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文学语言研究论文
教育部2007年7月以教高厅[2007]3号文件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界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同时明确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文化因素重视不够、文化因素导入不当、等问题影响了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质量,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创造性地将文化因素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之中是提高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在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层级性及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大学英语学习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大学英语文化因素教学策略,以期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文化因素教学质量,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语言和文化的层级性
(一)语言的层级性
语言学和其他许多科学一样,实际上自觉或不自觉地选用模式法作为它的表述方法,而层级模式就是表述语言的一种典型方法[2],有些学者就是用层级模式来划分语言的。张公瑾(1998)将语言的普遍特征划分为三个层级:在第一层级中,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总体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语言在这一层级中体现了其本质特征;在第二层级中,语言包含语音、语法和词汇三大要素,语言在这一层级中体现了其结构特征;在第三层级中,语言本身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丰富而不断发展,语言在这一层级中体现了其变化特征[3]。此外,语言学家胡壮麟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观点,将语言层级划分为语义层、语法层和音系层,在这些层级都存在着各自的系统,这些系统又各自表示本层级的语义潜势[4]。各层级之间由“体现”关系而产生“体现”过程,“有自由变异,如一个意义在语法层可以体现为若干种形式,一个形式可以体现若干种语义,因此,语法层出现的分化反映了语义层存在着极其精密的区别”。胡壮麟进一步分析道:语言中的“自由变异”,其实是语言本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丰富的结果,反之,从语义层所存在的“极其精密的区别”之中,也能够看出社会的发展变化[5]。
(二)文化的层级性
语言与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体现文化,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是一种文化的编码手段。因此,语言的层级性说明文化因素也具有层级性。
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构成的复杂体系,这三个层面彼此相关,构成了文化的有机体。因此,当两种异质文化相互接触时,“首先容易互相发现的是物的层面或外在的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层面即理论、制度的层面;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层面即心的层面”[6]。例如,当西方的钟、表、天文仪器等传入中国时,中国人最先理解和接受的也只是它们所体现的表层文化—物质文化,而对于其所体现的中层文化—历法与天文学说,只有通过深入学习西方的文化制度后方能理解,至于其所体现的深层文化—宗教精神却很难被中国人所领悟。
由此可知,处于表层的物质文化因素较为直观,容易被学习者所了解;而中层的制度文化规定着文化整体性质的理论,它是文化的权威因素,需要学习者深入全面的学习才能理解;至于深层的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最深奥难懂,需要学习者不断探索体验方能领悟。
二文化层级性与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关联
(一)大学英语学习的阶段性
教育部教高厅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文件将大学英语能力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英语学习要求达到“一般要求”英语水平,第二层次要求达到“较高要求”英语水平,而第三层次要求达到“更高要求”英语水平。
据此,大学英语学习可相应地划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水平学习阶段,较高水平学习阶段和更高水平学习阶段。
(二)文化层级性与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关联
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相似性”,如“语音与物质文化同样体现人的技术能力,语法与制度文化同样体现人的管理能力,语义与精神文化同样体现人的思维能力”[4]。将处于不同阶段的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置于不同层级的语言与文化的“相似性”之中,便可以看出,一般水平学习阶段的学习者与语音及物质文化层相互对应;语法与制度文化主要对应着较高水平学习阶段的学习者;语义与精神文化层所对应的则主要是更高水平学习阶段的学习者。
由此可见,文化的层级性与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水平的层级对应关系能使语言要素与文化因素的教学放在同一层面上进行处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敏感性,帮助学生克服因文化差异而发生的交际障碍。
三大学英语文化因素教学原则
(一)文化因素教学的阶段性原则
由于不同学习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在认知水平、语言水平、心理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这些因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理解并掌握文化的本质。比如,大学英语教师要注意阶段性地把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知识与学生本国的文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比较与对比,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进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中西文化对比与语言知识相结合原则
研究表明,母语文化的负迁移是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大学英语学习者都是已经熟练掌握汉语的成年人,汉语文化根深蒂固。因此,如果能将文化因素的导入与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相结合,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体现不同于中国文化的有关西方人社交的语篇时,教师先采用中西文化对比的方法分析“群体取向与个体取向”背后隐藏着的中西文化中的深层观念差异,再引导学生分析西方人社交场合中称呼、问候、拜访、告别等交际规约时,学生就较容易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应坚持中西文化对比与语言知识相结合的原则。