚁螟为害叶鞘的部位,盛孵高峰后和盛孵末期,均灌深水,以杀死幼虫[2]。田边种植玉米等诱集螟虫,集中杀灭。
1.3稻鸭共育技术
利用鸭子在稻田中穿梭觅食,起到刺激水稻健壮生长、耕耘、吃(踩)草、捕虫的作用,减轻纹枯病、叶蝉、螟虫、稻飞虱、稻水象甲、水生杂草等病虫草害的为害[3]。于水稻移栽10d后开始投放幼鸭,抽穗前收鸭,一般放鸭以150~300只/hm2为宜。
1.4生物农药治虫技术
对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量大必须用药的情况下,用苏云金杆菌(Bt)、藜芦碱、烟碱•苦参碱等防治。可有效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
1.5健身栽培控制病虫技术
一是选用适合当地生产需要的高产优质的抗病虫品种甬优15。二是播种前要先进行晒种、选种等工作,再进行种子处理。用25%脒鲜胺乳油稀释成5000倍液浸稻种48h。培育无病壮秧,增强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三是推行宽行窄株、东西向种植方法。有利于促进秧苗生长、通风透光,提高水稻抗不良环境、抗病虫的能力。密植规格为行株距30cm×20cm。四是科学施肥管水。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施用,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另外,要重视硅肥、镁肥等微量元素的施用。翻耕前施沼液90~120t/hm2,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施肥要做到以施底肥为主,底肥占50%~60%,分蘖肥占20%~30%,穗肥占10%~20%[4]。纯氮总量比常规减半(控制在105kg/hm2),配合磷、钾肥的施用可以起到一定的调控病虫害的作用。早施追肥,看苗施追肥,分返青期和圆秆拔节期2次追肥。穗期慎施氮肥,在抽穗前10~15d,对明显脱肥的田块可少量追施穗粒肥,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晚稻追肥截止期控制在8月15日。在全生育期中,长期淹灌水层,容易引发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的发生和为害。水稻在减数分蘖期、抽穗分化期、分蘖期、移栽期不能缺水,分蘖末期应在苗数达到需要分蘖苗数时排水晒田[5]。坚持干干湿湿的原则,移栽期、分蘖期浅灌勤灌,分蘖盛期苗够开沟晒田,后期间歇灌水,一般在收割前10~15d水稻完全成熟后才可断水,防止后期断水过早。五是水稻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水稻中后期的病虫害是病虫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明确当时的病虫害主攻对象,抓住主要病虫害兼顾其他病虫害的防治。中后期主要是以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为主,在预计虫害发生大必须用药的情况下,稻纵卷叶螟和螟虫卵孵化盛期采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稻曲病等要着重在破口前7d至抽穗期对水稻进行保护,特别是多阴雨天有利发病的天气情况下要进行2次以上药剂防治,间隔7d用药1次。在稻飞虱重发时,采用生物农药藜芦碱、烟碱•苦参碱或环保、低毒、高效型化学药剂吡蚜酮、噻嗪酮(扑虱灵)等防治。六是农作物收割期间,田间天敌有一个向外迁移的过程,路旁、沟边、田埂等杂草应保留。在田埂、路边与玉米间作荫蔽性大的植物大豆等,有意识地堆放草把,以便提供天敌栖息场所。
2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效果
2.1农田天敌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生态修复区已实现连续3年未施用任何化学农药,农田天敌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一是盆拍法。每年的10月初,用盆拍方法调查生态控制田和农民自防田的蜘蛛数量、稻飞虱数量和中性昆虫数量。每盆拍6丛水稻,重复10次。其中2011年10月初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吕仲贤博士邀请了国际水稻研究所动物分类专家乔•卡丁、邦•西尔维亚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指导的东吴生态修复区稻田进行节肢动物的分类和鉴定工作。从表1可以看出,2011年田间的蜘蛛数量生态控制田比农民自防田增加5.3倍,2011年生态控制田的蜘蛛数量比2009年增加了13.5倍;2011年田间的中性昆虫数量生态控制田比农民自防田增加1.9倍,2011年生态控制田的中性昆虫数量比2009年增加了39.8倍;2010年鄞州区甬优系列褐飞虱属大发生年份,农民自防田多次用化学农药防治,田间虫量仍较高,生态控制田在9月中旬,采用生物农药藜芦碱、烟碱•苦参碱防治1次,虫量基本和农民自防田接近。2011年未经任何防治,飞虱数量处于可控范围内。二是粘卡法查寄生蜂。每田挂卡20张,挂48hm2。2010年查3次,20张卡平均诱集到寄生蜂:生态控制田19.7头,比农民自防田4.3头多3.6倍,原因是农民多次使用化学农药防治;2011年查5次,20张卡平均诱集到寄生蜂:生态控制田14.0头,比农民自防田8.4头多66.7%,原因是鄞州区病虫发生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